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毒枭刘招华否认指控出庭时满面笑容  
移动用户
联通用户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6月28日 15:15 来源:
专题:2006国际禁毒日

来源:东南快报


刘招华等6人同堂受审


周倩 刘招华


众记者:苦守半天失望而归     

    昨日上午,倍受关注的刘招华涉嫌制造、运输、贩卖毒品一案,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如期开庭审理。     

    与刘招华一起被押往法庭接受审判的,有刘招华的第三任妻子李晓青、心腹郭锐荣以及刘的三名亲戚郭鸿飞、郭荣堂、阮锦平。    

    检察机关指控,刘招华先后制毒18000多千克,从中获利3200多万元,构成制造、运输、贩卖毒品罪。李晓青构成窝藏罪、转移赃物罪。     

    据了解,庭审目前还在进行举证和质证程序,今日上午才会进入法庭辩论程序。     

  这6人同堂受审     

    刘招华辗转三地制毒四年     

    昨日记者了解,广州市人民检察院指控:1995年至1999年,刘招华先后伙同同案被告郭锐荣、陈炳锡(已起诉)等人在福建省福安市、广东省普宁市、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等地制造毒品甲基苯丙胺18000多千克,并将部分毒品甲基苯丙胺运到广州等地贩卖,从中获利3200多万元。     

    1995年,刘招华指使郭锐荣、丁智文(另案处理)等人,在福安市赛岐镇苏洋村和溪里村交界处的“福建宏发塑胶有限公司”里试制毒品甲基苯丙胺。     

    1996年上半年,刘招华试制甲基苯丙胺成功后,找到陈文印(已被判刑)帮忙联系买主,并将15千克甲基苯丙胺交由吴晓东(另案处理),存放于省立医院影像楼四楼资料室内。     

    1996年7月5日上午,陈文印从吴晓东处取走5千克甲基苯丙胺,伙同张明辉(已判刑)在福州市工业展览中心酒店前贩卖给陈阿章(已判刑),被公安机关抓获。     

    1998年初,刘招华与陈炳锡(已起诉)、纪辉龙、“老三”、“甲子人”等人(均另案处理),密谋在广东省普宁市流沙镇赤水村陈俊玉(另案处理)的手袋工厂制造甲基苯丙胺。     

    1998年4月,刘招华伙同江荣华、罗建光(均另案处理),从北京购入2.8吨制毒原料苯基丙酮。同年5月至8月,在该手袋厂指使江荣华、江振华、纪文生、江炳鑫、纪文城、罗建光等人(均另案处理),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造甲基苯丙胺1000千克,并由陈炳锡销售,刘招华从中获利100万元。

    1998年8月,刘招华与陈炳锡又合谋在宁夏设立新的制毒工厂。当年9月初,刘招华指使郭锐荣、丁智文(另案处理)、江荣华等人,将普宁制毒设备及部分原料,转移到宁夏银川市新城区租赁的一个农药厂内。     

    1998年10月至1999年11月间,刘招华、郭锐荣指挥江荣华、丁智文、周建文(另案处理)等人安装好设备,将从北京购买的20.2吨苯基丙酮、从上海购买的9.4吨苯基丙酮等原料,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造甲基苯丙胺17060千克,并先后通过飞机和汽车运回广州和普宁市。除公安机关查获其中的12360千克外,其余的均由陈炳锡指使罗建光、纪文龙(另案处理)销售,刘招华从中获利3100万元。     

    李晓青     

    转移赃款助夫外逃   

    李晓青是刘招华的第三任妻子,被指控窝藏罪、转移赃物罪。     

    广州市人民检察院起诉书指控,1999年刘招华制造的11吨冰毒被宁夏警方查获后,刘招华从广州逃到武夷山。同年11月4日和11月5日,在刘的指使下,李晓青将刘存在自己名下的552万元赃款转移至家人及亲友名下,以逃避侦查。6日,李晓青筹集120万元,在武夷山交给刘招华,以协助其外逃。(记者 程立葳)     

  刘招华不认罪 否认造的是冰毒   

    本报广州电昨日上午,刘招华一案的6名被告悉数上庭受审。而涉嫌制造、运输、贩卖毒品的刘招华,在审判长对其进行讯问时,当庭否认自己制作的是刑法中指的甲基苯丙胺(冰毒),他说自己造的是另一种化学物品“盐酸左旋甲基苯丙胺”或者“盐酸右旋甲基苯丙胺”,并称自己很讨厌做毒品。 

    大毒枭满脸堆笑  

    昨日上午9时许,随着法槌重重敲下,刘招华涉嫌制造、运输、贩卖毒品案正式开庭。在看守所关押了一年多的刘招华被押上法庭,坐到被告席上。    

    “刘招华被押上来的时候,竟然满脸笑容。”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旁听者对记者说,“我以为他肯定会很沮丧。真是出乎意料。”     

