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记武警哈尔滨消防支队道里中队指导员杨丹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5月28日 16:38 来源:

   关长安


  黑龙江省消防部队活跃着一名女警官,她变女性的温柔为与火魔鏖战的强悍,她变女性的温柔为与灾难抗衡的决断,她变女性的沉静为训练场上的风风火火,她变女性的沉静为警营中的火热情怀,她,就是哈尔滨道里中队的女指导员杨丹——黑龙江消防部队第一位战斗在基层一线的女指导员,战友和地方群众亲切地称呼她为“红门花木兰”……
  2006年4月16日,初春的哈尔滨天空明澈,清风送爽,人们如往常一样生活着,闲散的脚步充满着享受生活的惬意,匆忙的步履浸染着追求理想的激情。
  下午16时许,尖促的警笛撕裂长空,划破宁静,火红的消防车从哈尔滨公安消防支队特勤道里中队的大门冲出,在闪闪的警灯照耀下一路风驰电掣,绝尘而去——哈尔滨市松北区松蒲镇广信屯北新光化工厂爆炸起火,道里中队受命增援。
  作为指挥员,道里中队指导员杨丹在赶赴火场途中就对火场情况作了了解,在距火场数公里以外就看到长长的浓黑烟柱和冲天火光,到现场后,眼前的景象更让杨丹吃了一惊:最北侧的1、2号储罐已经完全燃烧,两个罐体上部的注料口正向外喷射着猛烈的火焰,强烈的热辐射使灭火人员无法靠近,火焰产生的巨大声响令人胆颤,仓库外摆放的190个原料桶38吨原料以及院内9个卧式储罐存放的440余吨信那水受到严重威胁。情况容不得杨丹多想,她马上组织战斗员利用移动水炮对正燃烧的罐体进行冷却。时间很快过去,火势丝毫没有减小的迹象,危急关头,杨丹主动请战,冒着随时可能发生爆炸的危险,带领指战员着隔热服将移动水炮阵地移至着火罐东南侧15米左右的空地上,加大对罐体冷却的面积和冷却的强度。时间一分一秒地逝去,咆哮的大火终于在消防队员面前安静下来,17时55分,大火被完全扑灭——这是杨丹组织指挥的第1536次战斗。
火场上出现了第一个女性,从此颠覆了灭火战斗只能由男人参加的神话
  杨丹的履历很简单:1992成为沈阳军区某部队的一名女兵,1994年入党,1995年考入解放军大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998年被分配到某部队通讯站任排长,1999年调入哈尔滨市公安消防支队工作,并荣立个人三等功。
  机关的工作和生活平淡不起波澜,这里没有火热的战斗生活,没有想像中与烈火浓烟搏斗的场面,杨丹开始考虑去一线工作了。“是战士,就要冲锋陷阵;干消防,就要赴汤蹈火。女人一样可以面对烈火!”23岁的杨丹向支队领导递交了到基层第一线工作的申请书。支队党委经过认真研究,批准她的申请——杨丹改写了灭火战斗一线只有男人的历史。
  2000年9月,杨丹正式到任,任哈尔滨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道里中队副指导员。道里中队辖区面积9.8平方公里,人口约42万。那里重点单位多,大商场多,高层建筑多,火险隐患也多,每年发生火灾达500起以上。作为一名女性,面对繁重的灭火救援任务,能不能尽快进入角色,履行好组织赋予自己的职责,带好一支时刻面临赴汤蹈火任务的队伍,杨丹深感责任重大并成为她忘我工作、快速锻造自己的动力。白天,杨丹与战士们一起摸爬滚打,练业务,练体能;休息时间,她骑着自行车、带着笔记本串大街走小巷,熟悉辖区情况;晚上,杨丹虚心地向老同志请教灭火知识和技战术,努力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到基层一个月,杨丹没有回过家,同在一个城市的父母到中队看望她,看到女儿和小伙子们一起跑步、扛梯子、登高、甩水带,他们眼含泪水默默地离开了。几个月下来,杨丹原本细嫩的双手长满了硬茧,腿上磕得青一块紫一块,脸晒得黝黑,人消瘦了一圈。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训练,杨丹很快在基层军事比武中脱颖而出,她的业务成绩令许多男战友汗颜。
  2001年1月5日早晨,道里区长鼎大酒店半地下室灶房柴油罐起火,火势迅速蔓延,二楼包房有20多人被困。接警后杨丹和队员马上赶到现场并兵分两路,灭火救人同时进行。很快,大火被扑灭,营救被困人员也顺利进行。这时,杨丹听到进入半地下室的队员喊“接人”,她立即接住了从窗口递出的担架。一看,她吓得差点儿把担架脱了手,原来担架上是一具已烧得面目全非的尸体。“一霎时,我心里因扑灭大火产生的喜悦荡然无存。”杨丹回忆说:“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烧死的人,生命在大火面前竟是那样的脆弱,这使我感到了肩上担子的沉重。”
  2003年8月16日晚8时13分,奋斗路人和地下商业街二期工程入口处发生严重塌方事故,有多名人员被困。中队到场后,杨丹不顾个人的危险,靠近塌方处一面安抚被困民工,一面指挥特勤队员抢救被困人员。杨丹刚刚扑救完哈尔滨市油漆厂的火灾,身体极度疲惫,但她全然忘记了自己的劳累,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饿了就啃几口面包,渴了喝几口矿泉水,嗓子都喊哑了,就这样,两天两夜杨丹一直战斗在塌方事故的最前方,同兄弟单位共抢救出被困人员两名,挖掘出尸体5具……
