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烟竟是豆油拉
国庆当天,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的飞机将在天安门广场上空拉出规模颇为壮观的彩烟。更为有趣的是,彩烟的原料竟然是环保豆油。这是表演队队长楼国强在训练间隙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的。
表演队曾在1984年、1999年参加过国庆阅兵,这是他们第三次受阅。一般情况,拉烟的成分是军用滑油,说白了就是润滑油,但这种油只能拉出白色烟。如逢重大场合或者重大庆典的话,就要拉彩烟。这次彩烟原料用的是环保豆油。这种豆油与家里吃的有啥区别?“用料相同,就是不能吃。”楼国强笑着说,飞机上的拉烟装置能够分为前后舱,装上两种颜色,根据需要拉色。彩烟可以拉出几百米,在无风状况下,大概能停留十几秒钟。
前面飞机拉彩烟后,对后面的飞行会不会产生影响?“没有影响。”楼国强答,正常编队的话,基本上间隔8米、距离10米,处在拉烟迹的外侧。此外,烟是从飞机喷口下方出来的,大概有三到四度的下斜角,可以保证烟不会挡住后面的视线。
-飞行员一人一菜谱
听着悠扬舒缓的音乐,挑拣着自己喜欢的菜品。受阅飞行员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就餐的。
“这是我们空勤灶的一个新创意,阅兵训练压力大,在餐厅里放一些轻音乐,能有效缓解训练的紧张情绪。”负责后勤保障的空军飞训基地沧州场站站长周国炎说。
说话间,色香味俱佳的各式饭菜摆上了餐桌。水煮肉片、清炒菠菜、干煸四季豆……汇聚了南北风味,香飘四溢;刚出锅的米饭、花卷、馒头、面条热气腾腾;近10种开胃小菜儿精巧别致。
“特殊的职业对飞行员身体素质和饮食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周国炎说。为了让飞行员吃饱、吃好,确保体力充沛,这里的航空医生营养师一直在忙碌着——每天都要利用专门的监控系统,选择起飞前、饭前、饭后等几个节点,对飞行员的睡眠、饮食、运动量、能量消耗等状况进行跟踪监测,并记录下各项身体指征,最终根据不同飞行员的健康指数、任务强度和饮食习惯,搭配出“个性化食谱”。目前,飞行员能够品尝到的菜品达30多种。
周国炎说,为有效改善伙食质量,进行科学配餐,他们还按照航空军医和心理医生的要求,对飞行员饮食结构进行调整,科学搭配荤素的比例,增加了可以缓解压力的食物和水果。
-6位师长率队飞越天安门
空军航空兵有6位师长担任长机——他们都是具有3000多小时飞行经验的特级飞行员,他们是李文俊、刘国胜、刘殿君、顾维峰、钱世平、王建民。
李文俊率领的部队是空军受阅部队中出动飞机最多,编队最大的梯队。
刘国胜叱咤蓝天三十载,荣获过空军飞行人员金质荣誉奖章,他曾率领部队开创了24小时滚动式飞行训练、下半夜大机群长途奔袭、击落低空高速飞行小目标等空军训练史上10多项第一。
10年前的10月1日,作为空中梯队总领队长机飞行员、时任航空兵某师参谋长的刘殿君,在受阅飞行途中遇到强气流,凭着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平时练就的扎实本领,配合机长战胜困难,秒米不差地飞越天安门。
顾维峰带领部队改装了多种型号的特种飞机,完成了多机种联训、跨军兵种配试等大批高难课目。
进入阅兵村后,钱世平由副师长提升为师长。他领着部队实现全空域到达、全天候作战、高精度打击的作战能力。
王建民精通VB、C++等编程语言,有人说他是一名“软件工程师”。第一次带领部队参加国庆阅兵,王建民研发的《阅兵基础训练质量监控系统》帮了大忙,使用这个软件能够轻松把十多架战机“变”成一架,前期训练时,编队通过基准点的误差仅为0.18秒。
-16位铁姑娘驾驶歼击机
阅兵当天作为空中梯队“压轴儿大戏”是在蓝天翱翔的歼击机,驾驶这些战鹰的是16位平均年龄只有23岁的姑娘——我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
这是一群什么样的女孩子?昨天,记者走进华北空军某机场,对她们进行了实地采访。别看姑娘们飞行时间不长,可她们却是全空中梯队中起飞集合速度最快的。因为,她们有独一无二的“秘籍”:五百米跟进起飞集合法,就是在保证目视距离内,快速跟进起飞集合,最快可以在56秒内18架飞机全部起飞,3分55秒内梯队集合完毕。其实,五百米并不是一个精确的量的概念,它包含三层意思:一是500米左右能见度可视,解决了最低能见度目视集合问题;二是在保证出现特殊情况,如前机中断起飞时,不影响后机继续起飞,并留有一定安全余地;三是保证在不进入前机尾涡的安全距离内起飞。姑娘们驾驶的受阅机型具有起飞距离短、起飞尾涡影响小的特点,非常适合这种起飞方法。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