    据介绍,刘招华的第三任妻子李晓青与他并排坐在法庭上,中间隔着另一个被告人郭锐荣。刘招华2004年11月24日从桂林出逃后,直到昨日才在法庭上见到李晓青。“但刘招华并没有向妻子投去更多的眼神,也许他想得更多的是怎样为自己辩护吧。”该旁听者说。     

    刘招华要求警方重新鉴定     

    上述旁听者告诉记者,公诉人宣读完起诉书后,审判长问刘招华对起诉书的内容有没有意见,刘张口就说,他造的不是冰毒。     

    “刘招华说,他生产的是‘盐酸左旋甲基苯丙胺’或‘盐酸右旋甲基苯丙胺’,跟甲基苯丙胺完全不同,根本不是同一种化学物品。他说他造的这种化学物品并不是刑法中指的冰毒,所以他认为自己并没有制毒。他要求广州警方对被查扣的物品重新进行鉴定。”该旁听者说,刘招华说的化学名词他可是第一次听到。     

    据该旁听者介绍,刘招华在庭上说,他造的化学物品是一种“化学中间体”,目前可能应用于灭鼠剂等有关用途,而不是作为毒品使用的。     

    刘招华还说,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他主观上不是故意要生产冰毒的。他说他很讨厌做毒品,如果当时知道陈炳锡是贩毒的,他就不会跟陈在一起了。     

    昨日下午记者在法庭外见到刘招华的一名家属,该家属也说,刘招华在法庭上说自己制造的并不是冰毒,而是另外一种化学物品,叫盐酸左旋甲基苯丙胺。     

    据了解,目前国内还未研制出刘招华所说的那种化学物品,而世界上极少人会合成这种物品,“可能只有一两个人”。     

  其他被告亦当庭否认指控   

    据旁听者介绍,除了刘招华外,该案的另外5名被告昨日也同堂受审,他们都当庭对自己被指控的罪名进行否认。     

    刘招华的贴身“马仔”郭锐荣称,他并不知道自己在制造冰毒,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打工者,不知道老板在做什么。     

    而李晓青在庭上说,她不是故意转移赃款。据旁听者介绍,李晓青称自己的银行卡和刘招华一直是共用的,当刘招华要她把钱转到亲戚名下时,她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而且还觉得对自己更有保障。    

    其他三名被告郭荣堂、郭鸿飞和阮锦平,也否认了自己被控诉的罪名。     

    【名词解释】     

    甲基苯丙胺(冰毒)     

    又称去氧麻黄硷,化学名称为甲基苯丙胺,也叫安非他命,属联合国规定的苯丙胺类毒品,被称为“毒品之王”,主要来源是从野生麻黄草中提炼出来的麻黄素。     

    甲基苯丙胺的形状为白色块状结晶体,易溶于水,一般作为注射用。长期使用可导致永久性失眠,大脑机能破坏、心脏衰竭、胸痛、焦虑、紧张或激动不安,更有甚者会导致长期精神分裂症,剂量稍大便会中毒死亡。  

    盐酸左旋甲基苯丙胺

    昨日记者搜索网站,均没有找到“盐酸左旋甲基苯丙胺”的有关说明。 (记者 程立葳)     

    众记者:苦守半天失望而归     

    昨日上午,世纪大毒枭刘招华出庭受审,从全国各地云集而来的几十名记者,围堵在位于广州市仓边路28号的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门口。为了守候押送刘招华车辆的到来,许多记者甚至提前三个小时到达现场。     

    然而,刘招华及其他五名犯罪嫌疑人,均被警车直接押送进法院,并从地下通道走入法庭,记者未能见到刘招华。同时,戒备森严的特警和法警,把几十名记者(包括央视记者)全部挡在了法庭外。     

    6辆警车押送6名犯罪嫌疑人,直接驶入法院     

    昨日清晨6时许,为了不错过时机,有不少媒体记者就来到广州中院门口。     

    上午8时许,到场的记者越来越多(来自全国各地二三十家媒体),但由于无法进入法庭,记者们只得守在广州中院门外,寻找合适的位子拍摄、采访。    

    8时20分,6辆防暴警车组成的车队,缓缓向广州中院驶来。     

    “来了,快!”一看到警车,凭着职业敏感,一些记者马上拿着相机、扛着摄像机奔向前去。很快,等候着的所有记者都赶到广州中院入口处,每个人都希望抓拍到刘招华等人被押下警车的瞬间。     

