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新闻周刊]视点:为天灾减灾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7月22日 14:57 来源:CCTV.com

进入[新闻周刊]>>

   

     CCTV.com消息(新闻周刊7月21日播):主持人:在上一周的《新闻周刊》一开始,我表达了自己一个担心,就是面对天灾,媒体及人们的反应有些太过平静了,这种太过平静有可能变成隐患。一转眼,到了本周,我想,再平静的人们恐怕也平静不了了,因为老天爷的脾气变得更加不好,从重庆到济南,大城市大雨不断,一统计,都是百年不遇,而且遇难者人数超出人们的想象,很多人是在大雨中触电身亡。在我身后是本周四,也就是18号全国降水量实况图,绿色、蓝色占了一大半,也就是大半个中国都泡在水里头。我虽不想说,却不得不说,在天灾频发的7月下旬、8月上旬这个时段,我们面临的挑战才刚刚开始。那么,这动不动就是百年不遇,甚至115年不遇的天气变化,是不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后果?而同时,面对每年会来的大灾或小灾,我们的科学家与科学的进展又是如何,我们能用更科学的研究与预防来减灾吗?《新闻周刊》在天灾之中关注人的努力。

    短片一

    7月13日,雨。淮河正面临一场特大洪水的考验。前往安徽视察灾情的温家宝总理,一下飞机就冒雨赶往临泉县迎仙镇慰问受灾的村民,并看望奋战在抗洪一线武警官兵。在蒙洼蓄洪区的刘郢庄台,村民们一眼认出了温总理,7年前,也是因为洪水,温家宝曾经来过这里。

    温家宝:这就是孙子啦。最大的变化就是多了个孙子。

    村民郎秀芳:六年七年了。叫爷爷好。

    郎秀芳 孙子:爷爷。

    温家宝:上次没留照片吗?

    郎秀英:留了,把照片拿出来。

    温家宝:谁给我们再照一张吧。

    淮河,又是大水,这已经是温家宝总理四下蒙洼了。2000年6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曾来到蒙洼蓄洪区检查防汛工作;2003年7月,淮河遭遇1992年以来最大洪水,温总理更是两度亲临蒙洼蓄洪区。时隔四年,他再次来到这里。今年,淮河发生了全流域性大洪水,淮河干支流堤防险情多发,沿淮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共有38万人上堤防守,形势异常严峻。

    温家宝(对抗洪武警官兵的讲话):这次淮河发生的大洪水是从1954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

    国家防汛办 张志彤:今年的汛情应该说是来的早,来的猛,来的非常的突发性比较强,淮河的洪水到现在为止已经先后有三次洪峰出现,最近22号到24号又有一次比较强的降雨过程,因此有可能再发生第四次洪峰,这样的情况在历史上是比较少见的。

    解说:面对暴涨的洪水,继2003年之后,蒙洼蓄洪区再度被启用,或许很多人还记得,四年前紧急撤离命下达时,瓢泼大雨中近两万蒙洼人扶老携幼、赶着猪牛搬离家园的场景,而今年,为了抗洪大局,蒙洼蓄洪区的群众又一次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温总理:我这次来,一是慰问,二是感谢。对你们的牺牲,国家将按照最高标准给予补偿。

    罗泽旺:我们有计划的开启一些行蓄洪区来提高拦蓄洪水或者是分蓄洪水,这样河道的压力就会减轻。

    7月19日本周四20时,安徽荆山湖行洪区开闸分洪,至此,淮河流域已经启用了10个行蓄洪区。行蓄洪区,成为今年淮河防汛中出现最多的词之一。启动行蓄洪区等调度措施,使淮河全流域的防汛压力得以缓解,而行蓄洪区的群众也得到了快速的妥善安置。

    安徽省怀远县常坟镇镇长 陶振银: 以前运用行蓄洪区,群众的转移安置需要一两天时间,现在一旦接到行洪命令,我们保证在三个小时之内把群众安全转移。

    本周,淮河第三次洪峰已经安全通过。但是淮河水位依然居高不下,长时间高水位的浸泡,淮河干流堤防已经进入险情高发期,抗洪抢险的压力不断加大。而在淮河流域之外,长江多条支流发生强降雨,重庆、四川近日出现暴雨和洪涝,连降雨极少的新疆哈密地区17日也连降10时大雨引发洪水。当前,全国防汛抗洪已经进入“七下八上”的关键时期,而高强度、大范围降雨还将会明显增多。

