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共同关注]父亲的目光(7月12日播出)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7月12日 15:15 来源:
进入[共同关注]>>



母亲

姐姐

  CCTV.com消息(共同关注):在人称“彩云之南”的云南的红河州的石屏一中,有个值得关注的名叫卢松的孩子,他今年参加高考。生活在贫困山区的他热爱大山,同时又渴望走出大山,走进自己梦想中的大学校园。经过十年的寒窗苦读,他的愿望能实现吗?

  记者走进了红河州的石屏一中的学生宿舍。卢松住在一间住着八位同学的宿舍里,他的床上挂着一顶打了很多补丁的旧帐子,床板上一张薄薄的凉席上,铺着一床打着补丁的床单,被子很薄。卢松的身体十分瘦弱,但他性格却非常坚毅,从不轻易接受别人的帮助。老师见其贫困,曾经从家里拿了些被褥给他,被他拒绝了。他觉得虽然在如此条件下,自己仍可以克服这些困难。

  在学校,卢松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始终是年级的前五名,他还是红河州的“州级三好学生”。卢松的父亲在他刚上高三时突然去世,使他深受打击,小小年纪就有了许多白发。老师的介绍使从未谋面的卢松在记者心里充满了好奇: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今年的高考他顺利吗?高考后他又在做什么呢?

  当记者走进石屏县卢营村的卢松家里时,他正在和母亲一起打扫猪圈。就在卢松高考的那两天,为给儿子积攒未来的大学费用,母亲把家里养了一年多的两头猪卖了,一共卖了一千多块钱。这天,母亲准备让卢松和她一起,再去买四头小猪崽。此时是6月下旬,若卢松真的考上了大学,到8月底他去学校报到时,这些已长了两个多月的小猪崽,怎么也能卖个四五百块钱。虽与儿子上大学的费用相比还相差很远,但卢松的母亲能想的办法也只有如此了。

  在市场上,卢松和母亲与卖猪崽者一通讨价还价后,决定暂时先买两头小猪崽回去养几天看看,长势好就再过来买两头。买到了满意的小猪崽,回家的路上,卢松的脚步显得很轻快。可此时调皮的小猪崽似乎不愿意跟小主人回家,还没到家门,就迫不及待地从篮子里跳了出来。卢松把它抓进了猪圈。此后,他就要和母亲一起,用粗糠拌上谷子及剁猪草,来喂这两头今天买的还算便宜的小猪崽了。

  卢松有两个姐姐,大姐在一所小学教书,二姐在家务农。在卢松儿时的记忆中,家里的日子从没宽裕过,父亲为了供他和两个姐姐读书,常常忙碌到很晚。大姐考取大学后,父亲就更是没日没夜的劳作。卢松上小学四年级时,大姐刚上大学,去学校报名时要交三千块钱。当时,父亲为了给大姐凑学费,每天给人干活都要忙到次日凌晨两三点,起早贪黑干了近三个月,挣了两千块钱,家里又找人借了一千多块,一起给大姐去上学了。

  从小就目睹了父亲的艰辛,因此也就更能体会父亲对儿女们的期望。为了不辜负父亲,卢松从小学习就非常刻苦,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像大姐一样考取大学。

  2001年,卢松正读初中时,因长年劳累,父亲终于病到了,被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遭此厄运,瞬间陷入了困境。面对现实,卢松决定退学外出打工,挣钱为父亲治病,却遭到全家人的反对。大姐甚至说:即使自己不要孩子,也要供弟弟上学。就在大姐毅然挑起父亲撂下的家庭重担时,她才刚当上小学教师,每月工资只有五六百元。

  在石屏县坝心镇中心小学,记者找到了正在上课的卢松的大姐卢艳。下课后,听说记者是为弟弟卢松而来,卢艳爽快地请记者到她家里坐坐。已结婚五年的卢艳,至今还住在学校提供的一间约十平方米的宿舍里,其丈夫在山区的一所小学教书,每周回家一次。在卢艳家,记者没看到一件像样的家具和一件家用电器:家里的陈设简陋至极。

