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是中国纪录片产业化的第一部
陈坤厚:现在从世界趋势来讲,纪录片产业化,而不仅仅做成一种阳春白雪的概念电影,它应该是面向大众化的产业。我们也一直在探索这个事情,现在被金铁木捷足先登了。
在我的印象里,《圆明园》应该是中国纪录片进入产业化的第一部。我们要非常珍惜这部影片在发行上面的成功,和它产业化运作后产生的深远影响。最近看了一些外国电影,纪录片上到电影院,都非常感动。我看《美国9.11》,美国人甚至非常崇拜这部电影。纪录片产业进入电影院是必然的趋势,是全世界目前的趋势。《圆明园》这部影片是迄今最好的一次尝试,可以说是非常大的一个奇迹。非常佩服制片方有这样的勇气,也希望发行公司担当起更重大的责任:如何让中国历史纪录片产业能够更红火,能够得到国内外观众的喜爱和欣赏,这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司徒兆敦:《圆明园》应该是中国纪录片产业化过程的一个开始,同时体现了开始阶段的一部分成果。导演的定位是把《圆明园》当作像故事片一样的纪录片和像纪录片一样的故事片。金铁木写了这么一段,非常有意思。
这个片子真正的价值,首先体现为纪录片的文献价值。比如像雨果、郎世宁、传教士,这些话都不是瞎编的,从这个角度讲体现了作者的一种对历史对艺术负责的精神。《圆明园》刷新了某些电影模式,我主张叫它史诗电影。
我们亲历看到的圆明园就是一片废墟,今天通过电影的技术手段让我们还原了一个梦,一个民族关于光荣关于耻辱的梦。这也涉及到当前圆明园重建的一种争论。我个人是不太主张重建,用电影圆这个梦:让电影去重现,让观众去想象,这也许是纪录片产业化运作的一个充足理由。
彭吉象:两周之前,在香山开了纪录片研讨会,叫人文纪录片研讨会。那个会上讨论了哪些纪录片呢?有金铁木的《复活的军团》,还有《故宫》、《金山》、《江南》等等,当时我就说纪录片真的是到了震惊的时代。今天看圆明园又是一种开始,中国的电影电视到今天已经走出了戏说史。虽然还有人在拍戏说,但是我估计是走下坡路了。如果说纪录片走向市场,《圆明园》这部片子就是一个开始!
我个人也反对重建圆明园。圆明园是不可能重建的,重建是非常愚蠢的。那是伪造历史、破坏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