    然而,6辆警车没有在入口处停下来,而是直接驶入广州中院大院内,绕到了法庭大楼后面。     

    “怎么会这样?”看到这种情形,在场的记者全都傻眼了。     

    “他们将从法庭大楼后面的地下通道,直接被押入法庭,不会走大门。”一位广州当地媒体的记者告诉大家。     

    据了解,刘招华等6名犯罪嫌疑人分别被这6辆警车押送到法院,每辆车内各有4名警察看守。他们进入法庭后,也被分开关在法院四楼的拘押室,每个拘押室只能容纳一人。当上庭时,才被带入广州中院第二法庭接受庭审。     

    中午休庭时,他们仍然会被关押在拘押室内,直至下午休庭时才被送回看守所。     

    误将旁听者当作辩护律师,记者们对其狂拍     

    拍不到刘招华等人,等候在外的许多记者只得把采访目标转向刘招华的辩护律师和家属。     

    8时40分左右,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士来到法庭门口,准备办理旁听证。这时,有记者将其误认成刘招华的辩护律师,便拿起相机对着他直拍照。     

    周围的其他记者看见后,也连忙拿起相机,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有价值的信息。     

    然而,当此人告知众人他只是一个与案件无关的人时,众人才再次失望离开。     

  为入法庭旁听,记者想尽各种方法     

    9时整,庭审开始了。而守在外面的各路记者,和预料中的一样,没有一家媒体能够得以进入采访,其中包括中央电视台的记者。     

    为了能够进入法庭看一看,各种办法都被想尽了。本报记者与另一名外地来的记者,办了一张在另一个法庭开庭的旁听证,终于进入了法庭大楼内。本想直接进入审理刘招华案件的四楼第二法庭,然而当记者来到第二法庭门口时,却发现早已有法警守在楼梯入口处,检查旁听证。     

    此时,记者才得知,这次的旁听证,与普通法庭的旁听证并不一样。记者只得再次回到法庭外。     

    烈日当空,记者们三五成群地聚在法院门口许久,商量着对策,然而,更多的只有叹息。     

    揭秘罪恶之旅     

    刘招华的试制冰毒之路     

    当过法警的刘招华为何走上制“冰”之路?他曾经到西安向一名大学教授请教过制毒方面的知识?     

    昨日,知情人士向本报透露了刘招华的试制冰毒过程。     

    据了解,就以上两个问题,央视某套节目曾让主审刘招华的侦查员代问当时在福建省看守所的刘招华时,刘招华马上反驳说:“当法警就一定会走上制冰之路?那当法警的多了!所以我要说,当法警是当法警,制冰是制冰。制冰只是我的一个个人的兴趣和爱好,跟当法警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对后一个问题,刘招华更不以为然地纠正说,只能讲是请教过有些化学方面的知识,而不是制毒知识,这是质的不同。

    试验制冰毒   

    刘招华在上初、高中时,化学成绩就非常好,多次获得省市竞赛的好名次,所以他一直以来对化学都非常感兴趣。1985年刘招华还在平潭县武警看守所中队时,就查阅过有关的化学书籍。     

    大约在1989年,他在福州东湖宾馆7号楼开始了第一次试制,这东湖宾馆7号楼是他与台湾的生意人包租下来的,因为他在1988年底转业到1989年底去福安法院当法警这一年多里,一直跟在平潭的台湾人一起做生意。     

    那年6月初的一天,台湾人给了他100克制毒原材料,让他做试验,他参考了有关的化学书籍后,就开始试制。大概只用了两三个小时就成功地生产出来安非他明,也就是冰毒(五六十克)。     

  研究合成冰毒   

    在1990年至1995年之间,也就是刘招华在法院当法警期间,还一直在摸索研究制造冰毒。     

    1995年,他正式下海经商,并开始正式研究如何通过合成来制冰毒。到了1996年2月到5月间,他进行了多次的生产、试验、研究,最终被他成功制出大约20至30公斤的合成冰毒。然而这期间制造出的冰毒纯度不够高,而且生产出来的冰毒是粉末状的,外观也不好看。由于那段时间他经常去西安出差,有意识地认识了一些化学专家,包括某大学化学系教授(当时已70多岁)。他便请教那老教授如何提高纯度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和如何让结晶体更美观……老教授并不知他在试制冰毒,所以专门在试验室为他进行过一段时间的试验,而后还给他指点过一二。     

    他带着老教授的指点回到福安赛岐镇他的厂子自己又开始试验,他发现不用教授说的方法也可以生产出美观的结晶体冰毒,最终他用试验剩下的液体生产出了20至30公斤的冰毒,纯度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作者:程立葳)

毒枭刘招华家庭变故频繁 多人出家
大毒枭刘招华庭审昨结束 被押往看守所等判决

 

责编:石艳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