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共同关注]沉重的翅膀(二)(6月29日播出)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6月29日 15:57 来源:
进入[共同关注]>>

  CCTV.com消息(共同关注6月29日播出):连续十几年,都安高中的高考升学率都在95%以上。对自己学生的学习很有信心的校方,却为每年不是输在自己的能力上,而是输在心理上的一些落考的考生感到痛心。为此,蓝锦娜把父亲几乎每个月都来学校看自己,鼓励自己努力学习、考好一点,而每次激动得泪盈眼眶地认为是出于对她学习的关心,却不知其中还隐藏着一个伤心的秘密。

  2004年春,蓝锦娜读高一下半学期时,蓝父突然被查出患有肝癌。面对这突然的打击,父母的第一反应就是瞒着女儿:不能让她知道此事,以免影响其学习、考试,除非到了蓝父临终的最后关头。可蓝父担心自己时日不多,以后见女儿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忍不住常去学校看望女儿。蓝锦娜知道父亲有病,但说不准是否知道父亲患了肝癌,令人欣慰的是,她仍一切如常。

  而卢良才有段时间对高考信心大增,对生活充满希望;但过了段时间又很郁闷。卢良才的压力不仅来自父亲的厚望,还有一件事像石头一样压在他心上,让他无法解脱。当年,父亲把自己想要读书成才的理想寄托在两个儿子身上,两个儿子也都很争气。2003年,当卢良才以全县中考状元的身份考进都安高中时,比他大四岁,在此上高三的哥哥卢笛已进入高考倒计时。一年后,参加了高考的卢笛,终于盼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录取通知书:考上了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的他,终于有了一双承载自己飞出大山、飞向心中理想的翅膀。可这双翅膀还没张开就折断了。

  在这个贫瘠的山乡,谁家里出了一个大学生是父母莫大的光荣和骄傲,邻里乡亲都会前来贺喜。但大家也非常清楚:这份喜悦的背后是一份沉重的负担。当年,拿着卢笛那份录取通知书,卢父矛盾地想了很久,终于犹豫着向大儿子张了口:你念大学一年学费八千元,加上伙食费一万多元,弟弟又在念高中,家里实在没办法,两人中要有一人作出牺牲,你作为大哥就让你弟弟继续念吧,他的成绩可能比你好。卢笛当时怔了半天道:没办法算了!那天晚上,卢笛哭了。

  儿子的理解让父亲更加难过和矛盾。几经考虑,他决定设法借钱送大儿子去学校后,再申请助学贷款。可大学里每年一万多元钱的费用,就是完全能拿到助学贷款,家里也难以承受如此巨大的债务压力,而且弟弟上高中的生活费都难以保证。看着父亲瘦弱的背影,卢笛思量再三,还是决定放弃,去广州打工,为弟弟学习挣生活费。临行前,他表情复杂地拍着卢良才的肩膀道:家里就指望你了,你不要辜负了我们的希望。

  因为没钱供卢笛读大学,父亲觉得一辈子对不起他。卢良才在学习中感到疲惫或是考试成绩不太好时,想起哥哥就又有了新的动力。

  四、等待依然沉重

  在都安,也有很多孩子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了。虽然他们走出了大山,但因为没有知识,只能干些体力活,几年后大多又回到大山。卢良才和蓝锦娜的父亲不惜一切代价供孩子读书,就是希望他们一定要以大学生的身份,彻底走出大山,在城市里安家落户。不仅如此,两位父亲的想法和校方对学生的考虑一样:不仅要把他们送进大学,还要让他们考的更好,上名牌大学,过长江跨黄河。小覃心仪的是武汉大学;蓝锦娜喜欢同济大学,父母则要她考清华。她们深知:只能通过高考上大学,才能继续考研究生、博士生,去获得更高的学历,夺取外界竞争的优势。

  莫校长很为自己的学生骄傲:他们不仅是刻苦的读书,而且是玩命的读书,他们懂得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他们每人、每天都对自己有信心。卢良才把毛泽东的诗句“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问鼎天下:舍我其谁”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蓝锦娜则用“我想飞,因为我有梦想;我能飞,因为我有信心”激励自己。

  在6月这个万物勃发、激情飞扬的季节,校方和家长在给学生及子女减压、鼓劲同时,自己的心理压力却越来越大:不仅为他们在考场能否正常发挥担忧,还为考上大学后他们的费用着急。就说卢良才和蓝锦娜,根据平时成绩,两人注定榜上有名,可两家的现实情况,让两家人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蓝母开的小卖部买卖清淡,本来蓝父任东庙乡中学教师的稳定收入,让一家人的生活还算过得去,可突然袭来的疾病让蓝家迅速步入窘境。蓝父每隔两月要到南宁去复检一次:他肝里有两个瘤子,切除了一个,另一个手术还要1万5千元,现在蓝父每月维持治疗的药费需2000元。迫于经济压力,蓝母曾试探问蓝锦娜:能否申请一点都安高中每年对那些家庭特别贫困或出现突发情况的学生助学金?却被女儿一口回绝。蓝母也不敢对女儿说:第一次蓝父做手术时,他们向亲友和信用社共借贷了4万块钱。入不敷出债台高筑的日子让蓝母常独自抹泪,彻夜难眠,她把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蓝锦娜大学毕业后,就可以帮家里了。可一直隐瞒病情的蓝父,却在高考前频去学校看望女儿,蓝锦娜会否察觉父亲的变化?

