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信息时报
记者在我眼里是个有点神秘的职业,尽管在书刊上也了解一些他们生活工作的情况,但他们到底是怎样工作的,我也不知道。前几天刚好看到《广州日报》组织的“一日记者”活动,觉得机会来了,马上通过网络报了名。虽然里面要求说活动过后大家要写报道和感受各一篇,但我不怕,因为我在报纸上发表过副刊、评论类的作品,对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还是有点自信的。另外我也想知道自己在新闻写作方面的能力,挑战一下自己的水平吧。想不到这次我真的在几千位报名者当中幸运地被选中了。在高兴之余也有点压力,因为我听说有的新闻系博士生还写不好新闻呢。所以,我赶紧买了几份报纸,把报料新闻那部分集中起来琢磨一下写法,提醒自己写新闻记得要用新闻语言,写作思路主要是:我看到了什么?我听到了什么?绝对不能把我想说的东西混杂在里面,以免影响到新闻的客观性。这就是我的“临战磨枪”了。
11月8日“记者节”这一天,我们这些经过半天培训的“一日记者”终于走上新闻实战现场。大家很早就来到广州日报时政新闻部编采大厅集中,等待报料新闻记者带队出去采访。在八点半那阵子,有几个“一日记者”被报料记者带出去采访了。报料电话不时响起,旁边的张记者刚刚说有人报料说警方查到什么什么事,就要出去。接着又说该报料人要送小孩上学等等,这料就作废了。大家只好坐在宽敞明亮的采编大厅里耐心等待报料的到来。我的心情也变得紧张起来,我会等到什么样的报料呢。会不会刚好撞上血淋淋的交通事故场面,让我惨不忍睹。又或是撞上重大的突发事件,在采访过程中碰到凶神恶煞式的彪形大汉?一切都是未知数,如果真的碰上,也是不可避免的。这不就是我们这些“一日记者”心中所期待的猛料吗?人家报料记者不是天天都在面对这些事吗?这就是他们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群众的地方。我们来当“一日记者”不就是想体验一下他们这样的工作状态吗?想到这里,我倒是有点盼望猛料的到来了,至少可以把新闻写得精彩一点。在焦虑的等待中,我们剩下来的这几位“一日记者”也派到了任务,终于开始“战斗”了。我们接到的报料是在石井镇那边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没有人员伤亡,只是小轿车在躲避摩托车时误把油门当刹车,冲进去把人家的汽车修理店撞塌了。报料人说房子快要倒了,轿车也被撞扁了。原来是这样,我们几位“一日记者”的心情开始放松起来,看这情况不是很危险,虽然料不是很猛,也有点写头。至少不会撞上冲动型的危险人物。我们三位“一日记者”在刘记者的带领下出发了。采访车在弯弯曲曲的乡村公路中行走。由于报料人说的地方不是很确切,所以我们到了那条路得边走边问,一连问了好几个人才到达现场。现场有很多围观的群众,还有警察。我们马上进入状态,仔细观察事发现场,也找几个有关人士比如店主、交通警察、肇事的司机、目击者等了解情况,在人群中来回穿梭捕捉自己需要的新闻信息。我看到旁边有一位财险公司派来查勘的工作人员,就走近他问一下情况,看上前他比我们先到的。我悄悄靠近他低声问他了解到的情况。他问了我一声,你是记者吗?我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就这样“冒充”了一回记者,从他口中挖出了一些好料。我们几个人分头问了一些人,觉得已经把该起交通事故的来龙去脉问得差不多了,就撤退回去报社了。
在报社,我们看到比我们先回去的“一日记者”,当打听到有的“一日记者”只是接到有人因为扔垃圾引发小的纠纷的“微料”时,我们呵呵直笑,想不到我们接的报料比他们的报料还“猛”上那么一点点啊。当我们在车上跟报料记者聊天时,他们会跟我们说有时候会接到流料等,有时候跑得很辛苦却无功而返。幸运的是,我们在记者节这天没有碰到这种事。我想,如果要真正体验报料记者的酸甜苦辣,可能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但不管怎么样,我们这些新闻爱好者总算也当了一回记者,这就是我们“一日记者”们在记者节的最大收获。
责编:何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