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冰花绽放在凉山之崖--记军转干部优秀代表林强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7月29日 08:59 来源:新华网

专题:林强十进阿布洛哈_CCTV.com新闻

    "你心里装着群众,群众就会把你当亲人!你为群众付出一点,群众就会为你贡献一切!"林强,此次中央媒体采访团远赴四川采访的主人公,一个怀着爱心,终日奔忙在路上的人。作为一名军人,他曾打破全军田径十项全能纪录,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5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1次受到嘉奖。作为一名四川省教育厅的部队转业干部,他先后10次徒步翻越海拔几千米高山,冒着摔下悬崖和被传染的危险,深入到凉山州布拖县乌依乡阿布洛哈村,帮助村里拓宽山路,与县政府一起为孩子们建立了第一所"林川小学"。他付出他的所有,尽己所能地为"麻风村"百姓改善生活。他的所作所为,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和信赖,淳朴的山里人自发地在通往康复村的山崖上刻上他的名字,喊出了"共产党万岁"的口号。他做了一个好人、一个军人、一个党员干部应该做的事情,他是全国千千万万军转干部的优秀代表。

    这是一个积极面对人生,热心帮助他人,从点滴小事中感受快乐的人。(新华网图片)

    新华网北京7月29日电(俞玮)"我心中有一朵花,不是初春的报春花和夏日山崖边的木兰花,也不是秋天林中的野菊花和冬天高山上的雪莲花。我心中的花,没有芬香,没有色彩,是无数冰晶凝结的冰花。"

    林强,53岁,现任四川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胡锦涛主席亲自批示的全国"军转干部的优秀代表"。他有着军人特有的品质--刚强、正直、时刻牢记群众利益、踏踏实实为人民服务,几十年来做过的好事不计其数;同时,他又有着鲜明的"林强特点",不愿被宣传、不愿作秀、只愿讲真话说事实,认为自己做的都是小事、是很平凡的事。

    "无论大家给我多高的荣誉,我希望我还是原来的我,是现在的我。我还是想多去做些小事,因为做这些事情我感到很快乐。"

    请让我们叫您一声"林爸爸"

    阿布洛哈村的村民们把通往村里的这条山路取名为“康复路”。(新华网图片)

    阿布洛哈村(即麻风病康复村)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乌依乡,全村现有67户村民共177人,其中麻风病患者46人。上世纪60年代,布拖县是麻风病的重灾区,为了防止病情传染蔓延,当地政府把麻风病人集中在一起治疗,修建了"麻风村"。这里三面环山,地势险要,村里物质条件极为匮乏,唯一的生活来源是在荒山石岭间开辟出来的500余亩广种薄收的贫瘠土地。村里不通公路,不通电,基本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2003年9月,时任四川教育厅体育卫生艺术处处长的林强来到布拖县调研,偶然听人提及乌依乡有个"麻风村",教育工作者的身份和摄影师的本能让他对这个村落充满好奇。他想前往看看,可竟然没人敢为他带路。直到2005年3月,在林强的努力劝说下,终于有一位当地的勇敢者带他进入了阿布洛哈村。

    去"麻风村"的路,是林强这辈子走过的最艰险的路。路不到一米宽,一侧是千米高的岩壁,另一侧是万丈深渊,稍不注意就会掉下山摔死。山路的坡度是呈70度的流沙坡,来回徒步行走要走7个小时,由于下坡惯性他的4个脚趾都淤了血。至今,这条路他已经走了10次,习惯了,然而,脚趾也变形了。

    与"麻风村"的第一次接触让林强深感震撼。"第一代麻风病人的年龄一般在50岁到80岁之间,他们治好以后会有些残疾,比如四肢变形、面部溃疡,看了很可怕。也正因为这样,他们即使治愈了也无法被山外人接受,只能永远地留下来,生儿育女。走近他们,你会发现他们的心地其实都很善良。"林强告诉记者,"看到他们生活的很苦,我很心痛。不过最让我难受的是,村里的第二代和第三代村民,他们的身体都很健康,每天可以背200斤重的东西在山上跑。然而,他们没有文化,基本上全是文盲。"

