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国内首家提出“建设研究型医院”
“建设研究型医院,这就是我们在跟国内外一流医院找差距中得出来的。”──解放军总医院副政委何振喜如是说
[差距]放眼国际一流医院,其建设目标都是研究型医院而非临床医院,这样才能不断发展、不断创新。
“国外的研究型大学和医院,对国家的科技贡献率非常高。我们一比,差远了。”解放军总医院副政委何振喜说。
[措施]在深刻分析国际一流大学和医院的发展模式后,解放军总医院在国内率先提出“建设一流现代化研究型医院”的目标,并明确提出要建成“六个基地”:高危疑难病症的诊治基地、高新技术的研发基地、高复杂战创伤的救治基地、高水平的保健基地、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基地和高速快捷的情报信息基地。
[解读]既然要建设研究型医院,也就要建设研究型科室。这一理念,近年来在解放军总医院各科室的科学发展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研究,就是要研究新技术,降低消耗,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细节。”消化内科主任杨云生说,“以治疗放射性肠炎出血为例,以前没办法;通过科研创新,我们在国内外首创了在内镜下用光动力治疗,解决了这个问题。”
基础研究以前比较落后的泌尿外科,过去几十年仅承担了2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建设研究型医院的理念提出后,“危机感人人都有,每个医生都要站在学科前沿,成为复合型人才。”科主任张旭说。
仅2008年以来,张旭带领的这个团队就承担了3个国家自然基金课题、1个“863”项目,发表SCI文章10篇,“基本都与临床新技术相关。”张旭说。
骨科主任王岩和他的团队首次在国内外针对股骨头的发病机理、自然病程、预防、诊断分期评价到分期治疗进行了系统研究,这一研究及创新手术目前已在国内外200余家医院推广应用,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1万余例。同时,王岩也获得2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研究和创新,在“301”“全面开花”,医院每年仅开展新技术就达100多项。
医院、科室和个人,在创新中实现了“共赢”──
近10年,医院有176人次担任全国全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上职务。超声科主任唐杰介绍说,“我们科在总院是个小科,目前仅20名医生,但有12人担任全国二级以上学会的常委。”
近10年,医院先后承担“863”“973”等国家及军队重大课题859项,发表论文26000余篇,位居全国医疗单位第一。论文被引用次数连续13年居全国医疗机构榜首。
[点评]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站在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高度,“301”人才能具有放眼全球、敢为天下先的胸襟,并以可贵的自省品格追赶世界一流,创造民族品牌。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