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360度):作为一种骨关节病变,大骨节病主要破坏人的运动机能,因此对很多人来说,患病就意味着丧失生产能力。在大骨节病区,记者看到很多家庭一贫如洗,生活在贫病交加的境况里。这种可怕的疾病到底是怎样引起的?全国还有哪些地方存在?这种病到底能不能防治呢?为了解开这些疑问,记者作了进一步调查。
为了了解这种疾病,记者来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国唯一的大骨节病研究所就设在这里。杨建伯教授是研究这种疾病的权威。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杨建伯教授和他们的同事们一直在对大骨节病高发区域进行监测,他们发现包括四川阿坝在内,所有出现大骨节病的地区都集中在中国版图从西南到东北的一条直线上。
这边是东南沿海的温暖潮湿地区,这边西北干旱内陆地区,气象学上名称叫锋面,就这个交界上一过了喜马拉雅山也没了印度洋气候了,它就被喜马拉雅山挡住了,北边一到冻土带,到冻土带也没了,所以现在这个全世界大骨节病病人,要有100个的话99个在中国。
记者:我现在站的这个村落叫哈莫措村,它是一个典型的大骨节病高发的村落。从我站的这个山坡看下去可以看到整个村落的全貌,我们可以看到村民的房子大多是集中在一条山谷的两侧,因为这里海拔比较高,是在3100米以上了,所以这儿的植被是以针叶林为主,也兼杂有柳树和杨树。这儿的村民们主要的食物是他们自己种的青稞,他们的饮水主要是靠山谷下面的这条小河,还有一些山泉水。 据说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医学工作者无数次进入这条山谷,他们希望从这儿的土壤、植被和水源中寻找到导致村民患上大骨节病的原因。
但是,没有人能说得清这种可怕的疾病是怎样引起的?很多人怀疑是水土的原因导致了这种怪病。为此,阿坝州曾经尝试过为村民打井改造水源,服食草木灰和补充矿物质硒,但效果都不理想。万般无奈下,1975年,阿坝州政府决定帮助那些病情严重的村子搬出大山。
记者:这个村子名叫甲依村,它是1976年从大骨节病的高发区整体搬迁出来的,到现在已经整整30年了。
这是,这是我的儿子,
比你高很多。
高很多。
他是在这儿出生的是吗?
这儿出生的,
今年多大?您是?
27。
这是我的大女子,名字叫赞尕,这是小儿子,名字叫才宝,搬迁过来以后,孩子娃娃都没事,这样子的话非常高兴。
甲依村的搬迁开创了阿坝州第一次通过人为方式阻止大骨节病的传播的先河,此后,当地政府不断做出小规模尝试,比如把发病的村子从南坡搬到北坡,从这座山搬到另一座山……他们逐渐摸索出一个规律:大骨节病人从阴坡搬到阳坡,或者从高海拔搬到低海拔,情况就会转好,反之则会加重。与此同时,在吉林省尚志县一个名叫元宝屯的小村子里,哈尔滨医科大学的杨建伯教授也有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发现。
老乡就提出问题,
那朝鲜人怎么不得,
我当时就愣住了,
朝鲜人不得,
我没有这个印象,
朝鲜人怎么不得呢?
我说你看得准吗?
他说你自己去看,
朝鲜人不得。
调查结果让杨建伯非常惊奇--在元宝屯,汉族村民的发病率达到34%,朝鲜族村民却只有1%。
大骨节病研究所杨建伯教授:仔细的研究以后,只有一个区别,就是汉族人种旱田,朝鲜族人种水田,汉族人吃玉米,朝鲜族人吃大米。
玉米和大米之间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阳坡阴坡、海拔高低和大骨节病又有着什么关系呢?又经过十几年大海捞针式的调研,导致大骨节病的嫌疑被锁定在一种叫做镰刀菌的真菌上。专家发现,这种真菌只在特定的季风气候带出现,有固定的生存范围,在玉米、小麦、青稞中迅速繁衍,却难以在稻谷类作物中传播。医学工作者用鸡做了试验,结果发现食用了镰刀菌饲料的鸡发生了和人类似的骨关节病变。
这个地方这个气候条件下,种植小麦和玉米,这个土壤里头的真菌,污染了小麦和玉米,然后你的粮食没有交换,成年累月就造成病区了。
找到了原因,防治大骨节病应该说就有了途径,可是在偏远高寒地区,要想根治大骨节病仍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困难到底在哪呢?明天的节目中,我们继续关注四川省阿坝州大骨节病患者的命运。
责编:肖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