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央视网 > 新闻社区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脱离实际的汉字调整是“穷折腾”

 

CCTV.com  2009年08月20日 07:30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广州日报  

  仓颉自造字以来,可曾想过他的子孙有这般的创造力,从甲骨、铭文到大篆、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随后天下汉字定于两股潮流,大陆书写以简体为主,海外汉字多为繁体。

  如今,仓颉的数代后生们,却又想继续发挥他们的过人“创造力”,在汉字的笔画上打起了主意。据《天府早报》报道,教育部决定汉字原则上不恢复繁体,但却研制出《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 ,最显示仓颉的数代后生们聪明才智的是,其“拟对44个汉字‘动刀整形’,调整其写法”。

  这里仅举一例子,如拟将“亲”“杂”“杀”等字底下的“竖钩”改为“竖”,最后一笔由“点”改成“捺”,这其中也包括“新”字。倘若这番改动成行,恐怕日后,“新华社”、《新华日报》将发布改名通知,同时咱新中国成立60年的大庆,也将得在“新”字头上改改。

  上述拿“新”字举例只为调侃,而意在想说明,语言文字确实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其字源、字理、字形的讲究,足够一位致力于此的学者专家研究一辈子。但同时,这语言文字,也不仅仅是高高在上,束之高阁被学问家“赏玩”的研究对象,它也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语言文字使用的最高准则是什么,笔者认为,并不是符合学问家所言的要符合字理、字源、字形的规范原理,而是咱老百姓用的顺心、自然,用的时间久了,就是那种拿捏使用起来,顺其自然的感觉。而这种来源于百姓日常生活的语言文字习惯,就是它最高的准则、最高的规范原理。

  比如,前不久《辞海》修订,很多网民热议“超女”等词汇是否也应该录入其中。其实,我们从另一个侧面可以看出,语言文字的发展,它跟随的是百姓鲜活的生活、百姓充满智慧的妙用,而不是学问家在书斋前苦心研究的结果。因为,倘若依据学问家的“创造力”,那么“躲猫猫”、“楼歪歪”、“被就业”、“贾君鹏”这些被灵活使用,但却不符合语法规范的词汇、句式,是学问家断然冥思苦想不出来的。

  所以,笔者认为,脱离于实际的文字规范调整,其实是大可不必的,不但费力不讨好,还会被百姓冠以“穷折腾”的称号。其实,那些文字早已融入了百姓日常生活之中,不是单纯的行政命令与专家的规范研究所能彻底取代。最后,像调整汉字这种涉及到亿万国民日常生活的大事,还是多听听咱百姓的意见为好! (王海越)

  相关链接:

 

责编:徐文华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