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环球360]穷游天下(7月3日) 
移动用户
联通用户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7月12日 15:25 来源:CCTV.com
进入[环球360]>>

  cctv.com消息(环球360 )

  穷游天下

  他们并不富有, 却渴望游遍世界。 他们并不孤独, 却乐于互助分享。 一个留学生创办的自助游网站, 一个人生路上结伴穷游的梦想。

  跟团还是自助

  很多人在小时候都有过这样一个梦想——环游世界。那时候的我们当然不会去考虑这些现实的问题。比如,是跟团游还是自助游?跟团吧,花费不菲,限制多多,很难尽兴。自助吧,签证困难,信息不畅,连吃饭住店都成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成为阻挡我们实现梦想的障碍,但是,有一群年轻人却由此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成为精明快乐的环球旅行者。

  安静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成都女孩,喜欢旅游的她从大学时代起就梦想着到世界各地走走看看。去年9月,她终于下定决心环游欧洲。但是从来没踏出国门的她却选择了自助游。安静说,促使她做出这个决定的其实是一个网站。

  安静:“有一次上网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一个帖子提到了穷游网。说是关于自助游还是关于欧洲的,这正好符合我的心愿,然后就上去看了看,结果一发不可收拾。上面的内容非常丰富,信息非常可靠。我印象最深的有一个叫uglyqueen的网友,也是一个版主, 一个很好的女孩。她的签名档很简单但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不要告诉我你跟团哦!”这个一下子就吸引了我,跟我的想法一样。”

  穷游网是一位中国留学生为了分享旅游信息而创办的自助游网站,网友分布在世界各地,大部分是中国留学生。他们自称穷游儿,在网络上交流自助游的经验,彼此分享旅游信息,寻找最实惠、最省钱的旅行方法。打算自助游欧洲的安静很快在这里找到了需要的信息,并且得到了很多热心网友的帮助。

  安静:“首先我觉得它给我最大的勇气,让我觉得我这个梦想有可能变成现实,给我很大的信心,然后我才去找有没有跟我一样的情况,结果真的有!包括我到北京来签证,也是觉得后面有一大帮人在支持我。”

  在意大利大使馆申请签证时,安静从门卫那儿打听到,个人被拒签的比例高达80%,心里顿时凉了半截。不过,经过一番波折,她总算是幸运地说服了签证官,拿到了意大利旅游签证,这样就可以去欧洲的所有申根国家了。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安静游走了欧洲9个国家,20多个城市。在旅途中,她享受着一个人兴之所致的自由,也不得不独自面对困难和挑战。喜欢拍照的她每次路过镜子都要抓紧机会自拍一番。到了晚上,摄像机就变成了她的日记本,记录下一天的旅途感受。有趣的是,一路上走下来,安静竟然在不同的城市碰到了好几个上过穷游网的旅行者。

  安静:“在比利时碰到一对从湖南过去的情侣,我们聊到说你也上过穷游啊?是啊! 当时感觉距离一下子变得特别近!然后那个女孩还说那你看过一个帖子没有?说(意大利旅游)签证的80%都签不过。结果那个贴子是我写的。”

  回国后,安静把自己的欧洲游经历发到了穷游网上,希望帮助更多的人实现自助游欧洲的梦想。这篇个性鲜明的帖子受到了很多穷游儿的赞许和追捧,让安静很快从新手升级到11袋长老,也让她充分体会到分享的快乐。

  安静:“ 我从一个信息的受益者变成了一个信息的分享者,我想影响更多的人,然后成为了一个版主。我想影响像我这样的普通人也实现他们的旅游梦想。”

  一个这么文静秀气的成都女孩居然一个人跑到欧洲转了一圈,真是佩服佩服!想到自己前怕狼后怕虎的,真是惭愧!别看她走了这么多国家,却只花了三万多元,跟一些住星级宾馆的旅行团比真的是相当节省。她很不好意思地对我说,因为走了不少冤枉路,所以超出了很多预算,不然的话应该更省钱,那样才符合穷游精神嘛。听了她的故事,我倒是对“穷游”这个概念引起了兴趣,到底什么是穷游,没有钱怎么能好好地游呢?

