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第一财经日报:《圆明园》万园之园的银幕重现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9月19日 11:01 来源:
专题:大型文化史诗电影《圆明园》隆重亮相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9月8日,电影《圆明园》在人民大会堂首映。电影中再现了圆明园全盛时期的荣光和辉煌,同时再一次引发了圆明园是否需要重建的讨论

  “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1861年11月25日,维克多·雨果在《致巴特雷上尉的信》中这样写道。他笔下这个梦幻般的地方,就是圆明园。

  9月8日,一部叫做《圆明园》的电影在人民大会堂首映,雨果当年所没有亲眼见到就被“两个强盗,一个叫英格兰,一个叫法兰西”毁掉的圆明园胜景,现在人们都可以在《圆明园》中看到了,用首映式主持人王小丫的话来说,“比想象中的要辉煌一千倍”。

  中国人都应该看的电影

  圆明园是昔日的“万园之园”,如今却只剩下了残垣断壁。仅存的西洋楼大水法遗迹并不能让人想象出当年圆明园全盛时期的荣光和辉煌。而在《圆明园》里,人们不但可以看到大水法这座西洋喷泉诞生的全过程,还可以看到在乾隆年间圆明园极盛时期的壮阔气象。但是对这部耗资1000余万,花费5年时间方才拍竣的电影而言,除了用数码技术还原气势万千的建筑园林以外,讲述圆明园自己的故事也是至关重要的。学外语出身的导演金铁木选择了从两个外国人的视角来讲述这座皇家宫苑从诞生到湮灭的150年间的故事。侍奉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意大利传教士、宫廷画家郎士宁见证的是圆明园由一座皇子别墅走向帝国最大宫苑的一段历史,而英法联军的随军牧师麦吉则目睹了英法两国的军队是如何把这座雨果笔下“童话般的宫殿”化作齑粉。主持设计皇家园林的“样式雷”家族也在影片中走向前台,金铁木自己还客串了一个雷氏家族角色。生活在这座宫殿中的皇帝们鲜为人知的日常生活,以完全不同于以往清宫戏的写实手法呈现出来,比如雍正热爱扮作各种角色画像,康熙热爱的则是最先进的天文学仪器。曾经拍摄过《戏说乾隆》的台湾地区导演陈坤厚在看过这部金铁木所谓的“非虚构电影”后,忍不住一再地重复:“我要为过去的戏说道歉”。

  在《圆明园》推广总策划曲向东看来,在美轮美奂的建筑、鲜活的帝王生活、令人悲愤的劫掠背后,拍摄这部影片最大的意义在于“盛世危言”:“因为修园子的时候是中国最强盛的时候,世界上1/3的白银储备都在清政府的国库里,为什么这样的强盛我们还被打了呢?还被打得那么惨呢?反思这段历史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而金铁木最愿意引用敬一丹的评语来总结这部电影:“这是一部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看的电影”。

  一部“非虚构电影”的诞生

  金铁木祖籍甘肃天水,留两撇小胡子,在5年前接到了拍摄《圆明园》的任务之后,他就一头扎进了国家图书馆,“狂查资料”查了半年。他的英语和法语专业背景帮了他很大的忙,“几乎把国家图书馆里英文和法文的有关圆明园的资料都看完了”。在他看来,圆明园不仅仅是一群美轮美奂然后又被毁掉的建筑,而是与“一个家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紧密相关的象征,所以他对自己的剧本有极高要求,“写剧本写了两年,中间还一直在查资料,到最后都还在改”。

  他对细节的精益求精几乎要把找演员的副导演逼疯:“我们的副导演们在所有外国人出没的场所蹲点‘捞人’,当时北京都快传开了,说新街口有一群人逢老外就问人家是不是意大利米兰人”。最终他们终于找到一个祖籍米兰的德国人,来担当全片灵魂人物之一的米兰人郎世宁的角色。甚至连郎世宁的旁白,也专门找了带有些许外国口音的配音演员,而他用意大利语撰写的日记,则由意大利的播音主持人特地带着米兰口音来诵读。

  他们按图索骥,拿着清宫帝王像,带着人种学家的精神找来满族和蒙族血统的演员一个个筛选。他们甚至精密测量圆明园遗址,使用了特效后,还原出圆明园最荣光的年代。大部分特效都由国内公司担纲,其中关键的一小部分则是曾经制作过《魔戒》、《金刚》的WETA公司操刀。整个影片都笼罩在一片夕阳黄金般的颜色之中,乾隆年间大规模扩建之后的俯拍,气势恢弘。金铁木说他们想要拍出的是“日落圆明园”的感觉,因为圆明园的兴衰,折射的正是清帝国没落的过程。

  影像挽留还是真实重建?

