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赤子花,心中的花――记优秀军转干部林强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7月29日 11:51 来源:新华网

专题:林强十进阿布洛哈_CCTV.com新闻

     

    林强,一个积极面对人生,热心帮助他人,从点滴小事中感受快乐的人。(新华网图片)

  

    通往阿布洛哈村的山路上随处可见的黄色小花。(新华网图片)

 

    新华网成都7月29日电(张严平、刘永华、刘大江)7月里,高原的阳光像火一样烧烤着,他又渴又累,几身大汗之后,有些脱水,粗壮的身躯缓慢地移动着,一头长发被山风吹起。

    今年53岁的林强已经是第10次踏上这条险峻的山路了。仅有1米多宽的沙石路,以60度的陡坡盘旋在平均落差2000米高的山岩间,路的另一边是深不见底的峡谷。

    有风吹来,一片黄色的小花在崖壁间摇曳着。蓦然,他停住了脚步。

    呵,赤子花!4年前,他第一次只身闯入这片大山时,这花儿一路伴他前行,可他并没在意。然而当他返回时,心,竟再也放不下它。

    是谁,牵动了他的心?

    是花儿尽头的地方――

    一片美丽与忧伤交织的土地,一个与世隔绝了近半个世纪的“麻风村”。

    

这是林强镜头里的林川小学。(新华网 俞玮 摄)

     


    这是当年林强捐助1万元用于阿布洛哈村拓宽康复路时,村民代表们签署的保证书。一个个手印代表着村民们感谢林强的心意。(新华网 俞玮 摄)

 

    当鲜艳的五星红旗缓缓升起在学校的上空、升起在阿布洛哈村的上空时,每一个男人、女人,老人、孩子都静穆了,他们仰望着,久久地仰望着……

    阿布洛哈村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乌依乡境内,人称“麻风村”。

    麻风病在凉山彝族百姓居住的高寒山区,一直被视为“风吹来的魔鬼”。这种上个世纪50年代肆虐一时的传染病,以皮肤溃烂、毛发脱落、五官变形、手脚残缺等症状,令人谈“麻”色变,被称为“世纪瘟疫”。

    凉山彝族山区历史上对待麻风病人十分残酷,轻者逐出乡土,赶进深山老林;重者用火烧死、活埋或淹死。直到1963年,当地政府把麻风病人集中到一起治疗,形成了后来的阿布洛哈村。它坐落在大峡谷中,三面靠山,一面临河。

    40多年来,党和政府竭尽全力,使麻风病在中国得到有效控制,阿布洛哈村的患者早已全部治愈。但是,由于社会无法消除的“恐麻”心理,这种疾病留给他们的终身残疾,使他们难以为外界接受,只好别无选择地永远留下来,过着自给自足、自我繁衍的原始生活。“麻风村”渐渐成了与世隔绝、被人遗忘的角落。

    2003年夏天,担任四川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的林强到凉山布拖县出差,偶尔听当地人说起乌依乡有个“麻风村”,他很想去看一看。没想到,一连找了几个人都不敢带路,第二年他又来,还是没人敢带路,直到2005年3月,被他的“恒心”所感动,当地一个勇敢者带着他,闯入了这个令人不敢涉足的世界。

    初春,山谷中万物竞发。当林强第一次对视那一双双惊奇、羞涩而又纯情的目光,当他第一次看到曾经的麻风病患者残缺的四肢、塌陷的面孔,当他第一次接过一位老人递过来的仔仔细细保存了几十年、盖着政府大红印章的“康复证”,当他第一次抱起曾经的麻风病人的后代――一个健康美丽而神情迷离的孩子,他泪流满面。

    这一天,林强没有按计划返回,他住了下来,挨家挨门走访了全村63户、184位村民,其中麻风病康复者有46人。这个封闭贫穷的小村子至今还实行人民公社制,分配以工分计算,生活来源主要靠在山坡上开挖出来的500多亩贫瘠的土地,主要劳动力一天的工分是4角6分钱。

    林强痛心的不仅仅是这里的贫穷,更让他难过的是,他发现全村基本上没有一个识字的人,村里的第二代身体健康强壮,小伙子个个能背着200斤重的东西在山路上跑,但都是文盲;第三代孩子可爱如山野里的花儿,但他们却像荒草一样重复着他们父辈的生活。

    晚上,林强躺在村保管室的一堆玉米棒上,久久不能入睡。

    林强曾是一名优秀的军人,在部队里入了党。当年,作为成都军区政治部的一名干部,他打破过全军田径十项全能纪录,受到过徐向前元帅的接见。脱下军装已经多年了,但他血脉里依旧流淌着军人的情愫,除了勇敢、坚强和不屈,还有一种对五星红旗之下的江河、山川、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人民深厚的挚爱。眼前,这个小小的“麻风村”让他心疼。

    “既然遇上了他们,我就有责任和义务帮助他们。要为他们建一所小学,孩子们只有插上知识的翅膀,他们才能飞出大山,改变命运,融入社会的大家庭。”林强说。

    4天之后,林强走了,留下了身上所能留下的全部东西。

    他直奔布拖县政府和县教育局,高大粗壮的汉子说到动情处掉下眼泪。人心相通,几天后传来消息,县政府决定从极为紧张的财政中拨款20万元,在“麻风村”建立希望小学。

    2005年9月5日,是“麻风村”最快乐的日子,这个村历史上第一所学校――林川希望小学开学了。学校只有一个班,34名孩子,从7岁到17岁――他们是村子里全部学龄少年,一个都不少。

    这一天,整个村子像欢庆盛大的节日,杀牛杀猪,每家每户都分到了肉、大米饭和土豆。大人们聚集在学校的周围,看着自己的孩子走进学校,眼睛里笑出了泪。

    这一天,被布拖县教育局聘为林川小学名誉校长的林强,带着他的3万元稿费和朋友资助的价值7万多元的物品来到村子。他亲手为每一个学生背上新书包,书包里装着水彩笔、铅笔和图书。他同时还带来了一面国旗。当鲜艳的五星红旗缓缓升起在学校的上空、升起在阿布洛哈村的上空时,每一个男人、女人,老人、孩子都静穆了,他们仰望着,久久地仰望着……

    这之后的日子里,学校成了“麻风村”的政治文化中心。上课的时候,村里的大人们时常静静地坐在学校周围,听孩子们读书,有时会走进教室,坐在孩子们中间,感受那一份快乐。

    林强要操心的事很多。县上派来的两名代课老师按当地规定,每个月只有200元工资,他决定自己来承担两位老师每月各800元钱的补助。34个孩子读书期间的午餐也由他出资解决,孩子们每顿午餐吃到的大米饭和酸菜汤,是全村最好的让大人们羡慕的伙食。他还组织村民为孩子们修建了体育场,里面有单杠、吊环、秋千、跷跷板等。

    每天清晨,太阳刚刚出山,“麻风村”一间间低矮、灰暗的茅屋里就会蹦出一个个带着鲜艳的红领巾、背着五颜六色的花书包、飞扬着灿烂笑脸的孩子,向村头的小学走去。

    学校,给“麻风村”的孩子们开启了一扇通往新生活的大门。

    “感谢党培养的好人林伯伯,我们能上学了!”还没有学会写字的孩子们,托老师把这句心里话写在了高高的山崖上。

1/2页
相关视频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