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CCTV.com消息(共同关注7月7日播出):从高考结束到公布成绩的这十几天里,对大多数考生来说都是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寒窗苦读这么长时间,终于等到出头的那天了,可同时又紧张,担心自己的成绩不理想辜负了家长的期望,也辜负了自己这十多年的艰辛,对于大多数考生家长来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也很迫切,有的甚至已经为孩子上大学作准备了。不过,也有相反的例子,因为孩子即将考上大学这件事,引发了一场家庭冲突。记者在寻访贫困农村大学新生的过程中,就亲身经历了发生在福建霞浦县的这场家庭冲突。
随着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的进一步开展,记者来到闽西宁德市霞浦县,在团县委记者见到了团委书记蔡松根。
溪南镇门板村有一个学生,名叫林建平,已经高三毕业了。林建平从他念小学开始他的父亲就不支持他念书,但是他60几岁的老奶奶,就是坚持让孩子上学,这几年孩子在奶奶和母亲的支持下,完成了学业,现在高中毕业了。
记者采访过很多家庭,接触过很多家长,尽管有不少家庭经济条件很差,家里几乎一贫如洗,但是,所有的家长都表示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不能因为家里穷耽误了孩子的前程,像这样不让孩子上学的家庭记者还没有见过。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家庭呢?孩子的父亲为什么不让孩子读书呢?怎么会有这样的父亲呢?带着各种疑问和猜测记者赶往这个孩子的家霞浦县溪南镇。
霞浦县溪南镇团委书记郑云说,孩子的奶奶跟孩子的爸爸意见分歧非常大,一个坚持送他上学,一个为了学费问题,不让他上学。
随后,郑云带着记者赶往林建平家。然而,一行人还没有进屋就听到了里面传来的争吵声。只听父亲说,你能培养你去培养去,我没钱不会让他去读书。奶奶说父亲又是耍赖。母亲跟着说,孩子都没钱念书了,你还当什么父亲。奶奶说还不如不给父亲娶媳妇,娶媳妇就为了传后代。一家人可谓吵翻天了。
父亲对奶奶说,哪里来的钱读书?一年能赚多少钱啊?你有本事你就供他读呗。
母亲说,奶奶都70岁了,怎么还会有办法。奶奶说,已经养你三四十岁了,难道孙子还要让我养,这是你自己的事。
记者那天的感觉是在经历一场家庭战争。不过,当时这家人说的话他不能完全听懂,只知道他们在为孩子上学的事情争吵,至于都说什么了,争吵的起因是什么?他是在后来几天的采访中才弄明白的。那天的那场争吵只是多年积怨的一个爆发。事实上,关于上学问题的分歧,早在孩子开始上学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而这次争论,贯穿了记者采访的整个过程。
事实上,这场争论因为记者和郑云的出现演变成了对林建平父亲的批斗会。林建平的奶奶和母亲成了诉苦者,而林建平的父亲则成了数落对象。母亲说,孩子都念到这个时候了,你还不让他念书,你不如去死。你还做什么人,还说自己是个男子汉。
父亲说儿子读这么多年书,钱还是欠别人的,还没还给人家。
看着大人们无休止的争论,林建平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
因为父亲平常脾气也比较暴躁,林建平很少跟父亲交流和沟通,平常跟父亲讲话都是生活上的小事情,真正大一点的事情就跟妈妈奶奶说。妈妈再跟爸爸讲。
孩子能够考上大学,对于大多数农家来说,都是一个难得的喜事。在这个家庭里为什么父亲会坚决反对儿子上大学,是父子矛盾还是另有原因?
