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法治在线]花谢“金三角”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6月23日 09:14 来源:
进入[法治在线]>>


  CCTV.com消息(法治在线):湄公河,当它流经缅甸、泰国与老挝的三国交界之处时,河道骤然变宽,在河流的西岸伫立着一个醒目而突兀的大理石牌坊,很多游客都会在此驻足留影以证明自己到过这里,因为对于普通游客来说这个标志意味着游人止步,不能再继续前行,石牌坊上的泰英两国文字所注明的是一个远远超出地理意义上的概念——金三角。

  19世纪,为了发展远东地区的鸦片贸易的英国殖民者,在金三角埋下了罂粟种子也为整个世界埋下了贻害百年的祸根。100多年来,金三角地区罂粟花开花谢,枪声此起彼伏,占整个世界70%以上的鸦片产量搅得周天寒彻,金三角成为了世界上最恶名昭著的毒品原产地,也成为了对中国威胁最大的境外毒源地。

  从2002年开始,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与帮助下,金三角地区的地方武装势力相继开始禁种罂粟,实行替代种植。2005年,随着缅甸掸邦第二特区铲除了最后一批罂粟,在金三角盛开了一百多年的罂粟花终于开始凋零了。罂粟的大面积消失给人们带来了福音也留下了诸多的疑团。

  禁毒最前沿——花谢金三角

  2006年6月的一个上午,《法治在线》栏目三名记者走出国门,进入了缅甸掸邦第一特区。从国门向西行车大约10公里,到达了老街市,历史上这里曾是金三角地区毒品贸易的中心集镇,在每年一度的烟会上,鸦片交易量都高达200吨以上,直到20世纪70年代,烟会才从这里销声匿迹,在今天这条老街成为了第一特区政府和果敢同盟军总部所在地。

  老街深处有一座守卫森严的高宅大院,这里是掸邦第一特区政府主席彭家声的住所。彭家声18岁从军,此后,在金三角拼杀了近五十年,凭借手中的双枪为自己赢得了“果敢王”的称誉,如今他已是76岁的老人了。彭家大院里种植着各种花草,香气袭人,这些花大都是彭家声亲手种的,彭家声告诉我们他从12岁开始种花,只不过在那个时候他种的是罂粟。

  彭家声:我们自己哪一个都会种。只要是30岁以上的人都会种大烟这是很普遍的,大烟就像青菜,可以用豆腐水蘸着吃很香,因为要长大旁边的叶子照样可以生着吃,它的包包滑一下就出浆子了,坏就坏在那个浆子上。

  彭家声回忆说,在金三角,罂粟曾经意味着一种生存状态。每年9月,烟农们撒下罂粟种子,第二年的2月,就会花开遍野,花苞里溢出的白浆就是被称为世纪之患的毒品鸦片,烟农一人种烟可以解决全家人的温饱,高峰时期,第一特区的鸦片年产量可以达到400吨左右,提纯之后就成为了白魔海洛因,这些毒品最便捷的走私通道就是东进云南。

  记者:有很多人说毒枭彭家声 你听到过吗?

  彭家声 :我听到过,说我是毒枭,卖过大烟我承认,果敢地区本身就产这个东西,我们果敢地区出现这个海洛因,我们承认,因为我是头头,当然我有这个责任,但是这个只能讲责任。

  毒品交易曾经给果敢地区带来了多少黑金已无法统计,在老街我们看到了一个颇具现代气息的商业区东城区,这个商业区就是大毒枭刘明投资1亿多人民币修建的,1995年偷渡到金三角地区的刘明最初身无分文,此后在向中国境内疯狂走私毒品2吨多之后,成为了果敢富豪并担任了第一特区政府开发部副部长。2002年1月,毒枭刘明在自己投资的商业街上暴尸街头,而开枪击毙刘明的正是彭家声的军队,在这一年,彭家声决定在掸邦第一特区全面实施罂粟禁种,为了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他只能挥泪斩马谡,除掉自己身边那些声名狼藉的毒枭,2002年,果敢地区在金三角成为了最早的罂粟禁种区,彭家声为什么要禁毒,他真的要禁毒么,直到今天人们仍在观望中猜测。

  彭家声:如果海洛因继续发展下去我们果敢地区要消失,我们这个地区就不存在了。

  记者:为什么这么说呢,毒品不是给你带来很多钱吗?

  彭:鸦片给我们带来钱,海洛因还没有见到(危害),我们见到的时候,很多家庭都不行了,有3个子女吸上毒什么都不行了,家庭破坏了,自己的干部都有几个吸毒,当市长都当不了。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海洛因开始在果敢地区泛滥,这种白色粉末给种烟者带来的危害令彭家声始料未及,对辖区内的吸毒者和制毒者,彭家声开始采取强制措施。

  彭:说服教育,不听话的关起来。

  实行禁种后,特区政府在老街投资开设了戒毒所,开始对吸毒者实施强制戒毒,现在,这里每年收戒吸毒人员大约200人左右,他们当中很多人以前就是种植罂粟的烟农,一年下来可以获得几千元的收入,毒品背后的暴利并不属于他们。然而由于获取毒品相对容易,很多烟农自种自吸并染上了毒瘾,在罂粟禁种后,毒品价格随之飙升,很多人开始以“盗”养吸或以“抢”养吸。

  记者:这采取什么戒毒方法?强制吗?

