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选代表
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为农民工进城就业创造有利条件。2006年《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是我国第一份系统关于农民工问题的纲领性文件,将农民工纳入到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看待,提出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政策措施。
在往年“两会”上,不断有代表、委员关注农民工问题。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夏家骏曾说:“为什么我们谈农民工问题时总是隔靴搔痒,观点多、实践少,感受多、经历少,就是因为身边缺乏真正的农民工代表。”
2005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十届常委、民革江西省委员会主委陈清华的提案就是关于提高农民工的政治待遇。“两会上,几乎所有关于农民工待遇的提案都由其他界别的委员提出,其中原因就是因为农民工代表、委员的人数少。”陈清华委员说,如果能在各级人大、政协中增补农民工代表、委员,由他们代表全国农民工群体,提出的议案、提案将更有针对性、更具价值。
其时,我国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就已经出现农民工代表的身影。
去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提请审议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秘书长盛华仁在作决定草案说明时提出:“我国农民工队伍不断壮大,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全国人大中也应有适当名额的代表。”
随后,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这一决定明确规定:“在农民工比较集中的省、直辖市,应有农民工代表。”
有了这个制度性的决策,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实际上已经呼之欲出。按照全国人大代表选举的名额分配,广东、重庆、上海各要产生一名农民工代表,而当时重庆、上海的人代会都尚未召开,因此胡小燕“抢了头彩”。
2008年1月21日下午,广东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由广东省总工会提名推荐的胡小燕,以740张赞成票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首位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就此产生。当选时间比另两名农民工代表早半个月。
在3月6日的记者招待会上,康厚明透露,他所在的班影响非常大,重庆市总工会对其情况也是非常了解,“我当选代表是总工会提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