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驻军香港十年大扫描》第五集:香江试剑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6月19日 14:23 来源:CCTV.com

专题:大型电视纪录片《驻军香港十年大扫描》

  字幕:香港 2005年8月18日

  2005年8月18日,气象报道显示这一天香港海上的能见度不到七百米。

  这样的气象条件,并不适合直升机执行飞行任务,然而就是这一天,驻香港部队航空兵团却在空中,完成了一项七年来许多个国家飞行队从未完成的任务。那么,这究竟是一项什么样的特殊任务呢?

  2005年8月18日十二时,由香港特区政府组织、多支国际专业队伍参与的远海目标搜寻演习在阴霾密布的天气举行。在这次例行演习中,驻香港部队航空兵团第一次受邀参加。

  演习的内容就是在前一天把四只捆在一起的汽车轮胎扔到远海里,然后各搜救队的直升机在目标可能漂浮到的海域里进行搜寻。

  丛环宇 驻香港部队航空兵团团长

  这个目标,也是前一天十五点左右,从一个指定位置,放到海里头,然后让它飘浮十八小时以后,飞机再进行搜索。这个目标,它受几种运动影响,第一个是海洋的洋流影响,第二个就是风的影响。

  这是四只捆在一起的轮胎组成的搜寻目标,从外观上看,目标物成正方形,面积不到三平方米。而在海上,一只最小的渔船,也在二十平方米以上,因此,在茫茫大海上搜寻这么小的目标,难度可想而知。

  罗崇文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民航处处长

  这个目标是由四个轮胎绑在一起的,所以这个目标是非常小的。

  李健民 驻香港部队航空兵团领航股长

  即使你有雷达的话,也抓不到它,因为目标太小了。

  这样的远海目标搜寻演习,香港特区政府从1998年开始每年组织一次,曾经参与的队伍有来自美国、英国、意大利等许多国家的专业搜救队。然而截止到2004年,连续七年,还没有任何一支队伍能够成功搜寻到目标。

  2005年演习当天,更是遭遇到了恶劣天气的影响,本来准备参加这次演习的美军海岸警备搜救队根据当时的气象条件,作出了不适合直升机飞行的判断,放弃了参与演习。

  丛环宇 驻香港部队航空兵团团长

  当时天气非常差,能见度不足一公里,当时海上的云底高不到一百米。

  面对这样的恶劣天气,驻香港部队航空兵团的官兵们没有丝毫退缩,他们派出了四位精干飞行人员组成搜救小组,按照演习方案,准时飞往演习海域。

  陈建军 驻香港部队航空兵团飞行教员

  当时我们去到达目标以后,就是前期,根据它投放时间,还有海水的流速,流向。我们计算好了,大概它漂到什么位置。

  由于轮胎是提前一天投放到海上的,那么它会漂流到哪里就成了参与演习的搜救队首先要作出判断的关键所在。根据分析后得出的结论,各直升机搜寻小组重点搜寻自己认定的目标海域。

  当天的演习区域地处香港远海,在下起小雨的同时,风速也达到了三十米每秒,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搜寻的难度。

  陈建军 驻香港部队航空兵团飞行教员

  下点小雨就是对我们飞机那个风挡玻璃,你从前面就看不出去。就得使用机舱设备,那个风挡刷,始终得刷。

  针对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驻香港部队航空兵团飞行搜寻小组做好了充分准备。他们到达目标海域后,根据目标海域特点及风速等相关数据,迅速决定采用“S”形的搜寻方式。

  刘煜云 驻香港部队航空兵团参谋长

  因为它不是在一个区域里面来回的那种飘动,它有一个漂移的方向,所以我们判定他这个漂移方向以后,大概可能就是一种条形的,所以就要采用“S”形的方法。

  “S”形的搜寻方式,就是直升机在一个带状海域里像蛇那样来回蜿蜒行进的搜索,这是对飞行员驾机水平的考验。与此同时,飞行小组还要应对恶劣气象条件的挑战。然而飞行小组没有丝毫气馁,他们相信目标就在附近。

  李健民 驻香港部队航空兵团领航股长

  咱们的联合总指挥嘛,询问各架飞机,说海上飞行有没有困难,当时我们的参谋长同志牟春江对我们机组说了一句很提心气的话,别说下雨,下刀子也不回去。

  终于,经过三十七分钟的仔细搜寻,在预判目标海域的东北方位,距离直升机大概三十米远的海面上,航空兵团官兵发现了搜寻目标。

  罗崇文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民航处处长

  驻港部队的这个搜救单位,是他们首先发现一个很小的目标,这是一个很高的搜救水平的表现。

  这是一次突破,而且是八年来的首次突破,这次突破,让驻香港部队航空兵团的全体官兵感到了无尚光荣。

  在驻香港部队,这样的“突破”不断被创造出来,而“驻香港部队”这五个字的荣誉与责任,也在时刻激励着每一名官兵去创造更多的光荣和自豪。

  字幕:2006年7月

  赵海燕是驻香港部队海军舰艇大队的一名已经有十一年军龄的老士官了,他在一艘导弹护卫艇上负责操作导弹指挥仪,由于常年参与一些重要的军事演习,在外人眼中,他似乎对什么事情都是一副从容淡定的样子。然而2006年9月13日这天,焦虑的神情不时出现在赵海燕的脸上。