  卢艳向记者介绍:父亲生前非常关心她们姐弟,一心想把卢松也培养出去,可得病后再也无能为力的父亲,对卢艳说,你是大姐,不管再困难,你一定要帮小弟走过这个难关,她答应了。这些年,为给父亲治病和供弟弟读书,卢艳不但倾尽了所有,且欠下了上万元的债务,但她从没向家里人讲过。每次父亲生病了,她都是带着钱回家,而且没跟家里人说是借来的,只说是剩下的。父亲生病后,总觉得拖累了儿女,常常拒绝去医院看病。

  卢松也对此记忆犹新:父亲说,若母亲养鸡下蛋卖,他看病打一次针就得用去卖6次鸡蛋的钱,这些鸡蛋若放在一起,一个人都挑不动。父亲不仅拒绝去医院看病,有一次,还把大姐留下给他买药的钱,给卢松拿去交学费。那是一次新学年开学,两个学期要交800块钱,当时家里只有600多元大姐留给父亲看病的钱,都给卢松还不够。等母亲去田里干活后,父亲就悄悄出去借了200元,连同那600元一起给了卢松。

  父亲的做法使得卢松更加发奋读书,并立志要考取医科大学,将来成为一名医生,这样他就可以亲自为父亲治病。他认为:只有自己考上了大学,父亲的医药费才有更好的保证,父亲才能生存下来。高二分科时,他想去学医、学理科,后来听说中医也相当不错,学文科可以学中医,他就学文科了。

  考取医科大学,成为一名医生,亲自为父亲治病,成为了卢松学习、生活的唯一动力。无论春夏秋冬,凌晨一两点钟,在宿舍外的路灯下,只要还有一个人在那里读书,那就一定是卢松;清晨宿舍里,第一个起床读书的也一定是卢松;短短的课间休息,静静地坐在座位上读书的依旧是卢松。卢松对父亲说:将来等他有经济能力了,一定要把父亲送到最好的医院去治病。卢松如此懂事,故每次他一回家,父亲都非常高兴。可让卢松没想到的是,父亲的病情会恶化得那样快,他与父亲之间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父亲去世前三个星期的一天,卢松与躺在床上的父亲告别道:爸爸,我要去学校了,你在家多注意身体。平时,只要父亲的身体能支持得住,每次他都要送儿子一段路,但那次,也是最后的一次,他躺在床上没能送儿子去学校。卢松没想到:临近高考时父亲突然去世。以前他总是想,只有自己考上大学,父亲才能生存下来,没想到父亲会如此早逝。

  父亲的突然离去让卢松难以接受,他一直发奋苦读,就是为了能早一天成为医生为父亲治病,可还没等到他参加高考,父亲就已永远地离开了他。失去了精神支柱的卢松,还能重新振作起来吗?在即将到来的高考中,他能取得好成绩来告慰父亲吗?令所有人惊讶的是:卢松在送走父亲后的第二天就回到了学校。卢松知道:父亲不希望因为他而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否则,若他泉下有知,会不高兴的。虽然卢松仍像以往一样读书学习,但同学们还是感到了他的悲伤。卢松说:在失去父亲的那段日子里,尽管他根本无法集中精力,但他也要抓紧时间学习。同学们总是看到他在低头看书,都替他难过。可卢松时刻都感到:父亲就在自己身边,看到自己这样刻苦读书,父亲会很高兴的。

  父亲的去世、学习上的压力,让本来身体就一直不好的卢松每况愈下。由于胃炎,他常常吃不下东西,临近高考时,他病倒了。那是一天上晚自习时,在教室里辅导的彭松源老师发现卢松浑身颤抖,特别是四肢抖得更厉害,赶紧把他送到县医院。医生诊断:此是因长期营养不良,导致肠胃极度不适而引起的。躺在医院病床上的卢松心情沉重,他想到的不是自己的身体,也不是即将到来的高考,而是自己这次该怎样支付近千元的医药费。此时,在他的口袋里,只有十几元钱的生活费。他想:是告诉母亲还是大姐呢?告诉母亲她也没钱,还是告诉大姐,即使她没钱,也会借钱来。没想到,老师和同学们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使他非常感动。当意外地拿到老师和同学们捐助的一千多块钱时,卢松说:那一刻他真正懂得了,原来一个人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得到帮助,是那样的温暖和美好。

