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新闻社区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标题]中国拟对44个汉字“整形”引争议

CCTV.com  2009年08月23日 05:19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CCTV.com  
进入[中国新闻]>>

  

    央视网消息(中国新闻):教育部最近公布了《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有44个汉字的写法将被调整。这一“整形”之举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争议。

    在12日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中,“整形”的44个汉字中,不少是平时的常用字。比如:“琴”“唇”“亲”“杂”“杀”等,而新规范的写法又与原字只是个别笔画上略有变化,整体相差不大。譬如:“琴”字左上角“王”字最后一笔由“横”变为了“提”;“亲”“杂”“杀”等字底下的“竖钩”改为“竖”,最后一笔由“点”改成“捺”。

    征求意见稿一经公布迅速在社会上产生争议。有网站进行的网络调查显示,逾九成网友表示反对。更担心的还是学生家长和老师。如果这44个汉字改了,是不是平时写字和考试都要按新标准写,按原来写法是否就要算错?而且这次要改的很多都是生活中常见字和常用字,对它们进行“整形”无疑会影响到人们的读写习惯。而且这也势必也会牵扯到一笔巨大的开销。字典、词典、课本、辅导材料都要重新印刷更改。

    对于社会的质疑,《通用规范汉字表》专家委员会的专家表示,尊重汉字结构和考虑宋体风格是这次汉字“整形”的两大重要原因。44个汉字的调整,将使宋体字笔形保持一致,字形更趋于规律性、系统性,更利于教学和使用。而且“字形微调只涉及汉字的印刷字体中的宋体字,不涉及手写字体,不会对老百姓生活造成多大影响。”

    对此,一些文字学者表示,“字理”并不能成为用字变更的依据,从“字理”出发,条条理由都站得住脚。但用字变更问题必须从社会应用出发,从广大群众是否能接受、变更的经济成本大小、是否会制造新的用字混乱等后果考虑问题。

  相关链接:

责编:刘一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