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金铁木:《圆明园》要用故事来吸引观众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8月18日 10:20 来源:北京晚报
专题:大型文化史诗电影《圆明园》隆重亮相

 

  纪录片?“故事”片!

  在绝大部分纪录片仅把电视台作为播映平台的时候,9月9日在全国大银幕上推出的《圆明园》直接奔大银幕。

  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中国每年有200多部故事片,其中只有二三十部能够有幸进入电影院。一部所谓的纪录片想进电影院,在目前的电影市场几乎是“痴人说梦”。

  事实上,挤进电影院的《圆明园》无疑变成了电影界的“唐吉诃德”。影片试映的时候,一直徘徊在放映室门外的导演金铁木心里并不轻松。“我不知道,《圆明园》究竟能走多远。”

  纪录片和市场对接,也不是没有成功的范例。前几年,《周恩来外交风云》、《较量》等登上大银幕的纪录片先后获得丰厚的市场回报,给薄弱的纪录片市场带来一线希望。

  纪录片在前进,但纪录片的市场却在萎缩。比起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一派繁荣,如今纪录片似乎长时间处于低谷状态。中国纪录片几乎没有群众基础,也是一些纪录片制作者的共识。

  金铁木说,最怕的就是纪录片没人放也没人看,放了也没人看。

  最大弊端是不会讲故事

  制作了两年《圆明园》的金铁木说,中国的纪录片的最大弊端是不会讲故事,表现手法单一。

  “我们得做一部‘非常态’的纪录片。《圆明园》的定位应该是:像故事片一样的纪录片,像纪录片一样的故事片。为什么?就是要吸引观众进影院来看。”

  “Discovery教给我们最重要的一点是———讲究叙事结构和故事性。”

  金铁木强调,纪录片应该通过深化故事矛盾冲突、人物个性,引领观众去看一个有趣的“故事”,而不只是“纪录”。“一方面,我们的纪录片缺少完美的故事和生动的人物,另一方面国内纪录片人的市场意识非常薄弱,如果你的作品要让别人接受,那就要看市场,去适应别人。”

  导演张清给了个设问,就像易中天签字队伍能那么长,这靠什么?“我觉得这不仅是我们这些老年人对历史津津有味,现在中青年人也渴望知道这几千年的历史到底是怎么回事?历史真相是永远不能改变的。”

  纪录片要市场运作

  纪录片有没有市场?答案是肯定的。纪录影片《较量》和《周恩来外交风云》在市场上走红的事例说明,纪录片也需要市场运作。

  北京新影联公司的宣传策划人高军说,宣传策划也是生产力。“纪录片在市场上还缺少群众基础,我们要想办法引导观众走进影院,事实证明,这种商业运作的做法对于好纪录片来讲,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较量》成为1996年北京电影市场上票房收入的佼佼者。《周恩来外交风云》在全国取得3000多万元票房收入。

  台湾著名导演陈坤厚说,“从世界现在趋势来讲,纪录片产业化,而不仅仅做成一种阳春白雪的概念电影,它应该是面向大众化的产业。《圆明园》是不是中国纪录片进入产业化的第一部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部影片在发行上面的成功,和它产业化运作后产生的深远影响。”

  在电影院线几乎被进口大片和国产商业片覆盖掉所有票房的时候,纪录片能在时刻都用数字说话的票房院线争得一席之地吗?《圆明园》未来或荣或败的票房面临重重的考验。
 

责编:李二庆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