  而为了卢良才读书,其母在乡里的一个小木材加工厂打短工:打一捆木材6角3分。卢父酿米酒卖,每月收入不过100元。酿酒后的酒糟用来养猪。卢家的全部收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尚可,可要积攒着供卢良才上大学,对他们来说既不可想象,又根本没有指望。卢良才在学校食堂吃饭,也只能吃豆腐、青菜。本来卢父已计算好:卢良才上大学每个月的伙食费,由其在外打工的哥哥寄,家里无论如何先把第一个学期的学费凑齐,先让他进学校。没想到距高考还有两天时,在外打工的卢笛打回的一个电话让人揪心:他要回家重新找工作。父子俩顿生矛盾……

  他们终于高考完毕,他们将迎来怎样的结果?他们能否展开那沉重的翅膀凌空飞翔?

  连续十几年,都安高中的高考升学率都在95%以上。对自己学生的学习很有信心的校方,却为每年不是输在自己的能力上,而是输在心理上的一些落考的考生感到痛心。为此,蓝锦娜把父亲几乎每个月都来学校看自己,鼓励自己努力学习、考好一点,而每次激动得泪盈眼眶地认为是出于对她学习的关心,却不知其中还隐藏着一个伤心的秘密。

  2004年春,蓝锦娜读高一下半学期时,蓝父突然被查出患有肝癌。面对这突然的打击,父母的第一反应就是瞒着女儿:不能让她知道此事,以免影响其学习、考试,除非到了蓝父临终的最后关头。可蓝父担心自己时日不多,以后见女儿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忍不住常去学校看望女儿。蓝锦娜知道父亲有病,但说不准是否知道父亲患了肝癌,令人欣慰的是,她仍一切如常。

  而卢良才有段时间对高考信心大增,对生活充满希望;但过了段时间又很郁闷。卢良才的压力不仅来自父亲的厚望,还有一件事像石头一样压在他心上,让他无法解脱。当年,父亲把自己想要读书成才的理想寄托在两个儿子身上,两个儿子也都很争气。2003年,当卢良才以全县中考状元的身份考进都安高中时,比他大四岁,在此上高三的哥哥卢笛已进入高考倒计时。一年后,参加了高考的卢笛,终于盼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录取通知书:考上了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的他,终于有了一双承载自己飞出大山、飞向心中理想的翅膀。可这双翅膀还没张开就折断了。

  在这个贫瘠的山乡,谁家里出了一个大学生是父母莫大的光荣和骄傲,邻里乡亲都会前来贺喜。但大家也非常清楚:这份喜悦的背后是一份沉重的负担。当年,拿着卢笛那份录取通知书,卢父矛盾地想了很久,终于犹豫着向大儿子张了口:你念大学一年学费八千元,加上伙食费一万多元,弟弟又在念高中,家里实在没办法,两人中要有一人作出牺牲,你作为大哥就让你弟弟继续念吧,他的成绩可能比你好。卢笛当时怔了半天道:没办法算了!那天晚上,卢笛哭了。

  儿子的理解让父亲更加难过和矛盾。几经考虑,他决定设法借钱送大儿子去学校后,再申请助学贷款。可大学里每年一万多元钱的费用,就是完全能拿到助学贷款,家里也难以承受如此巨大的债务压力,而且弟弟上高中的生活费都难以保证。看着父亲瘦弱的背影,卢笛思量再三,还是决定放弃,去广州打工,为弟弟学习挣生活费。临行前,他表情复杂地拍着卢良才的肩膀道:家里就指望你了,你不要辜负了我们的希望。

  因为没钱供卢笛读大学,父亲觉得一辈子对不起他。卢良才在学习中感到疲惫或是考试成绩不太好时,想起哥哥就又有了新的动力。

  四、等待依然沉重

  在都安,也有很多孩子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了。虽然他们走出了大山,但因为没有知识,只能干些体力活,几年后大多又回到大山。卢良才和蓝锦娜的父亲不惜一切代价供孩子读书,就是希望他们一定要以大学生的身份,彻底走出大山,在城市里安家落户。不仅如此,两位父亲的想法和校方对学生的考虑一样:不仅要把他们送进大学,还要让他们考的更好,上名牌大学,过长江跨黄河。小覃心仪的是武汉大学;蓝锦娜喜欢同济大学,父母则要她考清华。她们深知:只能通过高考上大学,才能继续考研究生、博士生,去获得更高的学历,夺取外界竞争的优势。

  莫校长很为自己的学生骄傲:他们不仅是刻苦的读书,而且是玩命的读书,他们懂得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他们每人、每天都对自己有信心。卢良才把毛泽东的诗句“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问鼎天下:舍我其谁”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蓝锦娜则用“我想飞,因为我有梦想;我能飞,因为我有信心”激励自己。