林建平的母亲是个善良、贤惠的农村妇女,但是这个善良农村妇女却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打电话的时候甚至要儿子把阿拉伯数字按电话号码的位置写在纸上,她才能往外拨电话。林建平的母亲告诉记者,因为不识字,她吃过不少苦头,所以无论如何也要让自己的孩子去读书,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孩子像自己一样一辈子都生活在睁着眼的黑暗世界里。
母亲说,如果没让孩子念书的话,连出去打工都赚不到钱,这等于害了孩子,自己过的不好没事,不要害孩子。
尽管林建平的母亲非常想让孩子去读书,但眼前捉襟见肘的实际情况却让这个善良的农村妇女一筹莫展。
林建平家去年总收入5000多块钱,念书要花8000多块钱。还要欠人家三四千。这些欠款都是妈妈去借的高利贷,现在只还了一点利息。本钱都没办法还。
在孩子读书的问题上,林建平的母亲和奶奶始终是站在一条战线上的。为了让孩子能够继续读书,婆媳两个想尽了一切办法,尽可能把家里能敛到的钱集中起来,拿去让孩子读书。但是,在农村家庭里所有的事情都要由男人做主,包括家里钱的支配。为此,婆媳两只能联手来对付孩子的父亲。
林建平的奶奶和母亲跟父亲发生冲突也是迫不得已的,如果不这么干,两个正在读书的孩子就会同时辍学。这两个孩子的学习成绩都非常优秀,哥哥今年高中毕业,弟弟读高一,他们都是以溪南镇中考第一名的成绩进入高中的。
林建平在霞浦一中读书,成绩总排在班里的前十名。他心里很清楚,奶奶和母亲为他付出了什么,所以在学习上从来都没有敢有丝毫的懈怠。
刚开始上高中的时候,除了学费,母亲和奶奶每个月最多只能帮他凑200来块钱的生活费,到了后来,连这200来块钱都凑不出来了。读到高三的时候,因为经常吃不饱,甚至影响到了学习成绩。
林建平说,别人是用生存比较好的物质条件去读书,自己是用比较高的分数来赢得读书的机会,用发展来获取生存的机会,别人是因为有生存再去发展,这两种是不一样的。自己是获得了发展再生存的机会,自己有生存的机会就是有大学的机会,继续深造的机会。
林建平的成绩在班里一直处于上等水平,考上大学应该没有问题。但是他却有着深深的危机感和巨大的心理压力,害怕考差了,怕自己回来当农民,害怕没有读书的机会。
除了应对眼前这种极端实际的情况,上大学对林建平来说还意味着更多的东西。只有知识才能改变现在的命运,自己不能重复爸爸的命运。就是当农民也要当一个比较有文化的农民。
尽管林建平的奶奶很不希望家里因为孩子上学而发生的争吵传到村里去,可是现在村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他们家的这场战争了,很多邻居都劝说林建平的父亲,无论多艰难也要咬牙让孩子把书读完。邻居说,有一句话,爱拼就会赢,你不拼那就不可能有所进步。
梅坂村几乎所有的村民都来劝说过林建平的父亲。乡团委的郑云知道这个情况以后,也到林建平家作了多次家访。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林建平的父亲终于答应,如果林建平能考上一类重点大学,他就不再阻拦孩子去读书了。而眼下,对林建平来说,是他最紧张的时候,他现在非常担心自己的分数能不能达到重点本科院校的分数线。因为这是他能否上大学的关键所在。
其实,林建平的父亲也不是不愿意让自己的儿子去上学,关键的问题是他现在没有这个能力。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林建平的父亲对上大学的理解是,考上重点大学意味着将来会有一个好的工作,那么无论借多少钱,他觉得都有能力偿还。但如果是一个普通大学,儿子将来毕业能否找到工作,根本没有底,那样上大学借来的钱就还不上了。自己这辈子过的已经很辛苦了,他不想把这种负担在转嫁到自己的后代身上,与其那样,倒不如干脆不去上学。
6月23日是高考成绩公布的日子,林建平心里非常着急,因为如果分数高的话,上大学的希望就比较大,如果分数比较低,就没地方上大学。因此,那天,早早的起来赶往镇里去找郑云,想尽快地知道他的成绩。
在一旁帮林建平查分的郑云也很着急,因为他费了很大的工夫才说服了林建平的父亲同意林建平去读书。如果没有达到一定的分数线,他父亲那一关就难过了,可能从此失去了上学的机会。
林建平白跑了一趟,在镇里他没有查到自己的分数,他决定到县城去试试,顺便可以到学校去向老师咨询一下报考志愿的事情。
可是老师推荐的学校不是林建平心中的目标,在学校林建平没有什么收获,尽管他心里很着急,但仍然决定先回家。他想尽可能在暑假期间找一个临时的工作,即便挣不出学费来,至少也能挣个路费什么的。回到梅坂村的时候,已经快中午了,林建平想起父母在附近的一家砖窑打零工,他想到那里去,看能不能找到一份自己能干的工作,哪怕每天10块、20块都可以。那天室外的温度是38度,砖窑里的温度可能已经达到了近50度。然而在这样的高温下,林建平的父亲却没有停下来。
父亲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不是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没有出息,实在是没办法。全家人还要生活。考上重点大学还好,可是考上普通的大学出来连工作都找不到,还读什么,负债累累的怎么还。
记者在离开梅坂村的时候,问林建平的父亲,为什么不试着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呢?他告诉我,前几年借的高利贷本金都还没有还上呢。如果林建平这次上个一般的大学,毕业出来能不能找到工作还是个问题,哪里还敢想什么贷款呢?
最近,记者得知,林建平高考成绩497分,高于当地二本分数线56分,但是离重点本科的分数线还有一定距离。林建平的父亲表示,他没有能力供他读二本的学校。
责编:扈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