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直通香港]香港:破解失业困局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6月05日 14:11 来源:CCTV.com

     
    [内容速览]几经波折的香港经济,2003年失业率高达8.7%,特区政府积极应对,中央政府鼎力支持,香港终于走出高失业率的困局。
进入[直通香港]>>

    CCTV.com消息(直通香港6月5日播出):点击观看视频〉〉〉

香港特首曾荫权很重视失业问题

开公司的陈少雄在“非典”过后生意低迷

香港人总是行走匆匆

    几经波折的香港经济,2003年失业率高达8.7%,特区政府积极应对,中央政府鼎力支持,香港终于走出高失业率的困局。

    21世纪初的香港,经济可谓波折重重。刚经历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又碰上“911”带给全世界的经济冲击,事隔没多久,“非典”又侵袭了香港,虽然香港打赢了这场疫战,但其对经济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于是香港政府推行了“技能提升计划”,前后累计有17万人次受惠。此外,还有“改善劳工市场”等多种措施,都直接解决失业问题。

    通过政府和多方面的努力,07年年初香港的失业率已经降到了4.3%。

    详细内容

    主持人: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香港经济的发展可谓波折重重,刚刚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又遭遇了美国9.11恐怖袭击引发的全球性经济低迷,而9.11的影响刚刚减退,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又侵袭了香港。尽管特区政府带领全港市民顽强抗击并最终战胜了这场疫病,但香港经济却再次遭受重创,一个前所未有的难题摆在了特区政府和香港市民的面前。

    陈少雄,一位土生土长的香港人,曾经在亚洲电视有限公司担任过导演,辞职后开始在商海打拼,开了一间自己的影视公司。谈起2003年春天的那场非典,陈少雄至尽仍然记忆犹新。

  陈少雄:那个时候最担心在香港笼罩着都是一个都怕得病,都怕感染,因为那个时候确实是太恐慌。

  这场疫情几乎搅乱了所有香港人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而非典过后,当时刚过而立之年的陈少雄却发现,他的事业突然陷入新的危机当中。

  陈少雄:你根本就打工也打不到,做生意也没生意,所以在那个时候是非常恐惧,简直就是说,一个人好像陷入了一个非常迷失了自我的一个境界。看不到明天

  当时陈少雄个人的经济状况并不景气,他手中的股票严重亏损,银行里每月的贷款也到期了,急需偿还。他不得不关闭了自己生意萧条的影视公司,想找一份和自己资历相当的工作,他的要求并不高,只要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能赚到钱就行。可是他很快发现,这样的愿望在当时居然变得很难实现。

  陈少雄:因为那个时候,不单是股票的问题,或者是业务的问题,甚至你不继续自己的业务生意也好,你尽管想跑出去打一份工,也没有多少公司能招聘你。

  他不得不改变自己的生活,找工作的标准也一降再降。对陈少雄来说,那是一段窘迫沮丧的人生经历。

  陈少雄:很多工作都不应该,自己不可能会去做的事情,那个时候也要去做,很低微的也必须要去做,然后再这个过程里面也不敢给家人知道,但家里面也有别的一些兄弟姐妹,也是面临同样一个环境,所以整个家庭里面,老爸老妈更不想让他们知道,孩子在面临着一个困难的过程。

  陈少雄的经历在当时的香港不是个案。连续遭受突如其来的打击,自身又面临着经济转型,使得香港经济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而更让特区政府担忧的则是一个在2003年不断攀高的数字――失业率。

  主持人:8.7%,这个数字在世界经济整体低迷的状况下也许并不醒目,但是对于香港这样充满活力的国际大都市来说,这样的失业率是“不能承受之重”。这个数字意味着有30多万香港人失去了工作,许多的家庭都在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压力。

  其实早在香港出现失业率高峰之前,特区政府就已经对这一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当时的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曾经公开表示,自己“做梦时也在想着改善经济和失业问题”。

  对于当时香港失业率的高企,特区政府给出了这样一个分析结果:排除受非典影响的因素,香港经济正面临全球经济化和知识性经济带来的挑战,加上香港的成本偏高,在与内地的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等原因,香港必须向高增加值路线发展,而经济转型则加重了就业压力。对于当时的失业人群,特区政府也做了结构分析:

  香港中文大学专家:不同行业,它的失业率是不一样的,在建筑业,它可能是10%,如果一般的事业经历级,大学生毕业了,一般它的失业率是2%左右,差不多比较高档的职业是全民就业的。

