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搏奋斗
这3位农民工代表有着普通农民工羡慕的工作,他们也有各种各样的荣誉。
34岁的胡小燕从四川到粤打工已有10年,如今她是佛山三水区新明珠建陶工业有限公司成品车间副主任,曾被佛山市评为“十佳外来工”。31岁的朱雪芹,1995年从苏北睢宁到大上海打拼,现任上海华日服装有限公司日语翻译、团支部书记、工会副主席,先后获得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全国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上海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康厚明是3位农民工代表中资历最老的,他16岁从农村出来,在外打工已有29个年头,现在是重庆城建控股(集团)第一市政工程公司路面处的农工班班长,曾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从走出农村到进城打工,从农民工到全国人大代表,他们靠的是拼搏奋斗。
胡小燕初中毕业后就在四川老家务农,但家里经济一直不景气。1998年,她离开家乡来到广东打工。那时胡小燕已经是一对双胞胎女儿的母亲,她忍着母女分别之痛来到异乡,那年女儿只有两岁。
到广东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电子厂上班,每个月的工资只有700块钱。“但那时候已经觉得很满足了,跟在家里比起来强多了。”胡小燕说,半年后,因为那个厂总是没日没夜地加班,工资也不见涨,于是就跳了槽,到佛山一家陶瓷厂做了一名生产线上的工人。由于工作出色,2000年,她被调到了陶瓷厂品管部。2002年,胡小燕换到了现在的公司上班。如今她的工资已有3000多元,与丈夫一起租住在公司提供的简单住所里。
与胡小燕相比,康厚明的打工生活更加坎坷。康厚明16岁就进城打工,那时只能靠力气吃饭。他曾经做过粮食加工,也干过石工、集装箱、工程建设、担泥巴、抬石头……脏活、累活他都做过。但他好学、勤快,经常向建筑工人讨教施工方法,还买来相关书籍自学,进步很快,不久便成为了业务骨干,并于2005年当选全国劳模。去年,已有丰富技术经验的康厚明被聘为建工集团“民工夜校”的老师。
学习,改变了朱雪芹的命运。在上海打拼的13年间,她从缝纫工开始,学技术、学外语、学管理,成为上海市第一批农民工劳模,还两次去日本进修。“农民工的重要任务就是学习,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及文化知识,要学会用知识改变命运,用知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朱雪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