    回到成都后,林强的心一直牵挂着阿布洛哈村的村民。每天,走在从家到单位的马路上,他就会想为什么都市的路那么宽,而阿布洛哈村的路却那么艰险呢?那段时间,林强一直在思考自己能为村民们做些什么,怎么样才能让他们生活得更好?怎么样才能让那些天真的孩子插上知识的翅膀,飞出大山,改变生活,改写命运?这些问题不断盘旋在林强的脑海中。

    林强找到了布拖县县长,给他讲述了阿布洛哈村的情况。布拖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县政府要单独拨款为这么偏远封闭的山村建学校本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在林强的积极争取下,县政府从极为紧张的财政中拨出了20万元。"我了解到县里已经对'麻风村'的发展做了规划。我就想我应该加快他们的进程,首先我自己要尽力。我刚出版的画册可以拿到3万块钱稿费,我准备拿出来帮助他们。"

 

    这是当年林强捐助1万元用于阿布洛哈村拓宽康复路时,村民代表们签署的保证书。一个个手印代表着村民们感谢林强的心意。(新华网 俞玮 摄)

    2005年5月3日,学校破土动工。7月,林强第二次进村,他与村长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这条路你们不能走一辈子,我一定要帮你们把路加宽。"林强给了村里1万元作修路经费,现在,这条山路已经拓宽到了2米,好走多了。

    2005年9月1日,承载着阿布洛哈村所有百姓希望的"林川小学"正式开学,林强被聘为名誉校长。这一天,他把自己的3万余元稿费和朋友们资助共7万余元钱物全部捐给学校。他还特意从成都给孩子们带去了一面国旗。看到国旗飘扬在学校上空的那一刻,林强的眼眶红了。

    "那一刻,我感觉到了什么叫幸福。"

    孩子们喜欢叫林强“林爸爸”,因为他是他们最亲的人。这是林川小学的孩子们在记者本上写下的话――“我爱林爸爸”。(新华网 俞玮 摄)

    听到林强这句话后的两天,我在乌依乡见到了这所学校的2位老师和部份学生。最大的学生18岁,最小的6岁,同样都上2年级。和城里的孩子相比,他们皮肤黝黑,表情拘谨,只会说些简单的普通话,沟通起来也比较困难。

    "林爸爸,林爸爸",林强的出现让孩子们特别高兴,笑容不自禁地挂在他们的脸上。我赶紧把相机对准他们,镜头里,蓝天白云下,孩子们与林强站在一起,乌黑发亮的眼睛里散发出明亮的神采。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他们走出大山的未来。

    "亲爱的林爸爸,我是吉觉大地,你比我的父母更亲,没有你,我只能还在家放羊……把1看成树木,把7看成挖锄。"这是林川小学的一个孩子写给林强的信。

    "我爱林爸爸。"8岁的小女孩且沙么子作在我的本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了这一句话。

    2006年夏天,阿布洛哈村遭遇严重旱灾,不到年底就会断粮。林强得知情况后心急如焚。他拿出1万多元钱购买了8500斤大米送到了"麻风村"。那天,当村民们排队来领大米时,一位60多岁的老人拉起林强的手,含着眼泪说:"你就是我的爸爸、妈妈!"林强回答说:"我回家来了,这里是我的家。"

    "你心里装着群众,群众就会把你当亲人!你为群众付出一点,群众就会给你一切!"林强每次到阿布洛哈村时,村民们都想把村里最值钱的"牛"杀了来款待他,据说这是彝族的"最高礼仪",但每次都被林强制止了。上山下山时,村民们会让林强沿着山壁走,不顾自己的危险也要保护他的安全。淳朴的山民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回报他们心中最亲的人--林爸爸!

1/3页
相关视频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