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媒体广场):
人民日报——豪华设施,建得起用不起
近年来,以“大剧院”为代表的新型剧场,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拔地而起,而且它们都有一个共性:投资巨大,建筑主体求新求异,设备大多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硬件甚至可与欧美的新型剧场媲美。虽然这些为高雅艺术和大型演出提供平台的大剧院,是各地文化建设的一件大事,但是,它的实际运行状况如何呢?来看《人民日报》的系列调查——大剧院建设热。
人民日报,豪华设施,建得起用不起。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是一座令浦东人骄傲的“蝴蝶兰”型建筑。无论是建筑主体,还是内部设施,它都力求与国际接轨,非常豪华。然而,最近两个月的演出淡季,却给管理运营方提出了新考验,因为日常维护无法“淡”下去。以保洁为例,4700块玻璃幕墙“外罩”,每洗一次得4万元。电费更占全部开销的1/3,平均每天维护成本就达9万元。
另外,豪华设施的使用情况也并不乐观。东方艺术中心的歌剧厅里有一个美轮美奂的专用冰上舞台,但只有去年夏天,俄罗斯圣彼得堡国家冰上芭蕾舞团使用过一次。少有用武之地的,还有从奥地利专门定制的管风琴设备,迄今只用过7次。豪华设施为何闲置呢?以冰上舞台为例,每启用一次,仅耗冰成本就达2万元,更重要的是目前国内尚无冰上芭蕾舞团。而管风琴对环境要求更高,需要整个音乐厅24小时的恒温、恒湿,光是电费就是一个惊人数字。
高昂的管护成本谁来承担呢?很多人认为,成本最终肯定会转化成高票价,由消费者承担。但不可否认,高票价只会拦住大部分观众。
其实, “东方”目前面临的难题并不是个例,许多地方的大剧院都或多或少地为维持基本运行的高昂成本所困扰。
“大剧院”的“超前设备”、“超前眼光”是否合理,又该由谁买单,成为很多管理者心头的问号。
文章最后列举了近年来,各地已建、或正在兴建的部分大剧院名单,比如:杭州大剧院,投资9亿,宁波大剧院投资6.19亿,绍兴大剧院,投资3.1亿元等等,可这些投资动辄上亿的豪华剧院是什么地方都能建的吗?《人民日报》——关注大剧院建设热2同样提出了这个疑问。
《人民日报》——豪华剧院,什么地方都能建?
文章说,现在一些发达城市能够想到投资大剧院,而不是政府大楼、宾馆和银行,这其实是好事,说明人们的认识在进步。但一些中小城市一味强调前瞻眼光,不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不考虑建成后的效率与效益,这样的超前,应该修正或制止。以长三角地区为例,近年来“长”出了大量新型剧院,但由于无法拥有北京、上海演艺市场的国际号召力,又缺乏自己的本土特色,这样的剧院,想靠市场化运作维持经营,一个字:难!所以,大剧院”建造不能抱有暴发户心理,好像别人有了我也必须有,而且还要超过别人。
那么“大剧院”该不该建呢?文章最后配发的快评这样说:如果青少年没有充分的闲暇时间去阅读和聆听音乐,市民远未养成阅读和欣赏艺术的习惯,如果满足市民基本精神需求的音乐厅、图书馆等还十分短缺,却把财力都集中于豪华大剧院,这样的思路显然是有问题的。而且,有了大剧院,并不等于拥有了城市的文化名片。如果管理团队水平滞后、演艺机制不健全、市场培育不成熟,仅仅拥有大剧院,恐怕也只能成为一道寥落的建筑风景。
责编:彭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