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快速崛起和生态保护使内蒙古呈现多重魅力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8月06日 19:3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呼和浩特8月6日电(记者吴献、王欲鸣)对从没到过内蒙古的人来说,他们对这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印象各不相同:有的人会吟起“天苍苍,野茫茫”的诗句,有的人会说那里有好喝的牛奶,还有的人会说那里是个大煤炭基地……而对于近两年来过内蒙古的人来说,大多数人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快和美。

    内蒙古自治区主席杨晶最近在国务院新闻办为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2006年,内蒙古全区生产总值达到47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47年的5.37亿元增长了196倍。

    这个边疆省区在原有较好的社会和经济基础上,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地广人稀的地理优势和后发优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缓解国家能源“瓶颈”和国家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机遇,全区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局面,内蒙古仅用了短短五六年时间,经济总量由全国第24位跃升到17位,经济发展最近连续5年保持了全国增速第一。

    蓝天、白云、大草原,内蒙古在客人心中的传统魅力因经济快速崛起而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内涵。近年来,各地前来内蒙古学习取经的人络绎不绝,一些地区的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甚至把内蒙古的快速崛起称为“内蒙古现象”来思考、研究。如今,伊利和蒙牛的奶制品、鄂尔多斯的服装、小肥羊的羊肉等一批著名的品牌和产品,不仅成为内蒙古经济腾飞的生动符号,还成为内蒙古旅游的新亮点。众多的外地游客怀着好奇的心情涌向伊利、蒙牛两大乳业巨头,就想看看精美可口的牛奶是如何生产出来的。据统计,今年1月至7月,蒙牛工业园已接待游客20万人次;从1992年至2006年,伊利工业园累计接待游客达200多万人次。一家晚报的老总感慨地说,他在蒙牛集团看到的、听到的都是新鲜事,他由此认为内蒙古广阔的草原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还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让人感叹的还有,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没有使人们心中美丽纯净的大草原遭到破坏,秉着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内蒙古通过多种措施切实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力度,让大草原绽放出更加迷人的风采。为了保护环境,内蒙古下大力气关闭了昔日为发展经济曾遍布草原的一大批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的小企业。据了解,近年来内蒙古关闭了小煤矿800多家,关闭小电石、小炼焦、小铁合金1300多家。内蒙古现在煤炭年产量接近3亿吨,但煤矿不足500家;3000多万千瓦的发电能力中,10万千瓦以下的机组不到10%。仅2006年一年就有1200户小煤矿、小水泥、小电石、小焦炭等落后产能被关停。目前,环保和能耗指标已成为企业投资内蒙古的“铁门槛”。来自北京一家媒体的记者在经济发展迅猛的鄂尔多斯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神华集团上湾煤矿的整个矿区竟然看不到一块黑色的煤。

    从2000年至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始终保持上游水平。在经济的高速增长过程中,呼和浩特市的环境质量不仅没有下降,而且得到显著改善,2006年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3天,在北方15个省会城市中的位次由2000年的末位上升为第3位,一级空气质量天数上升为第一位。许多游客由衷地说:“来呼和浩特,就是想多呼吸一下这里新鲜的空气。”

    为保护美丽的大草原,内蒙古近些年来重点推进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重点工程,实施了休牧、轮牧、禁牧,并积极开展了生态移民工作,这些扎实的举措使内蒙古大草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昔日一片片沙化的草原重现绿色生机。

责编:李星池

1/1页
相关视频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