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驻军香港十年大扫描》第七集:相伴繁荣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6月19日 14:26 来源:CCTV.com

专题:大型电视纪录片《驻军香港十年大扫描》

  环绕美丽的香港维多利亚港湾,金紫荆广场格外引人瞩目。这里不仅见证了香港回归祖国的重大时刻,也在展示着回归十年来香港更加繁荣稳定的景象。从这里望去,与金紫荆广场傍海毗邻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大厦静静地矗立在一片高楼之间,在相伴繁荣的十年时间里,香江侧畔也留下了驻港官兵默默奉献的身影。

  这里是驻香港部队陆海空三军的指挥中枢,只有极少数的香港市民可以走进这个大门,而即使你走进了这个大门,你也很难了解到这里的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驻香港部队实行的是封闭式管理,因此,这所军营里的军人有着一种别具特色的生活方式。

  每天,在军营里的这间练功房里都会看到这群俱乐部的女兵,她们大都二十岁左右的年纪,透过这扇窗户向外望去,就是香港著名的中环商业中心,然而面对这样的繁华景象,她们更多的只能像这样凭窗眺望,因为按照驻军部队实行的封闭式管理规定,她们的生活半径仅仅限于这座军营内部,她们往往只有在即将复员离开香港的时候,经过特别批准,才能有组织的迈出这道岗哨,去亲密接触她们守护了几年的繁华大都市——香港。

  从总部大厦越过维多利亚港湾,向西北望去,是驻香港部队某部军营。在这座军营的山脚下,有一座只有六个人的仓库,被人们形象的比喻为繁华闹市里的一片孤岛。

  仓库主任冯桂森,没有赶上1997年首批进驻香港,当时他在驻香港部队设在广东东莞黄江镇的一个临时仓库。

  冯桂森 驻香港部队某部仓库主任

  那一天我在东莞黄江的危险品仓库,为了能够观看部队进港这个历史时刻,我们挤在极其简陋的房间,借了一台十九寸的电视,当时没有天线,我们就自己制作了一个简易的天线,找了一根杆子,从我们的窗外捅出去,我们几个人就蹲在我们的小小值班室里,当时一直蚊虫叮咬,条件是非常的简陋。当时看到我们部队跨过皇岗口岸的时候,心情是异常地激动,当时可以说也是泪流满面。

  2004年冬天,冯桂森也随部队换防,跨过了皇岗口岸,来到了国际繁华大都市香港。然而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所在的这个仓库,不仅远离大都市的繁华,而且还有一种他从没有经历过的孤独与寂寞。

  冯桂森 驻香港部队某部仓库主任

  我们每天的工作可以说都是非常地简单,从早上八点钟巡库,我们一圈是三公里,一天要走六公里,一年下来就是两千一百九十多公里,一名战士一年下来要穿破四双迷彩鞋两套迷彩服。巡完库以后就是在库房打扫库区的卫生,然后查库,然后出库,然后傍晚再一次巡库,生活就是每天周而复始地进行着。

  这座仓库原为英军1933年所建,占地一千多亩。当年,这里储存着英军大量的军用物资。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后,这里依然被用作仓库,六名仓库官兵每天就在这条小道上轮流巡逻。

  冯桂森 驻香港部队某部仓库主任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有的战士确确实实感觉到非常孤独,比较寂寞,生活单调到,经常有的时候在库区里呐喊。

  就在战士们偶尔呐喊的库区里,向对面望去,便是香港最为繁华的商贸中心区。一水之隔,那边林立的高楼、五光十色的生活气息,与官兵们身边的孤独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然而,孤独寂寞的生活中也生长着打动人心的故事,这些牢记使命的驻港军人们,一方面恪尽职守的干好工作,一方面又富有创意地改变着生活的基调。

  冯桂森 驻香港部队某部仓库主任

  我们经常性地相互之间说说故事,这是一方面,我们经常根据我们力所能及的,练一些书法啊,吹吹乐器啊之类的。

  陈寅奇 驻香港部队某部仓库一级士官

  没事的时候在一起唱唱歌,讲讲故事、打乒乓球啊,或者是下象棋、跳棋、篮球。

  他们还为库区里的山水草木命名:山顶这座当年英军遗留的了望塔,被称为“好望角”,这个无名山谷则被一首九十年代的流行歌歌名取代——叫做“红河谷”,这条巡库的三公里山间小路,被一段段地命名为“潇湘路”、“武汉路”“江西路”等等,它记载了十年间共有来自湖南、湖北、江西等九个省份的官兵在这里驻守,而库区前这条并不宽敞的傍海公路,却被第一代守库人定为“九七滨海大道”,并被一直保留至今。

