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小小蓝藻何以掀巨浪 科研人员探索其治理方法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6月07日 10:07 来源:文汇报

专题:6.5世界环境日 CCTV新闻邀您共建绿色家园

    文汇报消息:蓝藻水华,不仅会将好水变成“死水”,而且其中微囊藻等有害蓝藻分泌的毒素已成了严重影响水质量安全的重大隐患之一,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危害。最近,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即将发表在水资源领域核心刊物《水研究》上的一篇论文,阐述了其中的危害。

    微囊藻虽小危害多

    全世界约70%的湖泊中分布有蓝藻,在蓝藻大家族中,不少是无毒或低毒的,但也有一些种类会分泌较强的毒素――微囊藻毒素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有趣的是,随着季节的变换,不同种类的蓝藻会分别“唱主角”,一旦轮到毒藻“上台”并引发水华,藻类衰亡时释放出的大量毒素就会直接或间接地毒害水中生物,甚至人类。

    据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专家俞顺章教授介绍,纯品微囊藻毒素的毒性与眼镜蛇毒相当(当然,自然界的微囊藻毒素被水稀释后不会有这么毒)。它是有名的肝毒素,实验证明,动物胚胎时期如果接触了它,就可能损伤肝脏。如果水中藻毒浓度较大,即便只是沾上皮肤,也会引起皮肤过敏、搔痒、发麻,甚至皮疹。

    研究表明,当这种毒素在水中含量超过1微克/升时,就会对肝癌有促癌作用。论文作者、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宋立荣告诉记者,微囊藻毒素可能通过食物链在水生物中富集,因此爆发微囊藻水华的水域,如果毒素浓度超过1微克/升时,不仅不适合作为人类水源,连其中的水产品也可能不适合食用。

    下月起藻毒素强制检测

    有人通过研究建议,当一升水体中的微囊藻细胞数低于1万个,处于安全水平,当数量达到21万就触碰了“警戒线”,高于120万个则拉响了红灯警报,万一牛羊饮用了这样的水,就有可能会中毒。

    微囊藻毒素已经危害到巢湖、滇池、太湖等我国多个大型湖泊。目前国家标准《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测定》已经由水生所负责制定,并于今年1月1日实施。而且,从7月1日起,微囊藻毒素检测将作为我国生活饮用水的一项强制性必检指标,以保证我国饮用水和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覆盖抑藻已初见成效

    被微囊藻毒素污染的水会有股土腥味,怎样去除水中毒素?“煮沸泡茶、麦饭石对去除毒素几乎没有作用。”俞顺章带领课题组作了大量实验后,得出这样的结论:活性炭、漂白粉都能消除水中90%以上的藻毒。

    打捞、投药,都不是长久的治藻良方。2005年,课题组在3000多平方米的鱼塘中尝试覆盖部分池塘水面,有了意外发现:覆盖了池塘1/3水面后,藻类数量下降了90%,池水变清了。俞顺章解释说:流水不腐,盖住的水面在抑制藻类光合作用的同时,也降低了水温,利用温差加强了池水的对流,等于改善了池塘中的“微循环”。不过,在面积更大的湖泊中应用,效果还有待检验。 (记者 许琦敏)

责编:赵旋璇

1/1页
相关视频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