  卢松在医院住了三天,医药费共九百多元。出院后回到学校,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剩余的捐款还给捐助过他的老师。可他们都拒绝道:你拿去买点好吃的补补身体,高中的学习也比较辛苦。他先是还给历史老师,因为据他平时对历史老师的吃穿观察,觉得他家也比较困难,特别是那几天其母刚刚去世。历史老师不要,卢松又拿着钱去还地理老师,然后是政治老师……可没有一个老师肯收下他还来的钱。

  老师们这样做,是因为在卢松失去父亲后,他们已把他当作了自己的孩子。卢松脚上穿的鞋子就是英语老师、学校的团委书记给钱买的。她看天热了,卢松总穿着一双鞋,就给了他一百块钱叫他去买双鞋,剩下的钱买些吃的。

  卢松的胃不好,在高考的那几天里,或许是压力太大,他吃不下东西,班主任就把他带到自己家里去吃饭,还买来牛奶给他喝,老师们对卢松的爱护,让他时刻感受到真情的温暖。记者此行去没见到这几位老师,因高考后他们都去外地度假了,这也成为此次采访的一点遗憾。

  记者采访时,母亲在小院里给卢松熬中药。近来,卢松常常吃一点东西胃里就感到难受,高考后,他专门去医院抓了两副中药,虽然医生当时说每次只要煮一次就行了,可每副中药都要被他煮过多次,第二次的药味还是浓的,仍舍不得倒,第三天还要多煮一点时间。

  这段时间农活不忙,卢松的母亲要么到别人家的地里帮忙除草,一天挣上十块钱,要么到外面卖些自家的鸡蛋。总之,她要尽量为儿子多凑一些上大学的费用。因为丈夫生前嘱托她:如果我去世了,无论是你还是两个女儿,都要尽最大的力量供卢松上完大学,这样我才能安心。

  卢松告诉记者:母亲的生活比他还要节俭。每次他从学校回来,母亲都要做鸡蛋给他吃,他却从没看到母亲吃过一次鸡蛋。平常卢松在家帮忙做饭时,用番茄炒鸡蛋给母亲吃,母亲说她不爱吃酸的炒鸡蛋,爱吃煮的甜鸡蛋。待卢松煮了甜鸡蛋给她吃,她又说她爱吃酸的炒鸡蛋,反正就是不吃鸡蛋,让给儿子吃。

  高考后的卢松,马上从一名学生变成了一个修路工。他要靠自己的力量,走进期盼中的大学。虽然大多数的时间在学校里学习,但干这活,卢松觉得也挺有意思的。高考回家后的第二天,邻村刚好正在修路,卢松跟包工头说了一下就去干活了,从早上八点干到晚上八点,一天可以挣上12块钱,卢松一连干了五天。那边村子的路刚修好,这边村子的路又开始修了,于是卢松又跑到了这边村子来修路。不过让他有些不满的是,这边的包工头只肯给他一天10块钱,说他年纪小干不动。虽然卢松认为自己干的并不少,可包工头说只要他干这里,路基下完了后,就不要他干了。其实,干这种体力活,他感觉还不累,因为平时大多数时间在学校里学习,干干这活他觉得挺有意思。他的同学高考完了都在家等成绩,卢松没休息几天,就边干着修路的工作,边等考试的成绩下来。

  记者返回后得知:卢松以591的成绩超过了云南省重点大学的分数线。他在大学志愿表上填下了西北大学。我们衷心地祝愿他考上自己理想中的大学。

责编:扈航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