  赵海燕 驻香港部队舰艇大队班长

  因为导弹上我们艇以后,我们每天要对导弹进行通电检查,因为一对导弹通电检查,就要对导弹进行电缆连接。时间长了,电缆中间有一个插头,它就磨破了,磨破了以后,它跟那螺丝一接触,相通以后它造成短路。

  同期

  报告艇长,一号台故障。查明原因,排除故障。是,排除故障。

  要是在平时,设备出现故障,照常维修就是了,然而这次却让赵海燕心急如焚。原来,海军某部每年都会组织所属部队进行一次海上导弹打靶比赛,各个兄弟单位都会派出最强阵容争夺金牌。连续七年来,驻香港部队海军舰艇大队参加比赛时都是首发就命中目标。而这次偏偏在距离比赛时间最后十天的关键时刻,发生了关键部位的设备故障,这可愁坏了赵海燕。

  赵海燕 驻香港部队舰艇大队班长

  因为那个箱子里面,它里面的线可能有一千多根。要一根一根地去找,因为当时出了这种故障,你不知道它究竟是出在哪里。

  整整五天五夜,赵海燕都扑在狭窄的机舱里查找问题,凭着对装备的娴熟掌握,他终于在上千根电缆线中找到了问题所在,很快排除了故障,大家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其实,赵海燕不仅在维修上是一把好手,对导弹发射操作也是驾轻就熟,而这一切,都来源于他十几年在战位上的苦钻深研。

  五天后,驻香港部队海军舰艇大队导弹护卫艇准时进入打靶比赛海域。这一次,能不能首发击中目标,能不能保持连续七年的荣誉,赵海燕成了关键人物。

  比赛开始了,各个战位上的官兵们紧密配合,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战斗准备,导弹指挥仪旁的赵海燕也在冷静地分析着各种参数,突然,指挥员发现了最佳战机,根据命令,赵海燕果断地按下了导弹发射按钮。

  赵海燕 驻香港部队舰艇大队班长

  当时我们听到导弹飞出的声音,气流声很大,然后我要向艇长报告,说报告艇长,导弹发射完毕,发射正常。

  很快,指挥部传来了导弹准确击中目标的消息——驻香港部队海军舰艇大队赢得了胜利,第八次首发命中目标。

  记录就这样又被刷新,官兵们的脸上在刹那的灿烂之后很快恢复了平静,仿佛刚刚过去的一幕只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小事,因为从这个时刻起,他们的目标已经紧紧的盯上了第九次、第十次的胜利……

  相比较海军舰艇大队的“八连胜”,由驻香港部队陆海空三军连续三年参与的海难搜救演习,却经历了一番周折。

  2006年4月,应香港特区政府邀请,驻香港部队将要参加一次海难搜救演习,同时参加这次演习的还有香港特区政府飞行服务队。自接到邀请那天起,驻香港部队的参演官兵就进入到了临战状态,他们知道,这决不是一次简单的例行演习,而是承载着驻香港部队光荣与自豪的一次行动,因为就在两年前,他们曾经遭遇过尴尬,直到今天,他们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

  丛环宇 驻香港部队航空兵团团长

  2004年我们这次是花了接近五分钟,我们才把这个人救起来。

  于廷福 驻香港部队航空兵团副团长

  比香港政府飞行服务队慢了很多。

  丛环宇 驻香港部队航空兵团团长

  我们的时间啊,速度啊,效果啊,应该说都不是说特别理想。

  海难搜救演习,是一项涉及到驻军陆海空三军的训练活动,能够很好的检验驻军三军合成训练的实力。这样的演习,香港特区政府每年组织一次,2004年,驻香港部队第一次应邀参加,在其中最重要环节——直升机海上吊救的演练中,同时参加演习的香港特区政府飞行服务队仅仅用时一分三十秒就顺利完成任务,而驻香港部队航空兵团的吊救用时却比对方多了三倍。

  那一刻,所有参加演习的官兵都感到了沉甸甸的压力。

  丛环宇 驻香港部队航空兵团团长

  当时整体媒体反映也是感觉我们的飞行技术不如香港政府飞行服务队。

  香港特区政府飞行服务队,成立于1958年,素以装备精良、技艺精湛而著称。面对这样的演习伙伴,为了更好的服务于香港民众,更好的担负起香港防务的神圣使命,驻军官兵决心缩小这种差距。于是,围绕着海难搜救这一全新的训练科目,驻军陆海空三军进行了专项强化训练。

