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8月20日 03:03 来源:新京报
李高峰
人物简介 李高峰
39岁,河南扶沟人,现为朝阳无限社区保洁员。自2001年来京务工起,李高峰多次参与、组织公益活动。今年4月,他组建了一支40多人的“河南在京务工人员环保志愿者服务队”,利用周末、节假日清理卫生死角、为附近居民提供便民服务等。目前,服务队已发展至近300人,其中,河南人占绝大多数。
在李高峰看来,“就是要为河南人争口气,改变大家对河南人的偏见。”
6年前,刚到北京,当李高峰无意间看到一张居委会贴出的安全提示标语时,那一刻的感觉,他现在还记得,“就像被一个闷雷击中胸口”。
那句标语写着:“关好窗,锁好门,慎重提防河南人”。
而李高峰就是一名河南人。不过,他现在又有了一个身份———“河南在京务工人员环保志愿者服务队”的领头人。
“就是要为河南人争口气,改变大家对河南人的偏见。”他说,这是成立这支公益队伍的惟一动机。
特征1 操着河南口音
浓眉毛,小眼睛,黑皮鞋里露出的一截袜子已经抽丝———这个39岁的男人仅从外表上看,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但是一开口,普通话里还隐隐透出点河南口音。正是这口音,曾让他找工作时屡屡受挫。
2001年,李高峰携妻从河南扶沟县老家来京务工。两口子安顿在了一间每月180元的出租屋内,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库管员的工作,面试进行得挺顺利,直到负责招聘的人问到李高峰的籍贯。
“河南的?不行不行,我们这儿有规定,不用河南人……试用期不要工资也不行,仓库东西丢了找谁呢?”对方说。
饭馆、工厂、公司,“好多只要一听是河南的,就不要”,几个同来的老乡渐渐开始隐瞒籍贯。李高峰梗着脖子不肯,自己弄辆三轮车,卖起了烤白薯。
特征2 手持“垃圾”地图
来京之初,李高峰两口子租住的房子在甘露园西里铁路宿舍,住处紧邻二道河。由于有人向河里倒垃圾、排泔水,附近河段长年被垃圾阻塞,臭气熏天。
被称作“北京市环保之星”的范伯诚老人还记得,头一回看到李高峰时,就是在那里。漂浮着垃圾的河面上,李高峰站在半人深的臭水里,正连铲带挖地掏垃圾。
“小伙子,是谁让你打扫这儿的?”
“没人,我自己来的。”
那一天,李高峰用烤白薯的三轮车拉走整整20车垃圾,并从范伯诚口中听来“公益”这个词,“我寻思着,既然人家已经对河南人有偏见了,你只有做得更多,才能叫人家认可。”
李高峰保存着一份手绘地图,宽约0.2米、长1米。图纸画的是西起延静中街、东至平房乡这5公里的地图。几十团大大小小的阴影,示意出二道河沟两岸以前的卫生死角。
甘露园西里铁路宿舍附近惟一的公厕粪便漫溢,没地儿下脚。去年夏天,居民王东方发现,新来了个掏厕所的小伙子。但她当时不知道,这个小伙子既不是社区雇的,也不是居民出钱叫的。
李高峰的妻子毛红霞说,掏公厕的时候,正是七八月天。丈夫买了大号油桶,用三轮车拉着装粪。夫妻俩一人戴两层口罩,仍然被熏得干呕。
干了两天,毛红霞烦躁,一赌气不干了。后来,她才听住在附近的一对安徽夫妻说,李高峰那天先后去找十几个人帮忙,都被拒绝了。后来站在他们家门外,一身粪便,眼圈通红,想进又不敢进,嗫嚅了半天也张不开口。反倒是这两口子主动提出帮忙。
现在,地图上的“阴影”都被清理了,那是李高峰6年来的战果。
特征3 习惯和乞丐搭讪
干起公益后,妻子逐渐发现,平时宽容的李高峰对某些事情,变得“不近人情”。
她还记得,有一次李高峰抓住了3个小偷,其中有一个是河南人,小偷向他求情:“大哥,看在老乡的面子上,放我一马吧!”李高峰当时就怒了,吼道:“就是你这样的,给咱们河南人丢脸!”
多年来,李高峰一直认为,对河南人的偏见,就是因为个别老乡的行为,使得“一只老鼠坏了一锅汤”。
可能正是因此,他养成了个习惯。在路边、天桥上,只要见到乞丐或闲人,他就会上去搭讪:“兄弟,哪儿来的?是河南人吗?好手好脚的,我给你找个活干吧”。
有时候,人家骂他一顿。也有些听劝的,成了李高峰做公益的帮手。
今年4月14日早晨,一支40人的“队伍”出现在朝阳无限社区附近的一条排水沟边上。“从9点干到11点多,整整清理出20车垃圾。”李高峰说,那是“河南在京务工人员环保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之日,他们组织的首次行动。“但有9个人看到以后,临时加入了我们的队伍”。提起这点,李高峰颇有些得意。
8月初,距服务队成立3个半月,“近三百人了”,他掰着指头大略算了算:除个别大学生、白领,大部分是保洁、保安、建筑工。基本每个周末,他们都组织公益活动,打扫卫生死角、给居民理发、修车等。
特征4 “迷信”好人好报
现在,李高峰是朝阳无限社区的保洁员,妻子也做保洁,夫妇俩每月总共1400元收入。8岁的儿子跟在身边,一家人赚的钱除了供孩子的学费、房租、吃饭,所剩无几。
在他们所住的狭小居所,墙上的两面锦旗是惟一的装饰。“你为小区做贡献,小区面貌得改变,环境因你而治理,居民因你而满意。”李高峰指着其中一面锦旗,一字一字地用力念道。
“做好事肯定有好报”,李高峰把这个和小儿子联系在一起,在连生两个女儿后,他与妻子在双双结扎第八年,意外得来这个儿子,“你说是不是天意呢?”
今年暑假第一天,小儿子把父母“召集”到一起,开了个会。在会上,在北京待了5年的他,说话已经是一口的“京腔”。他严肃地说:“暑假我有个要求,就是让我吃饱饭。”
这话,让李高峰愣住了。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相丽丽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周晓东
责编:荀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