  张栩:(穷游网总版主)“ 当时我们的想法是,大家都是穷学生,没有太多的钱。但是我们也有了解世界了解各种文化的渴望,所以我们就思考怎么样用最少的钱穷尽最多的地方,于是就产生了穷游这个概念。穷游的第一层含义就是省钱,另外世界这么大 ,欧洲这么大,我们想尽可能地穷尽这些地方,这是穷游的第二层意思。”

  出国旅游当然希望玩的尽兴,还能尽量少花钱。但是由于旅游者大多对目的地不熟悉,不了解优惠和打折的信息,往往会多花一些冤枉钱。穷游网的创意就是借用网络的平台,把世界各地的旅游爱好者联结起来,通过互助和分享,让每个网友达到省钱和尽兴的旅游目的。

  张栩:(穷游网总版主)“ 我们当时想法就是每个人都是贡献者同时也是索取者。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觉得这跟现在流行的web2.0的网络精神非常契合。”

  周彤:(穷游网总版主)现在我们页面的资讯量相当于800本600页的旅游工具书,也就是48万页的文字。而且这些资讯都是世界各地的网友实时传上来的,它的更新率它的互动性都特别强。”

  “穷游”解开了很多旅游爱好者的困惑。你不但可以在这里找到机票酒店的打折信息,在前辈的帮助下制订自己的旅游线路,还能通过网友的笔触深入了解目的地的历史、文化、风俗以及景点背后的故事。

  周彤:(穷游网总版主)“我们德国版主叫做kukugerman,一个女生单独在西班牙背包旅游。她去了一个当时还没有被西班牙旅游局开发为旅游目的地的城堡,没有任何的现成的信息。她是问出租车司机巴士司机然后步行最后才到了那儿,像她这样有发现探索精神的网友是特别多的。”

  旅游的极致在于走遍天下,但每个人能够去的地方都是有限的。如果能够通过别人的眼睛拓展自己人生宽度,那不是更好吗?乐于分享的穷游儿想到了明信片。他们建立了明信片俱乐部,每个加入俱乐部的人都会按照自己的意愿给其他会员寄明信片,同时也能收到来自其他会员的明信片。

  安静:“这些明信片都是穷游儿从世界各地寄回来的,这是西班牙的一个小镇,这是香港,这是布拉格,这张是我收到的第一张卡片。有特殊的意义,是美丽的德国小镇海德堡。”

  触觉博物馆

  古希腊雕像的经典再现 100件可触摸的艺术珍品

  希腊触觉博物馆让盲人用双手感受艺术的魅力

  可触摸的博物馆

  在博物馆里,我们最常看到的一句提示恐怕就是“请勿触摸”了。可是希腊的一家博物馆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但所有的展品可以触摸,连馆名也干脆叫触觉博物馆。原来,这是一家专为盲人开设的博物馆。为了让那些有视力障碍的人也能够切身感受艺术的魅力,他们在馆藏的展品上可是花费了不少心思。

  在雅典市中心一条僻静的街道上,有一座不起眼的建筑。这里就是触觉博物馆。这些虔诚的参观者正在用他们的指尖去感受艺术品的轮廓,并在心中勾勒出属于自己的作品。触觉博物馆的馆长迪米特拉自己就是一位盲人,她深深地热爱着希腊的古老文化,但是视力障碍却给她带来了很多遗憾。希腊有那么多博物馆,里面收藏了无数经典的艺术品,然而盲人却无法欣赏。

  迪米特拉: (触觉博物馆馆长)当盲人去博物馆参观的时候,总会有一些提示板上写着“请勿触摸”,或者有些展品根本就不对盲人开放,还有的会用警戒线把展品和人隔得很远,所以我想到了要创办一家触觉博物馆。

  没有隔离绳,没有玻璃柜,前来参观的盲人在触摸中感受到了爱神维纳斯的柔美,也感受到了神使赫尔墨斯那充满肌肉感的手臂,众多古希腊雕刻家的杰作在他们的手指下逐渐鲜活了起来。

  迪米特拉:(触觉博物馆馆长)触摸对于盲人来说很重要,如果只听解说,盲人很难在脑海中勾勒出展品的具体形象,他们必须通过触摸, 自己去了解展品的具体细节。

  心灵之窗

  上天给失明的人关上了一扇门,他们却用坚忍不拔的毅力为自己打开了另一扇窗。盲人虽然失去了视觉,却在长期的锻炼中让自己的触觉变得更为敏锐。手就是他们的眼睛。盲人用手摸过的东西,留下的印象会比一般人看到的更加深刻。但是,既要让展品可触摸,又要保留展品原有的艺术特性,这给博物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出于文物保护的考虑,触觉博物馆的展品都是按原物逼真仿制的石膏复制品,这一百多件制作精良、原始尺寸的复制品和原物如出一辙,其中包括米洛的维纳斯和海神波赛冬等著名雕像的复制品。除了允许触摸展品外,触觉博物馆还提供英语、法语、德语的语音解说以及盲文和希腊语的标牌注解,盲人们可以通过简介来了解艺术品的历史和相关信息。