  香港特区政府的统计表明:当时就业不足率上升,主要集中于建造业、饮食及酒店业和清洁服务业。按教育程度分析,学历较高的员工失业的可能性一般会低于学历较低的工人;若以年龄划分,失业率最高组别是15至19岁的青少年,高达20%,另外40至60岁人群的失业率也超过5%。

  数据显示,香港的结构性失业问题严重。40岁以上的失业人口约占香港总失业人口的一半,低教育水平和低技术人士失业率居高不下,建筑业是失业的重灾区,而青少年的失业状况则更令人担忧。

  主持人:面对失业困局,当时的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曾经这样表示,“创造就业机会不是劳工局局长一个人的事,它是特区政府11个局长的责任,三个司长的责任,是特首的责任。大家一起努力才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对香港而言,学历和技能相对比较低的人士,一直是就业的困难人群。特区政府的应对措施就从这里开始着手了。

  2001年9月,特区政府开始推行“技能提升计划”,目标是提升低学历和低技能人士的竞争力,改善其就业能力。这项计划由最初的6个试点行业逐步发展到涵盖了24个行业,累计有超过17万人次受惠。

  陈少雄:新的机遇一来的时候,我们更有一个好的条件,去把那些机会,优先的把它抓在手,这个是我认为人的因素是最重要,

  改善劳工市场是特区政府推出的另一项措施,以此来创造更多的职位,吸纳新一批走出校门的年轻人。自2003年以来,香港已经创造了近30万个新职位,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

  此后,特区政府还陆续出台了改善营商环境以及推动旅游、创新科技、文化教育和环保行业的发展等一系列措施,并多次重申将把解决失业问题作为特区政府面临的最大挑战,而新增的就业机会也将更多地面向弱势社群。

  主持人:回顾香港回归十年走过的历程,每到香港的发展面临困境的时候,中央政府总会及时伸出援手,给予鼎力支持,这一次当然也不例外。2003年非典刚过,就在香港被高失业率困扰的时候,中央政府给香港送来了两份“大礼”。

  2003年6月29日,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正式签定《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协议,这项后来被称为“CEPA”的协议目标是逐步消除两地的关税壁垒,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香港与内地的经济合作得以加速和升级,香港的经济复苏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2003年7月,中央政府开通“内地居民香港自由行”,允许部分城市的内地居民以“个人游”的方式赴港观光,这项措施不仅为香港的旅游业提供了更多的商机,也为香港市民开拓了新的就业途径。

  曾经受经济不景气影响最严重的香港建筑业因旅游业再度转旺而率先受惠。从2003年开始,香港陆续兴建了约5万个酒店房间,这些项目创造了超过10万个建筑业新职位,而香港迪斯尼乐园、亚洲博览馆的建设和启用,则持续为建筑和服务行业注入了活力,新的就业岗位不断增加。

  香港中文大学专家:香港政府要突出一政策就是楼宇要维修,楼宇要维修就增加了很多就业的机会。尤其是带建筑业,这个方面。

  香港经济持续复苏,企业赢利状况进一步改善,很多企业开始扩张规模和增聘新人。不但年轻人求职变得更容易,有些企业还聘用年龄较高、学历较低的“边缘劳工”,使得部分一直难觅工作的人士重新进入劳动市场。

  专家:中央政府对我们的帮助也是很大,如果没有这个“自由行”和这个CEPA的话,单靠香港这个复苏其实是很难把这个事业推到这个地步。

  随着CEPA各项措施的逐步落实,以及内地开放“自由行”城市的不断增加,香港的市面开始转旺,就业状况也持续改善。2004年,香港的全年失业率下降到6.8%,2005年下降到5.6%,2006年继续下降到4.8%,根据特区政府统计处公布的最新数字,2007年1月至3月的季度失业率更是降到了4.3%,是8年来的新低,而就业人数则上升到346万的历史高位。

  经济转好带来了更多的创业机会,我们在故事开头提到的那位香港人陈少雄也东山再起了,他的影视公司重张开业,几年的打拼,他的公司已经在香港影视圈里小有名气了。

  陈少雄:它对我们小人物来说,对我们内心的心灵,那种刺激,那个振奋是非常重要的,原来我们不是孤儿……

  主持人:从2003年的8.7%到2007年年初的4.3%,在三年多的时间里,香港的失业率下降了一半,曾经让特区政府官员和普通的香港市民都感到”焦虑不安”的高失业率困局,终于逐步破解了。但是即使是在香港经济不断向好的今天,特区政府也一再发出警示,目前的就业形式不容盲目乐观,而行政长官曾荫权也一再强调,他施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为基层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结构性失业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新增就业人口又在大量增加,特区政府还要不断地应对新的就业压力。

责编:张璇

1/1页
相关视频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