    气象局专家:22号到24号在淮河流域将会再次出现一次比较强的降水过程,这些地方,淮河流域现在还会有大到暴雨,局部地区可能还会有大暴雨的天气的出现。

    国家防汛办 张志彤:从现在来说,全国正在处于防汛抗洪的关键时刻,因此长江,包括其他的大江大河随时可能发生比较大的洪水,应该说从国家防总的角度,我们最近一段部署、安排,除了做好当前淮河和重庆有关地区的防汛抗洪工作以外,对其他大江大河的防洪工作丝毫没有放松。

    主持人:大前天在直播中,我针对重庆大雨连线在前方的记者,当看到记者是被大雨淋着的画面时,我脱口而出,如果是在去年,你也在重庆,看到你被大雨淋着,我会非常开心,因为去年重庆大旱,百年不遇,这雨就是及时雨。但是放到今年,看到雨还在下,我的心一凉,究竟是怎么回事?就拿重庆做例子,去年是百年不遇的大旱,大地干裂,就是不下一滴雨,而仅仅隔了一年,却变成115年不遇的大雨,这老天爷怎么了,一点儿都不能平衡,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大自然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难道仅仅埋怨老天爷就算完了吗?这种极端天气变化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电影《后天》里的场景真会在现实中出现吗?面对这种不同以往的天气新面孔,各级政府又该如何面对呢?

    短片二:

    本周一,是中国农历入伏的第一天,山城重庆在这一天也是艳阳高照,但是,谁也没有料到,老天爷会突然变脸,让重庆经历连续三天的特大暴雨。

    市民:水涨得很快,十分钟涨一两尺高,水又猛又急。

    市民:我在阳台一看,球场上的很深很深的水,铺天盖地往公路上冲过来。

    市民:我的母亲八九十岁,都没有没遇到这种情况。

    面对暴雨,重庆拉响了最高级别的红色警报,这场罕见的降雨,也刷新了重庆115年来的气象纪录--24小时降雨量达到266.6毫米,这相当于重庆正常年份全年降雨量的三分之一。破纪录的还有雷击,16个小时内打雷竟然超过了四万次。

    77100部队副政委 郑道光:这个地方(沙坪坝)大概被洪水围困的有一万多人,绝大部分都在高楼层上,没有多大危险,主要是旧的房屋,被水浸泡以后,容易垮塌。

    武警:有人没?有人没?那里那里,有。

    记者:你是从几楼被救下来的?

    小朋友:三楼

    流经重庆的长江、嘉陵江、乌江三江一齐涨水,城区内交通几乎瘫痪,行车如同行船,洪水还导致堤坝冲毁、桥梁坍塌。受灾人口超过600万,倒塌房屋3万间,农作物绝收面积超过17500公顷,截至周六,暴雨已造成42人死亡。

    记者:这里是重庆渣滓洞的旧址,7月17日上午十点左右,两股泥石流从歌乐山顶冲下来,将渣滓洞淹没,我现在在渣滓洞的大门口,可以看见,大门已经整个被摧毁。

    这场暴雨也使渣滓洞、白宫馆、歌乐山烈士陵园等红岩联线景区严重受损,一些珍贵的文物例如江姐的部分书信等,都瞬间被山洪冲走,牢房遗址塌陷的面目全非,令人惋惜。

    重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 廖代誉:所有责任人,技术负责人应该到岗到位,坚持职守。(今后)进一步完善我们的预案,各方面的预案,包括工程的预案,抢险的预案等等。

    七月下旬和八月,重庆还将出现局部的暴雨洪灾,紧崩的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极端天气对重庆的考验还将继续。

    这是重庆今年和去年的两个瞬间,一张是本周市委书记汪洋在冲锋舟上视察暴雨后的沙坪坝,而另一张则是在去年夏天重庆遭遇罕见的高温,市长王鸿举顶着烈日在公交车上慰问群众。

    重庆市长 王鸿举:就是这种车没有空调,我们应该在中间过道上放桶冰,你们看行不行?

    去年此时,重庆正在与一场百年不遇的高温干旱搏斗,有些地区,竟然连续三个月滴雨未下,綦江更是创下44.5度的高温记录。

    记者:根据你们记录的数据,降雨和蒸发什么比例?