  2004年雅典残奥会期间,触觉博物馆吸引了众多的参赛选手和世界各地的参观者,而平均每年前来参观的有视觉障碍的人士在3千人左右。博物馆希望,通过触摸,能让失明的人对希腊灿烂的历史文明有一个感性认识。

  参观者:它(博物馆)意味着知识,是我们感受古老文化的纽带。触摸这些雕像, 触摸这些展品,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吸收知识的过程。触摸给我们带来的感受,跟倾听和想象是截然不同的。

  关心来自爱心

  目前,世界上大约有4到5家类似的触觉博物馆。近日刚刚在法国巴黎正式对外开放的盖布朗利博物馆也考虑到了视觉障碍者的需要,专门复制了部分展品,供他们触摸欣赏,也只有视觉障碍者才有权利用这种方式欣赏展品。这些博物馆并没有把残障人士当作弱者,而是从他们的心理需要出发,为他们提供方便。它提醒了我们,残障人士不但是值得同情的,他们同样有着强烈的精神追求,而这一点往往被我们忽略了。

  吉他的故事

  昨天几个大学的哥们儿来北京,老同学一见面就送给我一份厚礼:自己制作的一把木吉他。我抱着它才发现和弦忘了,谱子忘了,手上练琴磨出的老茧也没有了,但是当年的感觉还在:在宿舍的窗台下,学校的草坪上弹唱着不老的《青春》《同桌的你》《冬季校园》,还有那些属于70年代人的beyond、谭咏麟的歌......哎,打住!我差点忘了:今天的主角不是我,而是吉他。下面要带您去一趟哥伦比亚,那里有一款被人们看作是和平化身的吉他。

  吉他,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可是接下来这把产自哥伦比亚的吉他您一定还是头一次看到。从远处看,你一定认为这是把步枪!走近了仔细端详,咦,这模样倒有几分像是吉他!没错,这不是普通的吉他,而是由AK47自动步枪改装而成的。你看:枪管变成了电吉他的指板,而弹夹上装上了音量控制旋钮,枪托则变成了音频线的插孔。这个步枪电吉他不仅样子新奇,而且音质一流!

  步枪吉他的创意来自波哥大音乐人西塞·洛佩兹,虽然这个想法在别人看来有些异想天开,不过洛佩兹还是执著地找到了吉他工匠帕雷德斯,将创意变成了现实。

  路易斯·阿尔博多·帕雷德斯: ( 吉他工匠)他(洛佩兹)来到我这里,讲述他要把步枪改造成吉他的想法,最初我觉得这是个荒谬的,疯狂的主意,但是后来仔细分析之后发现这个主意可行。我们可以做出来。(步枪吉他)

  武器变乐器

  枪支武器给人一种冰冷残酷的感觉,而音乐却是那么美好动听的,洛佩兹将步枪改造成吉他,从冰冷的武器中弹奏出美妙的音乐,这位哥伦比亚的音乐人想通过他的乐器和他的音乐告诉人们怎样的故事呢?

  洛佩兹从小在战火的阴影下成长,他深知,在动乱不止的哥伦比亚,人们非常渴望和平。为了传达民众的这种心声,洛佩兹将具有毁灭性的枪支变成了传递音乐的吉他,他期望着能够启迪人们放弃屠杀,追求和平。

  西塞·洛佩兹:(音乐家)在2003年发生的一场酒吧爆炸事件中,我看到很多士兵挎着步从眼前经过,就像乐手挎着吉他一样,但是两者传递着不同的信息。

  在亲眼目睹了这场爆炸事件后,洛佩兹决定把两支步枪改造成电吉他。经过改造,限量版的奇特乐器“枪吉他”终于新鲜出炉了,无论从音质还是外观来看都是无可挑剔,因为步枪吉他的意义特别,也成了歌手们争相收藏的目标。 洛佩斯希望一些世界著名的音乐人能来演奏他的步枪吉他,利用音乐传递和平。

  洛佩兹父亲 :我觉得西塞作为一个艺术家,改造出的步枪吉他寄托了一种思想,通过它(步枪吉他)向全世界传递一个信息——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来平息那些好战的灵魂。

  洛佩兹决定将两把步枪吉他中的一把作为礼物赠送给联合国,放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保存。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看到或了解步枪吉他的存在,通过这种方式呼吁人们为世界的和平做出自己的贡献,让和平多一点,战争少一点,艺术多一点,灾难少一点。还记得英国著名摇滚歌手约翰·列侬说过的一句话吗:“假如这个世界上没有暴力,大家都举起吉他该有多好。”

