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圆明园》观后感:一部国产大片儿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8月28日 09:08 来源:CCTV.com

    作者:许继楠

    看到电影《圆明园》以前,着实替导演捏了一把汗。有李翰祥的《火烧圆明园》珠玉在前,《圆明园》如何超越前人,而更大的难度在于,作为一部纪录片,缺少圆明园的原始画面资料,要怎么拍。当然,最后的结果是金铁木拍出了《圆明园》,而且拍的不错。

    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帮助导演充实了影片内容,而且更在无形之中,使影片富于变化,结构上很自然的摆脱了纪录片单一不变的样式,看起来更有层次,也更精巧。具体说来,即是用纪实拍摄来表现现在的圆明园的残缺和遗憾,用动画来拟造圆明园全盛时期一个富丽堂皇的梦幻,动用演员来再现宫廷帝王生活,还有别忘了,外国演员演绎的朗世宁一角可是占据了很大篇幅,作为影片的第一主线存在。这样多种表现手法的交叉,是纪录片这一样式中少有的,当然一般的故事性纪录片也不需要这样做,甚至是忌讳这些手法出现的,但在《圆明园》上,这样用来很自然,没有人会责怪说一个纪录片要用这么多演员表演干嘛,毕竟这是在拍圆明园,一个已经逝去的王朝旧梦。这些多元的表现手法多多少少使《圆明园》有了大片儿的范儿。

    另外,我认为影片还有一个重要的亮点不得不提,当然其实,也有人把此作为影片诟病指摘。就是影片选取了外国人的视角来看圆明园。传教士朗世宁是个适合人选,他作为宫廷画师,见证了从康熙到雍正再到乾隆的几十年的历史,他看圆明园更符合客观中立的立场,也使影片更有些趣味性。朗世宁死后,另外一个外国人继承了他的衣钵,见证了火烧圆明园的历史。当然,这样做的反面是有人认为破坏了整个片子的严肃题材意味。不过,我依然认为这样做是可取的,因为这样一部纪录片是给人看的,不是作为教科书用来束之高阁的,这样的趣味性才使影片更有可看性。的确,白璧微瑕,如果影片能够在朗世宁以及诸多帝王角色的选取上再多下功夫,演员的表演上再把关,或者在演员表演的部分可以拍的再写意而非写实一点,那样效果会更好。

    影片还有很多的亮点,如宏大磅礴的配乐,不仅增添了影片的美感韵律,很大程度上还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感觉非常不错,国产片里少有。导演一再强调的数字中间片,其技术复杂之种种对观众来说意义不大,但动画再现出来的当时的圆明园,确实给人一种撼人心魄的美,那一瞬间足以让人摒住呼吸,圆明园烧毁的时刻,我想在场观众的心都碎了,因为前后反差出现的悲剧效果,再次印证了鲁迅的话,悲剧就是把好的东西揉碎了给人看。这时,影片升华到了另一层面,很自然的激起了观众的爱国热情。而其实这些亮点恰恰是大片儿应该需要包含的质素,《圆明园》做到这些着实不易,所以我说《圆明园》是部大片儿,希望大家有机会都去看一看。

>>>>进入讨论区>>>>

责编:王丽华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