  十载春秋,先后有九批官兵在这座仓库轮换执勤。准确地说,这里不变的,是一茬茬官兵对使命的忠贞和忘我的奉献,而孤独寂寞的生活基调却在一天天、一年年地发生着变化。

  冯桂森 驻香港部队某部仓库主任

  我感觉到我们的战士是非常可爱,也是非常可敬的,我感觉他们都为了一种信仰,用自己的行动进行自己的诺言,可以说也是作为我们驻港部队的一员,他都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

  这里是位于香港新界的某部军营,也是驻军部队十四座军营中惟一的一个开放式军营。这里没有围墙和隔离网,一条车辆来往穿梭的市区公路还把整个军营分成了东西两块。

  通过这幅动画演示图我们能够看到,在这座过街天桥西边十几米的地方,就是某部机关的岗哨,越过天桥,行走一千五百多米,拐过这道弯,就是某部宿舍区的哨位。

  赵? 驻香港部队某部战士

  我们每天都是这样,按照规定来来往往地穿过市区、天桥上下班的,来回一趟大概有两千多米吧。

  春去秋来,十年岁月,尽管营区完全开放,可以自由出入,但在这里轮换驻防的数千名官兵中,没有一个人违规出入营区。

  李政 驻香港部队某部战士

  其实呢我们的营区是一个开放式的营区,从我们每天执勤,都可以走到路边,然后随手打一辆的士,就可以到市区去逛一圈,但是就我们而言,从来都没有那么想过。

  这是从心灵深处焕发的对纪律的自觉服从,它来自于驻港官兵对肩负使命的高度崇尚、来自于对赤诚奉献的自我认同。

  夜色中的维多利亚港湾,展示着东方明珠的魅力,也展开了驻港军营中的另一道风景。这里有尽情的倾述、个性的张扬和亮丽的韵律,它生动地证实了封闭式军营内部的丰富多彩。伴随着在驻军各个营区、各个连队同时展开的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这些驻守在国际大都市香港的官兵们,虽然少了些许繁华,但决不落后于身处的时代。正因为拥有了这些,驻港军营才成为一个完整的军人家园。

  通信站女兵的宿舍里,时时荡漾着这样的笑声,紧张的工作之余,女兵们在这样狭小的空间里,依然散发着青春的气息。

  这里曾是英军的一座教堂,而今天,它是石岗军营航空兵团的官兵俱乐部,每到重要节日的时候,这里就成了欢乐的海洋。

  而这里,与气氛热烈的官兵俱乐部相比,又多了几分安静。执勤训练之余,官兵们经常来这里看书读报。然而十年前,这里的周末却是热闹非凡,那时它是英军的一个酒吧。

  驻港军营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让官兵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但身处香港,远离亲人,军营里的两地相思依然在时时牵动着这样一些军人的情怀,酝酿出驻港官兵特有的故事——

  某部营长邹永冰是驻香港部队的一名老兵了,1997年进驻香港初期,他正值热恋之中。当时,由于驻香港部队军人不能随意回内地休假,家属也不能随意赴港探亲,相爱的两人只能选择用书信传递爱情。

  邹永冰妻子

  几乎是每天,每次去拿信的时候,我的信是占了全班的,几乎都是算我的是最多了,然后呢,有可能有时候有五六封。

  不知从什么时间开始,在邹永冰与妻子的来往书信中,多了一件传情信物——紫荆花。

  邹永冰 驻香港部队某营营长

  花瓣一片片地拆开了以后,用信纸夹在里面,压成一定的形状,等三五天稍干了以后,定型了以后,就用信封放在信纸里面夹着寄过去。

  香港军营的紫荆花开了又谢了,一年又一年,但邹永冰用紫荆花表达相思和爱情的方式一直坚持了下来。

  邹永冰 驻香港部队某营营长

  看到营区里面到处都是紫荆花,后来我跟我家属谈恋爱的时候,讲得比较多的也就是香港回归啊,紫荆花啊这些。

  然而邹永冰不知道,在妻子生活的广东阳江老家,房前屋后同样开满了紫荆花,区别仅仅在于很多当地人并不知道这种花学名叫做紫荆花。

  邹永冰 驻香港部队某营营长

  当时我家属还猛笑,她说你看你当初多老土,家里随便都可以看得到,你还把它当成宝贝寄给我。

  其实,像这样的两地相思在驻香港部队,并不仅仅发生在邹永冰一个人的身上,紫荆花的故事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而选择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标志——紫荆花作为爱情信物,不仅仅表达了肩负祖国重托的驻港官兵对香港怀有着赤诚的热爱,同时他们还把这种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融进自己的满腔挚爱,全部倾注到了这片美丽的土地上。

  为了在回归祖国怀抱的香港土地上履行神圣使命,一代代共和国军人就这样以不同的故事,书写着同一部充满奉献之情的大书,而在这本书最初的文字中,还有这样一些不曾被人们熟识的背影——是他们最早走进了驻香港部队的组建岁月,成为这支雄师劲旅的第一代创业人。