  戒毒者:对。 记者:有替代药品吗?戒毒者:没有。记者:就硬戒,难受吗?戒毒者:对,难受。

  在采访过程中,这名戒毒者突然毒瘾发作,由于没有替代药品,通常只能通过喝水休息来熬过毒瘾。接受强制戒毒的人员,每天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参加劳动,距离戒毒所大约一公里就是甘蔗田,在这里,他们由昔日的烟农变为了蔗农,强制戒毒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煎熬,使他们感受到自己在种下罂粟的同时也为自己埋下了痛苦的种子。

  从2002年开始,在缅甸掸邦第一特区内的12万亩罂粟种植地消失了,共有近11万烟农开始改种橡胶、荔枝、茶叶和甘蔗,这些农作物的种子和技术主要来自中国政府的无偿援助。由于替代种植意味着一种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替代,难度可想而知。

  彭家声:由于我们的力量技术跟不上,所以我们20多万人只剩下12、3万,为什么呢?都去其他地方谋生了,因为这的人都喜欢种大烟,都到南边也就是佤邦,因为那个地方2005年才禁种,逐步迁走了。

  果敢地区总面积在2900平方公里左右,有超过70%的土地都属于高寒山区,历史上这里出产的是金三角地区最优质的鸦片。然而这样的气候和水文条件在改种其他农作物后,却出现了低产、低成活率的问题,为了帮助这里的人们度过暂时的难关,2006年中国政府提供了500万援助资金,以巩固替代种植的成果,防止罂粟种植反弹。然而罂粟花谢并不代表着毒品的消失,金三角毒源地给中国带来的毒品压力并没有渐弱。

  记者:中国警方查了一吨多毒品都是从第一特区过来的。这些毒品是从哪儿来的呢?

  彭 :这个不好讲,我刚才说了,我们附近都有毒品,我刚才讲了,我的地区现在会从其他地区流来,我要说这个话我就得罪人,我不想讲。

  记者:没有罂粟就代表着没有毒品吗?

  彭 :是啊,它可以从其他地方流进来,因为我这个地方山又多又大,我没有那么多军队,这里堵那里堵,我们有什么能力去管那么多呢,希望在这个问题上大家能够理解我

  记者:毒品为什么一定要进到你们第一特区呢?

  彭:我承认我们比较松懈一点,我们这里宽松没有什么关没有什么卡,到处可以走)

  在彭宅客厅外的长廊上挂着一张金三角地形图,彭家声清楚地知道在哪里还有罂粟,在哪里可能有不依赖鸦片原料的冰毒加工点,他说这些地方都在他的辖区之外,他也无力将这些毒品拒之门外。

  记者:那对流入你们地区的毒品你是什么态度呢?

  彭:那有的我们抓住处理他还是挺严重的,可以关可以杀,问题是我们技术不够,人员不多,也查不了那么多,查到的很少,一点点。)

  彭家声在家中养了两种鱼,地图和短嘴鳄,这两种鱼的共同点是都以小鱼为食。彭家声指着正在捕食的大鱼告诉我们,弱肉强食依然是金三角地区的生存法则,所以他不限制果敢地区的居民手中持有枪支。

  在老街,枪支几乎可以称为是一种商品,武器的泛滥给中国警方带来的是枪毒合流的巨大压力。

  彭家声的家里挂满了中国字画,面对着正中央一个硕大的佛字,他突然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

  今年3月,彭家声个人斥资200万人民币在老街以南的大山上修成了一座近30米长的卧佛。笃信佛教的彭家声可以在大山上立地成佛,但相信武器的彭家声又不愿放下手中的军刀,这也许就是金三角如今的写照,佛光可见,但毒影犹存。

  彭 :人嘛不能流放千古也不能遗臭万年。我彭家生到底是一个“毒枭”还是一个“经枭”,这个凭天地良心让大家来评。

  记者:金三角毒品禁绝的希望在什么地方?

  彭 :真正的希望寄托在中国。

  记者现场:这条河就是自东向西横穿金三角的清水河,雨季来临的时候清水河显得格外的浑浊,这条河也是缅甸掸邦第一特殊与第二特区的分界线,河的南岸就是缅甸掸邦第二特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佤邦,美国国务院的官方调查报告曾经把佤邦称为是世界上武器装备最为精良的贩毒组织,在金三角群枭争霸的战国时代,佤联军曾经在泰缅边境一战成名击溃了金三角之王昆沙的武装贩毒势力,当时国际禁毒组织的评价是昆沙海洛因帝国终于在金三角结束了,但是另一个时代恐怕要随之开始了。可以说这种评价一半是惊喜一半是忧虑,用枪说话是金三角的血酬定律,在此后将近十年的时间里,武装势力最为强大的佤邦,也就是缅甸掸邦第二特区占据了金三角毒品交易排行榜的第一位,然而在2005年,第二特区地方政府在这条河的南岸向世界宣布,他们将全面禁种罂粟,这个决定在一年之后给金三角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