  一个常问常新的问题,在电影《圆明园》把那一段历史用别样的角度讲得辉煌灿烂悲壮恳切的时候,就又浮现了出来:“圆明园到底应不应该重建?”金铁木的回答十分坚决:“这个问题根本不值得一谈!中国恢复古建筑的水平现在还非常落后,懂得传统工艺的木匠们都消失了,怎么修得起来?还不如来我们电影里看看!”一直关注圆明园的北京大学副教授胡旭东认为金铁木的看法不无道理,他眼看“样式雷”家的海淀槐树街祖宅渐渐变成了高楼林立的中关村西区,而雷家的“烫样”技术早已不知传人何方。

  从上世纪50年代起,是否要修复圆明园的争论就一直在进行。已故的建筑家单士元是主张全面修复的代表,他和政协委员罗哲文、清史专家王道成则以主张部分修复闻名。“部分修复派”一直在努力告诉公众,如今为人们所熟悉的西洋楼景区,也就是郎士宁和法国传教士王致诚设计修建的大水法等依然留存的遗址,其实仅仅是圆明园极小的一部分。因此他们希望能够重建“九州清晏”等更能代表中国传统修建水平的建筑。

  而在叶廷芳、李学勤、梁从诫为代表的“反对修复派”们看来,修复就是“再一次毁坏”,遗址的意义就在于它的残缺。和这些从情感角度出发的讨论不同,北京大学专攻景观设计的俞孔坚教授指出的则是技术层面上的问题,修复圆明园最大的障碍,在于恢复它的园林水系。然而恢复圆明园的水系是不可能的,“因为大环境已经变了”,不仅地表水消失,连地下水水位都已经直线下降,“昔日的水景不可能恢复”。而《追寻失落的圆明园》一书的作者、台湾地区历史学家汪荣祖,在恋恋不舍地将圆明园用文字重现之后,还是落寞地发现“圆明园是不可能重建的”。

  在曲向东们请来的观影者中,也不乏一直关注圆明园重建问题的专家们。中国传媒大学的司徒兆敦教授和金铁木意见相似,“我个人是不太主张重建,用电影圆这个梦:让电影去重现,让观众去想象”。北京大学艺术系的彭吉象教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更是充满义愤之情:“圆明园是不可能重建的,重建是非常愚蠢的。那是伪造历史、破坏历史。”

  如今原址的重建争论似乎已经平息了,然而异地重建仍然在进行。1997年2月2日珠海圆明新园正式落成,日前,浙江横店影视基地也宣称要筹资200亿在横店重建圆明园。似乎人们仍然在努力将这个梦幻宫苑重新带进现实,然而150余年的历史积累,是否现在的重建能够立竿见影地呈现,仍然是一个问题。

  圆明园的前世今生

  历史上的圆明园,最初只是康熙赐给还是皇子的雍正的一座小小的苑囿,始建于1709年。后来发展成为占地5200余亩(350公顷),包含圆明、长春、绮春三园和其他数百个小属园的巨型皇家园林。

  从雍正开始,经过乾隆、道光、一直到咸丰,清朝的皇帝在圆明园中居住的时间都远远超过在紫禁城居住的时间,圆明园成为政权中心。

  圆明园中伴随帝王的奇珍异宝更是数不胜数,圆明园文源阁藏有《四库全书》79337卷,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唐人摹本、10万多尊纯金、镀银、玉雕、铜铸佛、商周青铜器、历代瓷器精品、古籍孤本等不计其数。1860年10月18、19日两天,英法联军将圆明园付之一炬。

  同治曾经试图要重建圆明园,然而国力空虚,圆明园日益荒废。又经过民国军阀、官僚和民间的搬用,当年残存的建筑仅剩下断壁残垣。现在的圆明园遗址公园,远不及当年全盛时期面积的一半。圆明园西侧的福缘门村,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上半期聚居了大量画家和艺术家,画家方力均、丁方当时都是圆明园住客。他们所居住的地方现在堆满了垃圾,只偶尔有几个村民闲坐。(周舒整理)

 

责编:李二庆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