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乡义务教育取得跨越的同时,我国高等教育也实现了重大跨越。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校在校生只有11.7万人。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这给有志向、有理想的年轻人有了机会重回课堂。但是,直到1998年,中国高等教育还属于精英式教育,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仅340多万人。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扩大高校招生规模的重大决策,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进入大众化阶段。到2008年,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达到2021万人,是十年前的6倍;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90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3%。
记者:在世纪之交这10年,我们的高校在不断地扩招,您看来这样的跨越它的真正的实际意义在哪儿?带来了什么呢?
周济:我给你举一个数据,我是文革以前的最后一届大学生。
记者:您是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一届研究生,第一批留学生。
周济:对,然后我在1965年上大学的时候,那一年全国招生,大学生招生20万,77届恢复高考。
记者:第一届。
周济:那一届高考招了27万,到了1998年,那一年招了108万,去年招了608万,你可以看一看。
周济:这是一个数量的变化,但是量变到质变,这个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我举个例子,有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他们的高等教育(在世界上)是比较发达的。
记者:基础比我们好。
周济:比我们好,1998年的时候,它的大学生人数是我们的两倍,但是现在我们的大学生人数是它的两倍。
记者:10年的变化。
周济:10年的变化,
经过60年的努力,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总数达到1100万人,在校生超过3000万人,分别占据了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我国的教育体系结构实现了深刻变革。目前,我国每年有1000万左右接受过职业教育的技能型人才进入劳动力市场。
记者:应该讲到一个重大突破是职业教育的发展,尤其在2003年到2008年期间更是发展迅猛,您认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于老百姓意味着什么?
周济: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们基本上可以做到,我们初中毕业的孩子,也可以上高中,普通高中,也可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只要你愿意,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门都是敞开的,都可以上学。所以这个对于我们长远来说,对于我们中国整个劳动力的素质来说,是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周济:我记得我刚到教育部来的时候,我到贵州的山区里面去看,大山上面写的标语都是读完初中,出外打工,他就把普九和大众联系在一起。
记者:你普九了,你就可以打工了。
周济:后来我们再去看,现在已经变了,读完初中读职中,打工、致富样样通。你要想打好工,你要想致富,必须还要读个职业教育,老百姓写在大山上面的标语。
记者:是时代的进步,也是教育体制、教育水平的进步。
周济:是,其实这个职业教育也能够改变人的命运,我们经常说教育改变命运,在职业教育上面是反映得特别明显的。我有一次到海南岛,到一个职业学校里面,一个班的女孩子正在,她是电算业的,都是从山里面农村来的孩子,我一进去,刷全部站立起来,朝气蓬勃的面容,炯炯有神的眼睛,我一看那些孩子们都那么整整齐齐的,而且漂漂亮亮的,精精神神的,非常有自信心,你想农村的女孩几年之前,就是读完初中回去,将来就是务农、结婚、生孩子,现在她们前面就是一片锦绣的光辉大道。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