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空军装备研究院的科研创新报告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5月31日 16:15 来源: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5月31日 16:15 来源:
李传训 解放军报通讯员 刘转林
●军队科研院所的根本职能就是为打赢铸剑
某所连续6年未获得过高等级国家、军队科技进步奖,某所3年未引进一个博士……空军装备研究院组建不久,院领导深入一线了解到的情况令人心焦。
原因不复杂:一些单位满足四平八稳,创新意识不强;部分科研干部能力素质滞后,熟知新武器装备的人才匮乏;有的课题研究划地为牢,眼睛仅盯在小团体的利益上打转,等等。
2004年装备研究院刚组建时,百业待举。院党委从盘活资源入手,对症下了“三剂药”:
从强化科技人员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入手,激发创新热情。他们密切联系近几年高技术战争和军事斗争准备对科研工作的急需,邀请军内外专家教授来院授课,组织观看反映武器装备建设成果的录像资料,帮助大家了解部队实际和现代武器装备发展趋势;组织高层次科技人才、课题组长到军内外科研院所参观、考察。
从优化软硬件环境建设入手,夯实持续创新之基。院里采取以老带新、脱产轮训和选派留学等方式加速人才成长,他们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清华大学开展科研与人才培养合作,与兄弟部队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加大对科研人员的培训力度。人强马也得壮,为此,他们积极筹措资金,先后建起了飞机疲劳强度实验室、反导仿真实验室等空军和全军重点实验室,为科研攻关提供了坚实平台。
从创新科研管理机制入手,加快成果向战斗力转化力度。围绕“如何实现科研工作跨越式发展”这一主题,他们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从党委自身建设、科研管理、人才建设等方面梳理出30多个问题。整理归纳后,确立了以科研为中心,在人才、质量建设上见成效的发展思路。
风吹池水漾。全院上下“瞄准打赢选课题,锐意创新攻难关”氛围迅速浓厚起来。高级工程师刘峰,着眼飞行员的救生问题,主持完成的集弹射救生体系、生存求救、搜索营救为一体的“某型飞机高原救生装备”不但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还解决了长期制约我某型飞机进行高原作战、训练的难题。
●编辑感言:军队科研院所首先姓“军”,所有科研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紧紧围绕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事斗争准备需求,谋篇布局,扎实推进,这就要求我们的科研人员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只争朝夕,奋发有为,才能营造出千帆竞过、百舸争流的持续创新的良好局面。
●打破壁垒、攥指成拳,科研上实现联合作战
新组建的装备研究院,编制上几个所合并在一起,怎样在机制上也攥指成拳、将人心士气和才智真正糅在一起,形成联合作战?
笔者采访时听到一个喜讯:前不久6家单位合力攻关,12天攻克一项重大课题。此前,这个项目一直由某所独立承担,一些关节点上始终难以突破。
“你有一个创意,我有一个创意,互相交换每人就有两个创意。科研资源共享,效益就是这么来的。”该院吕刚院长深有感慨。
体制编制调整前,由于隶属关系不同,各研究所基本上是各自为战、互不往来,导致信息不畅、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严重。
针对管理机制上的弊端,院党委“一班人”认识到,要实现科研上的突破,必须从制度上打破专业和单位壁垒,对科研资源进行重新组合。
抓好顶层设计。按照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合理配置科研人员和科研项目,对所属各所进行机构调整,并对预研项目进行宏观调控。抓好课题立项。支持学科带头人自主决定,让他们有更大的发言权、自主权,形成以课题组为单元的自主管理机制。抓好联合攻关。打破专业界限和各所自成一体的格局,建立以人才为核心、以任务为牵引的科研模式,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组合和信息设备的共享。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新一代战机检测设备研制项目,工程浩大、系统复杂,涉及火控、材料、电子等10多个子系统和600余件套设备,仅参研单位就有10个,研制人员多达数百人。
怎样使这样的“联合舰队”既高速运转又不偏离航道?课题组成立了工程总师办公室,设行政、技术与质量三个总师,全面、全程介入工程的研制和管理。为有效解决进度与质量的矛盾,机关、工程总师办和质量管理部门实行过程监控,强化质量管理。很快新成果便呱呱坠地。鉴定会上,军地专家一致认为:新一代战机检测设备的成功研制,实现了从观念、管理和技术上的单个原始创新向整个项目上的集成创新转变。
●编辑感言:军事管理革命是军事转型的重点也是难点。管理出战斗力,出保障力,更出执行力。“橘生淮北为枳,生于淮南为橘”,内因相同,机制与环境不同,结果迥异。如何将个体的军事创新实践的量变,凝聚激发成整体跨越式发展的质变,以现代管理的理念武装科技人员的头脑并付诸实践是关键。
●靠事业的舞台实现人才成果双赢
空军装备研究院地处高科技园区,大院内外,一墙之隔生活待遇和工作条件“代差”明显。新形势下如何凝聚优秀人才成了院党委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
该院政治部主任胡玉堂的回答是:以干大事业的大舞台为你成就辉煌。他们先后出台了《五年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专业技术干部年度考核标准》等规定,解决了以往科技干部考核标准笼统、不能准确反映工作实绩的弊端。同时,该院还改革了奖励办法,每年拿出50万元,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实施重奖,为科技人才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为全面锻造年轻技术骨干,老专家一方面利用自身在国际、国内专业界的影响,为年轻骨干打通到国外留学、讲学和交流的渠道。另一方面,通过攻读学位、在职培训等措施,不断改善人才队伍素质。如今一大批年轻人挑起科研大梁,担纲专业组长和课题组长,形成了老中青、高中低金字塔形的科研队伍结构。
随着新装备系统化、综合化的日益提高,科研项目也向大型化、综合化发展。院党委开启人才资源“阀门”,让人才在流动中增值。某所高工温清澄是我国直升机维修领域的知名专家。近几年,虽然外来任务多,但所党委没有将他紧紧拴在所里,而是放手让他外出指导部队攻关,使他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了高层次人才群体的涌现。目前,该院一支科技素质优良的高层次人才群体基本形成。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院士培养对象3人,8人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入选国家“新世纪人才工程”一、二层次,103人在国家、军队专业技术委员会中担任委员。
●编辑感言:事业吸引人,创业塑造人,舞台成就人。新时期我军由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不仅为我军的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动力,同时也为广大的有志之士献身国防建功立业提供了事业的舞台和难得的机遇。打好事业这张“牌”,吸引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我军的军事创新实践,某种意义上就是为军队建设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找到了一个支点。
(压题图片由卞春光提供)
责编: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