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北京市2006年首批选聘的近2000名大学生“村官”在3年合同期满后,92%已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实现了大学生“村官”既“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又“流得动”的良性循环。
据北京市委组织部和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介绍,2009年,为做好首批“卸任”的大学生“村官”的再就业工作,北京市提出促进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官”流动发展的八项政策措施,具体包括:一是乡镇增加专项事业编制,选拔优秀者派到行政村工作。二是选拔优秀者续聘。三是支持“村官”自主创业,可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四是定向招录基层公务员。五是选拔符合条件的作为社区专职工作者进入社区工作。六是推荐到各类企业就业。七是各区县和各企事业单位积极挖掘本系统和本地区就业资源。八是鼓励考研,享受笔试总分加10分的政策。
在此基础上,北京市向各用人单位提供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官”数据库,先后组织面向他们的公务员考试、乡镇专项事业编制人员考试、社区工作者考试,举办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官”双向选择洽谈会,提供了约3000个工作岗位,确保他们的“出路”畅通。
经过努力,北京市92%的首批合同期满的大学生“村官”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其中,各级公务员岗位招录占20%,进入乡镇专项事业编制和其他事业单位的占20%,续聘的占7%,到社区工作的占16%,企业录用的占23%,考研、自主创业和进入其他岗位工作的占6%。对于尚未落实工作岗位的,由各区县人才服务机构逐一登记,采取跟踪服务。
本报贵阳12月1日电(记者龚金星、汪志球)日前,贵阳市47位村、居委会(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正式成为国家公务员,被提拔任命为乡镇、街道、区直机关副科级干部。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李军说,要打通并建立“村官”提拔任用的科学机制,不能让老实有才干的“村官”吃亏。
贵阳市委组织部对全市“村官”进行摸底调查发现,优秀“村官”能力突出,但很多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为让老实有才干的“村官”工作有干头,政治上有奔头,贵阳市拿出47个副科级领导职位,尝试从村、居委会(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中公开选拔。在选拔条件上对村官“放了一马”,降低了学历要求,放宽了年龄限制和任职年限,确定任职3年以上、中专(高中)以上学历、42岁以下的报名条件。
在试题设计上,贵阳更注重考察“村官”掌握方针政策的水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考察时把实绩和公信度摆在突出位置。共发放书面民主测评征求意见表2.16万余份,意见征求到每家每户,群众平均参与率达85%。真正做到“不留情”,在确定的拟任职人选中,12名笔试和面试综合成绩靠前的人选,因考察有问题没有得到任职。通过报名和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组织考察、讨论决定、公示和任职等程序,最终47位优秀“村官”从226个竞争者中胜出,平均年龄38.8岁,大专及以上学历23人。
其实,正因为艰苦才磨炼人,正因为复杂才长本事,正因为认干不认说才能养成务实作风
——摘自仲祖文《让基层之路越走越宽》
(2009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第1版) (记者王建新)
责编:汪蛟龙
相关链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