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8月10日 11:05 来源:新华网
专题:关注中国水污染
针对我国目前的水污染形势,国家环保总局近期提出了实行人性化管理、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理念。日前,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和国家环保总局科学技术委员会的专家们在环保总局召开的座谈会上就休养生息的内涵、意义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休养生息势在必行
据《2006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去年,全国地表水总体水质属中度污染。2006年,国家地表水监测断面中,一至三类、四至五类和劣五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0%、32%和28%。今年入夏以来,太湖暴发蓝藻,严重危及无锡群众饮水安全,引起党和政府高度关注。
专家们一致认为,目前我国的水环境状况表明,由于我国流域经济快速发展,粗放的增长方式没有完全改变,污染物排放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一些江河湖泊仍然受到污染。因此,对江河湖泊实行休养生息势在必行。
生态系统休养生息,就像人的睡眠一样,“睡眠”越充分,功能的恢复就越强,为人类提供的效益也就会越高。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鸿亮所说:“实施休养生息战略的核心是发挥自然生态系统结构的自我修复功能和自我更新能力,在不耗费或很少耗费经济成本的前提下,使江河湖泊的生态生产力得以恢复,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
刘鸿亮院士指出,江河湖泊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生态承载力,水体就是水环境容量,将污染物的排放量降低到水体容量总量之下,水体才可能自净,达到休养生息和自我修复的目的。
功能恢复需要过程
如何理解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专家们指出,这是摒弃“先污染后治理”传统治污模式的必然要求,是发达国家水环境治理的重要经验,是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体现。
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说:“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政策极具战略性、前瞻性和必要性。以前我们所说的‘轮耕’、‘轮作’实际上就是一种休养生息。
从国家层面来看,休养生息主要针对大农业、针对面源污染,一些工业企业污染严重时,必须对它进行调控,争取低排放、零排放,这样就可以实现流域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
专家们指出,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既是综合治理水环境的过程,也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过程。休养生息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需要人们的共同努力,要通过江河湖泊的休养生息,对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形成强大压力,引导各地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从根本上缓解水环境的压力。
治污要强力推动
为了加快治理水污染,推动污染物减排工作,国家环保总局今年采取了区域限批、流域限批、绿色信贷等一系列措施。日前,环保总局已对黄河、淮河、海河流域及长江安徽段的6市2县5区实施“流域限批”,暂停该地区除污染防治和循环经济类以外所有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
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德慈认为:“这些措施像一剂剂‘猛药’,一定会产生积极效果。”他希望环保部门多采取措施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引导一些地方放弃走高能耗、高污染的道路,从而推行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刘鸿亮院士指出,仅以目标总量要求控制水污染是不够的,当前必须将目标总量控制转移到容量总量控制上来,制定国家层面的容量总量控制战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懿也认为,环保总局提出的休养生息战略,是要在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能力的范围内规划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应作为经济发展的约束条件。
如何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专家们建议,应科学评估和预测我国生态环境安全现状和发展趋势,阐明环境质量演化规律;健全容量总量控制、排污许可证制度;建立休养生息的上下游联动机制;充分考虑流域的面源和其他污染源,提高生活污水的处理能力,鼓励污水资源化;建立引导、鼓励、支持公众参与和舆论监督的机制,使公众参与到环境污染的整治中来。(王 玲)
责编:赵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