  1993年1月8日,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发命令,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同年三月,驻香港部队步兵旅、深圳基地、舰艇大队和航空兵团相继组建,并分别进驻广东东莞、惠州、深圳、汕头和广西柳州地区临时部署地域。

  刘炳彦 原驻香港部队舰艇大队二级士官

  当时很激动啊,当时也是,赶快写信,告诉家里,我要上驻港部队了,1997年7月1号我就进港了,我就进驻香港了。

  深圳市布吉镇白鸽笼,十四年前的1993年,组建香港部队的一纸命令让镜头里的这些人来到了这里。那时候,他们都是一群二十岁上下的小伙子,正值青春年华、对未来充满憧憬。

  王要武 原驻香港部队汽车连排长

  我们当时就在那个地方,最起码的厨房是我们自己搭的,就是搭一个棚子,搭一个简陋的棚子,下雨天漏雨,夏天就是晒得要命,我们这个煮饭的东西,柴火都是自己去捡的,都是旁边的山上、工地人家不要了就去捡。

  条件的艰苦,并没有丝毫影响驻香港部队第一代官兵的激情。如今,再去回忆那段艰辛的日子,这些老兵说那里面其实没有辛苦,只有兴奋和一种强烈的使命感。

  王要武 原驻香港部队汽车连排长

  大家都不怕累,那时候精力跟现在相比起来,这个人晚上就是干到很晚,第二天照样清早起来,还是充满活力,就是很有劲头,可能也是有一种信念在支持,也是为了这个使命感吧。

  1997年7月1日,神圣的那一刻终于到来了。就在驻香港部队陆海空三军准备踏上征程的同时,战士刘炳彦远在山东老家的全家人也在电视机前热切地期盼着看到亲人的身影。

  刘炳彦家人

  那天晚上看电视,他在那个驻港部队,在军车上,一辆一辆地从那个镜头前经过。我们全家呢,都找(炳彦),都关注着电视,生怕错过一个画面,最后在一个画面上见到了(炳彦)。

  而事实上,刘炳彦的家人不可能在电视上看到他的镜头,因为当时刘炳彦并没有随大部队进驻香港。由于驻香港部队分为港内、港外两地部署,出于工作的需要,刘炳彦服役的舰艇恰恰就是属于港外部署的部队之一。然而,为了不让家人失望,刘炳彦一直隐瞒了他没有进驻香港的事实。

  刘炳彦 原驻香港部队舰艇大队二级士官

  我相信我这种骗也是善意的骗,我没有说是一种恶意的,我想让他很高兴,我想让他知道他儿子做的很好。

  高军 驻香港部队舰艇大队参谋长

  我感觉就是对驻港部队那种深厚的感情,不愿表达出来自己作为驻港军人没有到香港去履行防务。

  其实,在驻香港部队的第一代官兵中,有很多人没能在那个重大时刻向其他战友那样进驻香港履行防务。

  张汝成 驻香港部队政治委员

  第一批参与组建香港部队的官兵,为驻港部队的建设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献出了很多的心血,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一部分同志是值得我们怀念的,他们在驻港部队建立的功绩,我们驻港部队的官兵不会忘记他们。

  王继堂 驻香港部队司令员

  一茬又一茬的在驻港部队工作过的官兵们,他们都以这种团结拼搏的精神,神圣使命的这种意识,和辛勤的努力,为驻港部队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黄永亮 驻香港部队某营哨兵班长

  特别是站在香港这个地方,我感觉非常得自豪。

  姜青其 驻香港部队深圳基地汽车连原连长

  这种使命感和自豪感是用钱是用其他物质所换不来的。

  刘建东 驻香港部队舰艇大队教导员

  来这支光荣的部队服役,确确实实这是我一生之中最难忘的一件事情。

  袁轲 驻香港部队仪仗队队长

  任何一切在脑子里都没有了,只剩下光荣两个字。

  在这支拥有光荣与自豪的雄师劲旅驻军香港的十年历程中,这些将军们作为驻军部队的带兵人,都曾经是祖国乃至世界关注的焦点,承担着如山的重任。十载春秋,十年辉煌,他们带领这支威武文明之师,以其不负使命的出色表现,赢得了香港各界和国际舆论的广泛赞誉。

  曾荫权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我很深深地相信解放军不但是一个主权的在香港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巩固香港人对国家的信任作了很大的贡献,所以对我来讲作为特首,最重要我要表示我们香港对他们对香港的贡献。

  从1997年进驻香港开始,每年的年底,这是驻军部队最繁忙的重大日子。在这段时间里,驻防香港的部分官兵将轮换出港,而新的一批驻港官兵将跨过广东省深圳市的皇岗口岸,进入香港驻防。

  2007年5月1日清晨,这三名2006年11月进港驻防的年轻士兵,在位于香港爱丁堡广场的中环军营开始例行的升旗仪式。

  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自1997年7月1日进驻香港特别行政区以来,第三千五百九十一次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责编:曹劲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