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新闻社区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时评:官员下海后能否“回头是岸”?(图)

 

CCTV.com  2009年09月10日 09:22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山西晚报  

>>>海量新闻,请点击“新闻频道”

  自2000年始,记者开始瞩目发端于世纪之交的“第三波官员下海热”,时值改革开放30周年,记者回访八年来陆续采访过的下海官员,看他们当下的情境和变化,并顺着他们的思路,追问已经从政策法规层面完善官员下海制度的中国,还能否创设一个新的制度规范,给有意于重返官场的下海官员一个“上岸”的机会。

  平常心是道

  游宪生价值百万的奔驰350,停放在时代国际广场的地下车库,分外扎眼。

  时代国际广场,是福州市若干写字楼中的一个,第六层有若干公司,游宪生的海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宏”)就在其中。

  11月底的一个傍晚,记者如约去海宏公司采访游宪生,同一层楼上,反复跑了两个来回,问了三家公司的员工,都不知道海宏公司。记者以为顶着“厅长下海第一人”的“帽子”,游宪生的名气应该比他的公司名气大,于是改口问“游宪生在哪儿办公”。孰料,被询问者对他的名字也是陌生的。一刻钟后,记者终于坐到游宪生的办公室。

  8年前,福建省人大常委会以一票的微弱优势,通过了游宪生辞去福建省信息产业厅厅长的请求,从此,他再也没有处理过政务。

  下海之初,游加盟病危的ST中福。由于理念不合,游很快改换门庭。短短半年,游先后“入”了神龙、华都的“阁”,都是匆匆进去,匆匆离去,遍尝职业经理人的滋味。

  书生并非总是百无一用,下海后一边谋划着攻读经济学博士后的游宪生,一边注册了自己是大股东的海宏公司,利用打工获得的数百万薪酬,他将注册资本慢慢扩大到1500万,并在2003年出资改制了一家连续亏损的国有企业,为自己从职业经理人到私营公司老板的过渡准备了条件。

  最近几年,他一直在经营这家公司。虽然同一楼层的人们不知道,一位年轻时当过市长、厅长,下海后当选过福建省经济人物、中华才智人物的企业家,经常和他们乘坐同一个电梯上下班,但京城里“影响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人物”组委会,并未将他忘记。

  游宪生将组委会邀请他去人民大会堂出席盛典的邀请函递给记者。他说,正规的,免费的,有意义的邀请函,他都尽可能认真对待。

  晚上,游宪生邀请记者在时代国际广场的一家酒店吃饭。游点菜后返回包厢,闻听一个原定一起吃饭的朋友,不能如约赴宴,他说,多点了一个人的菜。于是,掏出手机给最后离开办公室的员工打电话,礼貌地问他,如果晚上方便的话,请一起用餐。

  吃饭时,他对服务员非常客气。看上去,这样的客气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晚饭过后,游去地下停车库驾车,车子驶出门口,他对保安说:“辛苦了,兄弟。”

  作为商人,8年来,游宪生还清了下海时的30万元债务,赚取了数千万元的财富。

  游宪生说,下海让他理解了“平常心是道”。以前,他比较得意自己的奔驰350——副省级干部,还不能乘坐呢!现在,他已不这样想,仅仅当作生意上的需要。

  愿赌服输?!

  “出师未捷身先病,常使英雄泪满襟。”8年过后,山东一位熟悉门新国的人士,改写了一句古诗,评价门新国轰轰烈烈下海无可奈何上岸的情态。

  门新国,原山东垦利县县长,2000年夏天,门坐进私营企业山东黄河集团配备的皇冠车,辞官下海,并引发“门新国现象”。“门新国的新闻报道被我剪贴在笔记本中。”浙江一位副厅级女性官员下海后对记者说。影响其他人下海的门新国,却在1年半之后,因为突如其来的癌症,离海上岸,返回官场。门新国说,当年他下海的时候,山东省有个鼓励党政干部搞私企保留三年公职的文件,根据这个文件,组织部门安排他到东营市经贸委做处级调研员,并为他保留了一部公务用车。

  12月9日,住在东营的门新国在电话中,有些疲倦地说,“我身体一直不好,几乎不上班,主要是看病养病。”

  门新国的下海境遇,乃客观的偶然因素所致,而其他失败的下海官员,多数只能归咎于自己。尤其是那些并未做好下海准备的官场不顺者,赌一时之气逞一时之勇,匆匆找家私营企业,急奔而去,最后的结果往往难如人意,或者黯然神伤,或者失踪人海。

  一位下海官员对记者说,真下海了,你就不能惦记着官场的好处,必须敢于面对下海后的种种不测,愿赌服输!

  能否“回头是岸”

  无论你怎么全身而退,你都不能指望退回官场了。回访中,部分下海官员感慨开弓没有回头箭。“我是不想退回去了,但我希望下海官员能有‘回头是岸’的通道。”游宪生所谓的回头是岸,指的是下海官员重返官场重新跻身党政干部群体。

  游宪生说,官员下海之后的经历对于从政,是可贵的人生经验。无论是当高管做职业经理人,还是做老板做私营企业主,他们在市场经济中的感悟如果能够带到党政机关,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对于宏观政策的制定与运行,大有裨益。

  近十年来,官员下海的制度性规范越来越多,官员下海的通道已经打通,现在的问题是,下来的官员能否再上去,下海的他们还有没有机会重新上岸?

  曾为公务员法撰写学习培训教材的安徽省政府法制办李兵认为,游宪生提出的下海官员回头是岸重新为官的命题,存在三个小问题:首先是思想上想不想,其次是制度上能不能,最后是道理上该不该。

  部分下海官员,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在和记者交流时,都曾流露出回头是岸的想法,但他们知道,现有制度下,也只能想想而已。

  就“能不能”而言,诸多受访者认为需从两个角度去谈论:首先,下海官员自身有没有重返官场的能力;其次,现有制度有没有为下海官员准备好上岸的通道。

  论及后者,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博士后游劝荣说,如果是组织上安排下海的,当然能重返官场,如果是自己执意下海的,而且办理了辞职或者退休手续,目前的制度是不能让他们回头是岸的。

  至于说“该不该”,游劝荣说,要突破现有干部选拔制度,专门给下海官员创设一个新的制度规范,铺设一条重返官场的通道,既对兢兢业业的公务员不公平,也无现实必要性,因为“党政机关并不缺少下海官员那样的人才”。

  相关链接:

责编:汪蛟龙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