  音乐家洛佩兹不仅带给我们一个化步枪为吉他的创意,而且赋予音乐一种更深刻的涵义:放下武器吧,在音乐中呼唤和平。让我们记住这把和平化身的步枪吉他,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和平的世界。

  播种珊瑚

  温室效应和污染使珊瑚遭遇危机,日本人用陶瓷盆吸附珊瑚卵, 帮助珊瑚在各地生根发芽 让珊瑚的链条延伸到生活的一点一滴。

  地球的70%是海洋,这些色彩缤纷的珊瑚不仅是海洋的美丽使者,同样是海洋中的热带雨林。它们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是海洋生物的氧吧;同时它也是海洋中的肥美之乡,是众多海洋生物的觅食、繁衍场所。

  虽说珊瑚会进行光合作用,但它并不是植物,而是动物。珊瑚是由珊瑚虫的骨骼形成的,珊瑚虫只有1厘米大小,数以万计的珊瑚虫聚集在一起叫珊瑚。珊瑚虫分泌出来的碳酸钙,形成了珊瑚的骨骼。老一辈的珊瑚虫死去了,它们的珊瑚卵又在它们的躯体上开始了新的生命,就这样代代相传,形成了巨大的珊瑚礁和珊瑚岛。

  珊瑚对海水温度要求颇高,一般在25摄氏度至30摄氏度之间,它才会大量繁殖;另外,珊瑚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否则很难进行光合作用。然而,近年来地球的温室效应使海水温度升高,过度养殖、石油污染等使海水透明度降低,当温度和阳光这两个生存的基本条件都无法满足时,珊瑚开始生病、甚至死亡。据说,目前海洋中60%的珊瑚处于危险状态之中,而著名的澳大利亚大堡礁,绝大部分也将在2050年消失。

  原来如此。人类生活的过度发展,导致海洋中的热带雨林——珊瑚开始减少,珊瑚的减少,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海洋中的各种生物,这些海洋中的生物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生物链,生物链受到破坏,最终就会危害到我们人类自己。不过还好,我们现在开始弥补还来得及。

  日本最南端的石西珊瑚群是日本国内最大的珊瑚群,总共聚集了400种之多。不过,这里的珊瑚同样不是幸运儿。

  这位是东京海洋大学的冈本教授,他和同事们在日本环境省的协助下,正在研究开发人工增殖珊瑚的方法。

  这是冈本教授研制的陶瓷盆,可以附着水中浮游的珊瑚卵,进行孵化。不过珊瑚卵是个有“洁僻”的小东西,他们不会附着在污浊的地方,为了保持陶瓷盆的干净,只有在珊瑚虫即将产卵时,才能把陶瓷盆放入海中。

  在这个月圆之夜,成千上万的珊瑚卵不仅是这一块珊瑚的希望,更是冈本教授完成实验的希望。

  珊瑚产卵之后,冈本教授要检查陶瓷盆上是否附有珊瑚卵。

  对比一下3年前设置的陶瓷盆,已经生长起了珊瑚。这一盆盆的珊瑚就象一粒粒的种子,只要撒到适合它们生长的地方,他们就有可能成为一片新的热带雨林。

  冈本教授:如果我们自己不去做,能靠谁去做呢?于是我们开始了试验,我们的目标是恢复世界各处珊瑚的自然生态。

  冈本教授用他的陶瓷盆收获了一盆盆的珊瑚种子,为人工培植珊瑚带来了可能。其实,关注珊瑚命运的不仅是冈本教授,世界上很多国家的都在积极研究和实行保护珊瑚的措施,希望他们的行动能够感染和教育越来越多的人,将适宜的温度和透明的海水还给珊瑚,毕竟这才是它们生存下去的最基本条件。

  巴拿马科学家曾在垂死的珊瑚礁上移殖了6.3万颗珊瑚,就像为它注射了一剂强心针;澳大利亚曾把混凝土构件放置于珊瑚的生长环境中,以作为珊瑚虫的附着床,成功地使珊瑚附着繁衍;而就在最近,中国珠海首个珊瑚自然保护区——庙湾珊瑚市级自然保护区也已经正式设立,总面积达24.346平方公里,将近20种珊瑚将得到有效保护。

  保护珊瑚的措施越来越多了,但就像生物链一样,这些措施不过是保护网中的一环,而整张网的编织也许最终会细化到您每天是不是又多浪费了一张纸。所以,请不要忽视您任何一个行为,他们产生的影响最后都会回馈到我们自己身上。

责编:赵巍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