  缅甸掸邦第二特区有人口50多万,在3万多平方公里的辖区内,曾有罂粟种植地100多万亩,占整个“金三角”地区的60%,在血雨腥风的金三角,地方武装要发展壮大势力范围,通常会选择“以毒养军,以军护毒”,1996年至2002年期间,这里年产鸦片1000吨左右,毒品利润支撑了当时瓦联军的主要军费开支,正规军人数逐渐达到了2万5000人左右。如今,罂粟已败,尚武的情结却仍在延续,很多孩子小学没有毕业就成为了一名军人。

  “记者:今年多大?B:16岁。记者:上过学吗B:上过。 记者:上过几年级?

  B:五年级。 记者:参加这个部队,每天参加几个小时的训练? B:五六个小时。

  记者:主要训练内容呢? B:训练就是,站岗。打拳,跑步。 记者:主要是跑步和打拳。 B:还有学习用枪攻击对方。 记者:能像男兵一样训练?B:是。 记者:这对一个女孩子来说困难吗? B:是有点困难,但是我不觉得困难。 记者:为什么呢?

  B:因为是保卫佤邦。 记者:你为什么选择当兵呢? B:是公家的选择。”

  20世纪90年代,瓦联军击溃了坤沙贩毒集团,在泰缅边境建立了南部军区,从而控制了金三角毒品北上中国和南下泰国两条重要通道,畸形繁荣的鸦片经济给这里带来了金钱也泛滥了毒害。对此第二特区政府副主席肖明亮有着切肤之痛。

  肖明亮:我的亲戚也有些吸毒,甚至我的夫人也是曾经吸过毒,对家庭是非常,危害非常大的,那么我们周围那些也是,过去,我们吸毒的人,都是50岁以上,现在呢,吸毒都是青少年。

  有实力控制金三角的人物大都会被冠以“枭”字,如今他们几乎不约而同地都公开表示痛恨毒品,这其中包括被美国地方法院悬赏通缉的瓦联军总司令、特区政府主席鲍友祥。不管是因为自身难堪毒品之害还是迫于国际社会的压力,在2005年,金三角第一大鸦片种植地,掸邦第二特区终于开始全面禁种。佤邦电视台向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份影像资料:瓦联军出动200多名军人,一举捣毁了一个位于佤邦南部密林中的毒品加工厂,枪战中击毙毒贩8人,缴获400多公斤毒品和大量机枪、火箭炮。这证明了瓦联军有足够的实力解决金三角贩毒武装势力,如果他们真的想让毒品在这里消失的话。

  肖明亮:因为过去有毒品,外地、外国的朋友,有些他不敢来,所以我们禁种以后,他们大胆放心地来了,因为过去人家不敢来,生怕和这个毒品有什么瓜葛,所以人家都有一点害怕,现在比较好了。

  这里是位于掸邦第二特区北部的南邓特区,中国云南省从1996年开始向这里提供橡胶树种和种植技术,使这片橡胶林成为了第二特区最早实行替代种植的区域,也因此最早见到了收益。

  “记者:你是在收胶吗?胶农:对,收胶。 记者:你们家在这儿种了多少橡胶树?胶农 :种了一千二百三十多个。 记者:家里面有多少人。胶农 :有四个人。记者:种这个橡胶树一年能给你们家每个人带来多少收入?胶农 :一年可以收入四五千。 记者:以前种过大烟吗?胶农 :种过。 记者:种烟的时候,一年家每个人有多少收入?胶农 :两三百块。现在我们一家不苦了。 记者:你对现在这个日子很满意吗? 胶农 :对,现在很满意。”

  南邓特区区长是鲍友祥的侄子鲍岩容,他告诉我们说,现在每年可以向中国出口橡胶180吨左右,利润虽比不了鸦片但可以光明正大的卖到中国。但是在第二特区,南邓还只是特例,其他很多地方由于替代种植才刚刚开始,面对的更多是困难而不是收益。这里每年收获的粮食只能解决五个月的口粮供应,其他部分主要依靠联合国粮食计划署的援助,而这项援助计划在2007年就将到期了,替代种植届时能否完全替代以往对鸦片100多年的依赖,这不仅是金三角问题也是一个世界问题,因为金三角的曙光是解决世界毒患的希望。

  肖明亮:不管有多大困难,我们要坚持,巩固禁毒程度,做到无种植,无加工,无交易,无吸食,向这个方面努力。至少在我们这代领导健在时间,大面积的反复,那种现象,我估计不会出现。

  每当夕阳西斜的时候,金三角会露出它最美的一面,树木、河流与房屋在金黄色的光影中骤然凝固为一副油画,它美丽、它神秘,它应该可以成为一个纯正足赤的“黄金三角”,那么这一天还有多远呢?

  下集预告:罂粟花谢 毒患依旧在

  继续揭密 今日金三角

  中缅边境 扫毒零距离

  随警记录 凶险丛林战

  《国门为证》——《禁毒最前沿》下集播出

责编:复苏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