  杨丹戏言自己得了一种职业病,那就是晚上睡觉的时候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特别是节假日,更是枕戈待旦,有一年除夕之夜,连续出警14次。不知道这种神经高度紧张的生活在杨丹心目中的苦到底有几分,但从这个天性快乐的女孩那神采飞扬的脸上分明看到了幸福、充实和自信。杨丹说:“在那种高度危险和紧张中获得的生命体验是许多人一辈子也得不到的。”
中队有了女指导员,警营里闪亮着一道靓丽的风景、充满着家的温馨
  身为政治指导员,杨丹心细如丝,对战士爱得真切,爱得无微不至。中队战士孙权由于父母离异,思想波动很大,思想消极,工作被动。杨丹发现他思想波动,及时找他谈心,并与家长取得联系,放下思想包袱的小孙振作精神,在年终评上了优秀士兵。杨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能敏锐发现哪位战士有心事,随时和战士谈心,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中队士官张子敬,表现一直不错,荣立过三等功,但有一段时间,小张却闷闷不乐,工作也有懈怠情绪。干部、班长找他谈,他低着头就是不说话。说出了心里话。原来, 小张父母希望他学开车,将来回农村后有一技之长,可以发家致富。小张一时背起了思想包袱。找到症结后,杨丹一面做小张的思想工作,一面针对他的想法在战士中有普遍性,建议支部组织召开“当兵为什么”座谈会。讨论中, 小张第一个站起来发言,其他战士也都谈了自己的认识,纷纷表示服从组织分配,立足本职建功立业。
  杨丹还兼任着中队的团支部书记,在她的精心组织下,战士们的业余生活搞得丰富多彩。杨丹开朗活泼,音乐、跳舞、运动都喜欢。篮球场上,杨丹一出手,便让男战友们瞪大了眼睛,逼抢拦断,三步上篮,直看得人眼花缭乱;联欢会上,她也会跳上一段唱上一曲。杨丹以她女性特有的温情装点着战士们的生活,温暖着绿色的警营。
  6年来,战士有病,她利用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为战士们看病,亲自为他们打点滴;战士过生日,她把蛋糕送到宿舍,组织大家一起为战友唱生日歌;老兵复退,她带领老兵去再游第二故乡景点,让大家留下美好的记忆。所以战士们把她当作知心姐姐,有什么难心事都主动敞开心扉向她倾诉。
  2005年4月,杨丹在支队局域网上开设了“知心话”信箱,信箱开通仅仅一个月,杨丹就收到来自各个中队的129封来信,杨丹成为了全支队官兵的“知心姐姐”。
荣誉只是记录前进历程的脚步,只要过去了,永远都是被抛在身后的历史
  杨丹同志作为黑龙江省唯一战斗在灭火救援第一线的消防女警官,在部队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下,忠实地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热爱公安消防事业。在本职岗位上,她忘我工作,苦练本领,赴汤蹈火,助人为乐,6年来参加较大型灭火战斗和抢险救援1500多次,为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她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被评为黑龙江省消防部队首届“十佳消防卫士”、“岗位练兵先进个人”、“优秀警官标兵”、“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消防部队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巾帼建功标兵”。2005年8月,杨丹光荣参加第七次全国公安保卫战线英雄模范立功集体代表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06年3月,被全国妇联评为“三八红旗手”。她所在的中队2次被总队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3次被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标兵。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东方时空》、《新闻30分》栏目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全面报道杨丹的先进事迹。
  这个世界总是给坚强、坚韧、坚定的人以丰厚的回报,面对许多的荣誉,杨丹笑得轻松而灿烂:荣誉只是记录前进历程的脚步,只要过去了,永远都是被抛在身后的历史,前面的路,还要靠着我的双脚去走……

责编:曹劲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