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的力量
章柏青:从这个片子里,我看到了导演的个性,看到了人物的思考,我觉得影片应该是一部历史文化片,他规模很大。不是什么故事片,也不是纪录故事片,而是历史文化片。
单万里:我先说总体感受:大气、沉稳、理性、好看!
大气的手法、大气的篇幅面对的是大清帝国的题材;第二印象就是沉稳,不管是高科技手段的应用,还是文献的使用,都很沉稳;第三理性。圆明园发生的灾难,每个人在里面都有一些情绪化,但是经过了150多年,再去渲染情绪,远没有理性思考来得重要。第四是好看,从头到尾,我想去厕所都没有去,我相信其他人也有这样的感觉。
胡智锋:如果我们把一些商业性的电影故事片叫做娱乐大片,我们不妨把《圆明园》叫纪录大片。其实它就是个大片概念,只是非娱乐性的。第一气派大;第二视角大,它不是狭隘的民主主义视角,而是非常庞大的人类视角,它还有一点史诗性的追求,我不敢说它已经是史诗性,这个视角非常大;三个制作大。所以大气派、大视角、大制作就有了整体的一种气质。
至于说是不是史诗性的问题,我觉得有三个字,一个是史,一个是诗,还有一个是思。
第一个史,我想历史学家做得很严谨,有据可考。
第二个诗,应该说导演内在的心情是澎湃的,这个诗化的呈现,是我们能看到的。
第三个思,我觉得他们达到了纪录片制作较高的水准。大家之所以看完以后沉默,说明影片给我们留下了思的空间。这里最根本的是在于两个矛盾,人类性的视角矛盾和民族性的思想矛盾。民族性的思考肯定是有,从全世界来讲是个落后的体制,从民族的角度来讲我们是沉重的。所以这里人类幸的视角和民族性的视角怎么去协调,这是非常复杂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