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中国经济,今年以来增势依然强劲。与此同时,经济增长中也一度出现了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等问题。中央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宏观调控措施,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得到了初步抑制,经济保持了既快又好的发展势头。新华社发
贵州省惠水县桥洞村农民罗林寿在喜收小麦(2005年5月摄) |
这是天津港集装箱码头(2005年12月23日摄) |
这是温州市近年新建的商品房住宅区(2005年4月摄) |
新华网北京11月26日电(记者 刘铮)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中国经济,今年以来增势依然强劲。与此同时,经济增长中也一度出现了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等问题。中央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宏观调控措施,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得到了初步抑制,经济保持了既快又好发展的势头。
“国民经济偏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说。
从一季度经济增长处于“潜在区间的上限”到二季度经济增长“偏快”,再到三季度“宏观调控收到积极成效,成果尚需巩固”,中央根据形势变化,及时作出判断并采取了相应的调控措施:一季度统计数据公布后,立即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上半年统计数据公布后又上调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加强了土地调控,并对新开工项目进行全面清理;三季度统计数据发布不久,为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又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
曾经是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问题——投资过快,目前已经出现明显回落态势。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前10个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8%,增幅比上半年回落4.5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回落1.4个百分点。
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产业,工业生产呈现增幅高位回落、利润不断上扬的良好势头。今年6月份,我国工业生产创下10年来的新高,同比增速达到19.5%,而到10月份,逐渐回调到14.7%;工业利润的同比增幅从上半年的28%上扬到前10个月的30.1%。
货币信贷过快增长的趋势得到了初步抑制。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广义货币M2自5月份以来增势逐步回落,9月末M2同比增长16.8%,增速比6月末和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6和0.9个百分点,是今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相关阅读:2006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物价上涨温和,能源支撑条件有所改善。今年前10个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3%,涨幅比去年同期回落0.6个百分点;在迎峰度夏的最高峰,全国拉闸限电条次和损失比去年同期下降九成以上,直供电厂存煤保持在15天以上的正常水平。国家统计局问卷调查显示,三季度大部分大中型工业企业不再将“能源紧张”列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003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的一些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在中央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的作用下,情况有了明显改观,避免了经济大起大落。今年以来,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发展速度较快、物价水平较低、经济效益较好的态势,特别是粮食生产形势稳定,煤电运支撑条件较为宽松。
作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掌控和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宏观调控的目的是“熨平”经济运行的波动,实现经济稳定协调增长,这是政府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尤其是我国正处在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市场发育不完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单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是远远不够的,加强宏观调控显得尤为必要。
今年以来的宏观调控,不仅注意边看边调、对症下药,而且多重用力,既重视货币政策,也使用了财政政策;既重视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也适当运用必要的行政措施,而且在使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时,还综合运用了多种政策工具。
“这次宏观调控政策是及时有效的,不仅有效地避免了经济运行由偏快转向过热,而且也没有出现大的回落。” 李晓超表示。
在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指引下,国民经济正朝着预期方向发展,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有所缓解。但是,当前固定资产投资、货币信贷增幅回落的基础还不稳固,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形势严峻,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仍在加剧,不容盲目乐观。
“四季度和今后一段时间,宏观调控政策将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局副局长朱宏任表示,从现在到年底,要继续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并为明年经济与社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宏观调控见成效 中国经济“快”中有“好”
中央宏观调控成效明显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回落
固定投资增幅大幅回落 宏观调控成效明显
明年经济或将放缓 专家认为宏观调控无需再加油
国务院专家:宏观调控既防“热” 也要防“冷”
责编: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