  在6月这个万物勃发、激情飞扬的季节,校方和家长在给学生及子女减压、鼓劲同时,自己的心理压力却越来越大:不仅为他们在考场能否正常发挥担忧,还为考上大学后他们的费用着急。就说卢良才和蓝锦娜,根据平时成绩,两人注定榜上有名,可两家的现实情况,让两家人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蓝母开的小卖部买卖清淡,本来蓝父任东庙乡中学教师的稳定收入,让一家人的生活还算过得去,可突然袭来的疾病让蓝家迅速步入窘境。蓝父每隔两月要到南宁去复检一次:他肝里有两个瘤子,切除了一个,另一个手术还要1万5千元,现在蓝父每月维持治疗的药费需2000元。迫于经济压力,蓝母曾试探问蓝锦娜:能否申请一点都安高中每年对那些家庭特别贫困或出现突发情况的学生助学金?却被女儿一口回绝。蓝母也不敢对女儿说:第一次蓝父做手术时,他们向亲友和信用社共借贷了4万块钱。入不敷出债台高筑的日子让蓝母常独自抹泪,彻夜难眠,她把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蓝锦娜大学毕业后,就可以帮家里了。可一直隐瞒病情的蓝父,却在高考前频去学校看望女儿,蓝锦娜会否察觉父亲的变化?

  而为了卢良才读书,其母在乡里的一个小木材加工厂打短工:打一捆木材6角3分。卢父酿米酒卖,每月收入不过100元。酿酒后的酒糟用来养猪。卢家的全部收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尚可,可要积攒着供卢良才上大学,对他们来说既不可想象,又根本没有指望。卢良才在学校食堂吃饭,也只能吃豆腐、青菜。本来卢父已计算好:卢良才上大学每个月的伙食费,由其在外打工的哥哥寄,家里无论如何先把第一个学期的学费凑齐,先让他进学校。没想到距高考还有两天时,在外打工的卢笛打回的一个电话让人揪心:他要回家重新找工作。父子俩顿生矛盾……

  他们终于高考完毕,他们将迎来怎样的结果?他们能否展开那沉重的翅膀凌空飞翔?

  连续十几年,都安高中的高考升学率都在95%以上。对自己学生的学习很有信心的校方,却为每年不是输在自己的能力上,而是输在心理上的一些落考的考生感到痛心。为此,蓝锦娜把父亲几乎每个月都来学校看自己,鼓励自己努力学习、考好一点,而每次激动得泪盈眼眶地认为是出于对她学习的关心,却不知其中还隐藏着一个伤心的秘密。

  2004年春,蓝锦娜读高一下半学期时,蓝父突然被查出患有肝癌。面对这突然的打击,父母的第一反应就是瞒着女儿:不能让她知道此事,以免影响其学习、考试,除非到了蓝父临终的最后关头。可蓝父担心自己时日不多,以后见女儿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忍不住常去学校看望女儿。蓝锦娜知道父亲有病,但说不准是否知道父亲患了肝癌,令人欣慰的是,她仍一切如常。

  而卢良才有段时间对高考信心大增,对生活充满希望;但过了段时间又很郁闷。卢良才的压力不仅来自父亲的厚望,还有一件事像石头一样压在他心上,让他无法解脱。当年,父亲把自己想要读书成才的理想寄托在两个儿子身上,两个儿子也都很争气。2003年,当卢良才以全县中考状元的身份考进都安高中时,比他大四岁,在此上高三的哥哥卢笛已进入高考倒计时。一年后,参加了高考的卢笛,终于盼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录取通知书:考上了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的他,终于有了一双承载自己飞出大山、飞向心中理想的翅膀。可这双翅膀还没张开就折断了。

  在这个贫瘠的山乡,谁家里出了一个大学生是父母莫大的光荣和骄傲,邻里乡亲都会前来贺喜。但大家也非常清楚:这份喜悦的背后是一份沉重的负担。当年,拿着卢笛那份录取通知书,卢父矛盾地想了很久,终于犹豫着向大儿子张了口:你念大学一年学费八千元,加上伙食费一万多元,弟弟又在念高中,家里实在没办法,两人中要有一人作出牺牲,你作为大哥就让你弟弟继续念吧,他的成绩可能比你好。卢笛当时怔了半天道:没办法算了!那天晚上,卢笛哭了。

  儿子的理解让父亲更加难过和矛盾。几经考虑,他决定设法借钱送大儿子去学校后,再申请助学贷款。可大学里每年一万多元钱的费用,就是完全能拿到助学贷款,家里也难以承受如此巨大的债务压力,而且弟弟上高中的生活费都难以保证。看着父亲瘦弱的背影,卢笛思量再三,还是决定放弃,去广州打工,为弟弟学习挣生活费。临行前,他表情复杂地拍着卢良才的肩膀道:家里就指望你了,你不要辜负了我们的希望。

  因为没钱供卢笛读大学,父亲觉得一辈子对不起他。卢良才在学习中感到疲惫或是考试成绩不太好时,想起哥哥就又有了新的动力。

责编:扈航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