    气象站工作人员:伏旱以来蒸发为393.6毫米,降雨3.6毫米,相差一百倍。

    2006,重庆发生百年不遇的高温干旱;2007,重庆又面临着一场百年不遇的洪灾,不知道是偶然巧合还是暗含着某种规律?极端的天气,成了这两年重庆最大的民生,也给重庆市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考验。

    中央气象台工作人员:在最近几年我们也明显的感受到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这么一个情况下,这种极端的天气事件发生的强度呈现一个增强的趋势。

    极端天气,正在越来越频繁地影响着我们,这个时候,大家对科技给予的希望也越来越高,如何科学预警?如何快速反应?如何减小极端天气带来的损失?等待回答的问题似乎也越来越多。

    中央气象台工作人员:实际上来讲也是一个难题,比如美国对于这种暴雨的预报准确率也只有在20%这么一个水平,中国对暴雨预报的成功率也只是15%、16%的这么一个状况。

    主持人:天灾不可避免,甚至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大自然的面孔变得更加暴躁这种状况似乎也会延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没有办法提早一点知道老天爷什么时候变脸,我们好早做一点儿准备,我想这一点经过努力是大有可为的。去年8月10号上午7点16分,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在我们新闻频道主持发布了“桑美台风”的登陆预警。由于通过媒体有了预警发布,在桑美登陆之前,浙江已经完成了百万人的大撤退。毫无疑问,在这种撤退之中,我们的损失大为减少,但是,在我相信科学在大自然面前会有进步的时候,我却有另一个疑惑,在科学的面前,我们能不能用科学的态度去面对,我们肯在天灾面前尊重科学的事实吗?

    和许多地区遭遇洪灾不同,湖南省沿洞庭湖的22个县市,在今年却遭遇了罕见的鼠灾,目前,已经有1000多万亩农作物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本周,湖南省有关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强调天气是本次鼠灾的主要原因。近2年来,洞庭湖区水位偏低,荒滩面积扩大,造成东方田鼠大量繁殖。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张知彬; 通过我们国家近十几年的研究看来,东方田鼠的发生和气象因素有密切关系。气候的异常确实会影响生物的发生,鼠类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2007年的夏天,从洞庭湖的鼠灾到淮河的洪水,再到刚刚经历旱灾的重庆又遭遇百年一遇的水灾,我们看到,天气似乎越来越怪了。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博士研究生 董文杰: 极端事件在中国,/是很明显地在增加,强度在增强,所以由极端事件引起的灾害的程度是越来越重。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研究,在未来100年气候继续变暖的背景下,极端高温和强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很可能持续上升;包括台风和飓风在内的热带气旋可能更强。这使中国极端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强度和区域分布将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把握,所造成的灾害也将更为严重。

    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副研究员 李波: 我们从元月份,元月28号到2月4号环洞庭湖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就发现,我们所谓的鼠密度就是捕获率,就是100个夹子捕获的老鼠数量,就是超过我们从1990年以来所有的冬季。

    李波,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副研究员,长期在洞庭湖研究东方田鼠生态与控制。事实上,他和他的同事早在今年3月就发表了文章,并接连四次发出预警信号。几个月后,事实证明,他们当初的预警是正确的。

    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副研究员 李波: 我们是05年就给这个报告,今年又给了这个报告,但是为什么结果没有一点动静呢,我觉得这个还是各个部门的配合工作,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是05年,那年的报告如果是起了很大作用的话,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可能逐渐的在洞庭湖建防鼠墙,这样今年受损的地方也少一些。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张知彬:自然灾害有时候也是很难预测的,能够提前预知它的到来,这样的话对于减轻灾害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看来对灾害的控制,预防是一个最重要的手段,因为一旦灾害来临的时候,往往我们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可能都不够用,主要还是放在预防这个方面。

    本周,针对洞庭湖沿湖部分地区因未建防鼠墙遭受鼠害严重的情况,湖南省农业厅表示已下拨100万元专门用于洞庭湖区防鼠墙的建设。

    针对安徽、四川等地发生的大范围洪水灾害,近日,我国首次启动了空间和重大灾害国际宪章机制,利用国际卫星资源获取灾害地区的遥感数据,开展灾情评估工作。目前,已获得近20幅卫星雷达观测图片。

    7月初,国务院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针对如今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严峻灾害局面 该如何进行防御提出了十分具体的措施。显然,从中央到地方,似乎已经开始重视气候变化所带来的难题和挑战。

    主持人:面对今年截止到现在为止的灾情,心情用“悲欣交集”来形容是准确的,一方面是吃一堑长一智,我们的确在进步,这一点集中体现在淮河的防汛方面,一切都按照提前制定好的科学数据来处理,该分洪的分洪,而分洪区内住的人与以前相比已经少了很多了,农民的庄稼被淹,相应的补偿迅速跟上,这就是大灾面前还多少让人放心的一面,我们毕竟是在向前走。可是另一方面,新的担心与忧虑又出现了,大中城市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面前,显得有些措手不及,不管是在排水设计、意外应对等等很多方面,新的薄弱环节都一一暴露出来。但愿灾情过去之后,我们不要急于表彰和唱高调,而是冷静的坐下来反思,让欠缺的科学管理这样的课程赶紧补上,这样,明年的我们面对天灾的时候才能从容一些,平静一些。

责编:魏宇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