  很快一年过去了,2005年8月22日,驻香港部队迎来了这年的海难搜救演习,这也是他们第二次参加这样的演习。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的训练,在这次的直升机吊救环节上,香港特区政府飞行服务队用时一分三十秒,而驻香港部队用了一分四十秒,大大缩小了与专业搜救队的差距。然而这仍然不是驻港官兵所希望看到的成绩,因此,当2006年海上空难搜救演习到来的时候,大家都在关注着第三次参加演习的官兵们会有着怎样的表现,他们将怎样为捍卫荣誉而战。

  2006年10月26日,海难搜救演习的大幕正式拉开了。

  此时,驻香港部队总部大厦司令部内,气氛异常紧张。

  为了保证搜救行动的成功,驻军司令员王继堂和政治委员张汝成亲自坐镇指挥,一支由陆海空三军组成的救援队伍迅速开往救援海域。

  同期

  接上级命令,香港某海域,一海轮失事,现要求我院应急医疗分队到该海域对伤病员进行救治,现各组准备登车,登车。

  在搜救行动中,海军舰艇大队导弹护卫艇负责搭载陆军医疗分队,并在艇上建立临时医疗急救室,准备对遇险人员进行救治,而将遇险人员从大海中吊救出水并输送到导护艇上的重任,便由航空兵团直升机承担——这也是这次海难搜救演习的关键所在。

  此时此刻,在海上,驻香港部队海军舰艇大队的导弹护卫艇全速航行,艇上搭载的陆军医务人员迅速展开,一切医疗急救手段准备就绪。

  空中,航空兵团直升机迅速飞向目标海域。

  根据指挥部的指示,直升机很快锁定了目标,此时海水中的遇难者已经奄奄一息。如何准确地将直升机悬停到目标上方,是吊救成功的重要前提。

  丛环宇 驻香港部队航空兵团团长

  飞机飞行员操纵的时候,在接近目标点以后,基本上人就看不见了,作为飞行员就看不见了,这时候就是通过自己的一个经验,以及飞机上操作手给你提示的距离,你向前飞,大概判断位置。

  同期

  高度40,飞速60,稍微减点速。救生员可以出舱了,高度三十,出舱、出舱。救生员往下放了,往下放,飞速36。

  空中悬停的直升机一方面要克服气流的影响,另一方面又要将吊缆准确地对准在海流中不断移动位置的遇难者,技术难度很大。

  刘新杰 驻香港部队航空兵团救生分队长

  最大的难题就是什么,每次把我放到我最想最接近目标的一个区域,这个范围之内,能不能保证就是每次都放在这个范围。

  同期

  向右,向右三米,向右前,向右,向右。

  刘新杰 驻香港部队航空兵团救生分队长

  能不能保证我离被救目标很近,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抓住他。给他把安全带套在他身上,将他人给救起。

  同期

  再向前一米,很好,很好。

  凭着无数次的训练经验,营救人员沉着冷静地进行着搜救操作。很短时间内,营救人员干净利落的完成了吊救。

  这就是吊救成功的精彩瞬间。

  同期

  好,起吊,正在起吊,正在起吊,现在很好,现在很好,没有晃动,好的,这个姿态就好,慢慢增速,好,到舱门口了,增速,好的,慢慢增速,好的,他进来了,很好,很好。

  吊救成功后,直升机营救小组又准备将遇险人员吊放到海军导弹护卫艇上进行紧急抢救,这其中的难度并不亚于刚刚进行过的海面吊救。

  侯玉娟 驻香港部队医院接诊室护士

  病号送上来以后,给他进行检诊、测量生命体征、包扎、治疗,然后送上飞机,再运到我们医院。

  随后,直升机搭载紧急抢救后的遇险人员,急速飞离演习海域。

  十四分钟后,直升机搭载伤员,成功降落在位于香港九龙繁华闹市的驻香港部队医院大楼顶部的直升机停机坪上,早已等候在这里的医务人员熟练地进行着营救动作,很快,伤员被迅速送往手术室。

  至此,2006年香港特区政府组织的这次海难搜救演习圆满结束。而在这次最重要的直升机吊救环节上,具有多年搜救经验的香港特区政府飞行服务队用时一分半,而驻军航空兵团用时仅一分十秒。

  罗崇文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民航处处长

  我们驻港部队,他们在搜救演练的表现是非常的高,他们的水平是非常的专业,他们在搜救的过程方面是非常的认真、有效率,还有就是他们飞行的任务,每一次都很圆满的、很安全的完成了。所以他对我们香港特区有关海上空难的搜救,提供了很大很大的支持。

  演习结束后的第二天,维多利亚港湾一侧的驻香港部队海军基地港池内,又开始了例行的直升机吊救训练,等待着他们的,将是新的更大的挑战。

责编:曹劲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