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燕,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周小燕歌剧中心艺术总监。1935年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专修声乐、钢琴,后留学法国。1947年回国任教于母校。50年来,周小燕教授培养了大批优秀声乐人才。1988年,成立了周小燕歌剧中心,演出了大量欧洲歌剧如《弄臣》、《茶花女》、《乡村骑士》及中国歌剧《原野》等。
86岁高龄的音乐教育家周小燕教授,精力还是那么旺盛,脚步还是那么轻盈,浑身上下,居然找不到一点“老”的痕迹。
采访时,正逢一家杂志社为周小燕拍照作封面,周小燕笑道:“老人不能拍近镜头的,还是多拍拍年轻人吧。”话虽这么说,却取出一个精致的化妆盒,认真地在唇上加了一点色彩,灿烂地笑了。
有人为周小燕写书,最后征求她起什么书名,周小燕沉吟半晌答道:就叫《我是幸运的》。别人十分不解:经历了这么多的坎坷和波折,这么多磨难,为什么还说自己是幸运的?我也提到这个问题,她笑答:“虽然经历了痛苦的事情,但困难的时候总有好人帮我。家里有父母帮我,社会上有朋友,学校里又有那么多好的学生……我的确—直都是蛮幸运的。”
就连她死而复生的经历,也说是“幸运的”。那是1976年周恩来总理逝世后,在上海音乐学院举行的追悼会上,她因回忆家里两代人与总理的感情,忽然感到胸口堵塞,一下就晕了过去。多亏校医针灸及时,使她渐渐缓解过来。去医院的路上,她又觉得僵硬感迫近心脏,呼吸顿时紧促,不由得自言自语:“来不及了,来不及了!”是上海华山医院的医生,把她从死亡线上拽了回来。
少年时代,周小燕曾随父亲到衡山向道士学习打坐。几十年后,她患了颈椎炎,电疗、推拿、牵引无效后,她想起了打坐。此后这成了她每天的功课,大概也是她保持身体良好状态的秘诀吧。
1998年末的一天,周小燕忙了一天,晚上又参加一个音乐研讨会回到家时,二层楼她怎么也上不去了。两个学生把她架进屋里,她已经说不出话了。典型的中风症状,医生诊断是脑血栓。一个月后,刚能含含糊糊地说话,她就叫学生来补课。从国外回来的针灸医生戴月华听说此事,马上表示愿为周小燕义务治疗,而且有把握治好。周小燕从头到脚扎满了银针,她戏言自己“像个刺猬”。第一天拔掉针后,周小燕就可以抬手,可以走路了。她说:“我又能穿高跟鞋了!我又能弹钢琴了!”3天后,她真地穿上高跟鞋,步履轻盈地到上海大剧院听学生们的音乐会去了。
现在周小燕除了教学育人,在余暇时间喜欢听歌剧、看电影。
周小燕爱动,即便是股骨受伤动了手术,也总想活动活动。医生不得不多次警告她:“少动为妙。别忘了,你腿上这块骨头是人造的,不是你自己的。”
“我相信生命在于运动。越是年纪大越要常活动。我每天早上起来喝杯咖啡之后就开始做气功,从不间断。”
“我的记性不好着哪。他们都说我有个‘漏斗脑子’。张骏祥(周小燕的先生)就说我出门是‘天女散花’———丢三落四的。有一次到外地,好多人来接我,热情地拥抱啊、打招呼啊,等到了房间大家都离开了,我要挂衣服时才发现箱子不见了———忘在机场还没取呢。”周小燕端起水杯来,浅浅地饮了一口,微笑地注视着我。她的眸子里闪烁着光彩,神态亲切而愉快。从她甜美的笑容里找不到一丝垂暮的衰老。我无法想象她瘦小的躯体里蕴藏着多少热情和力量,脱口问道:“您为什么这么有活力?”周小燕朗声笑了,伸出3个指头说:“乐观、运动,和年轻人在一起。”
责编:娄靖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