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解放军报]平民学者方永刚的百姓情怀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4月05日 15:43 来源:
专题:[时代先锋]方永刚:他与真理同行

来源:解放军报

2月1日,方永刚从大连210医院转到北京301医院治疗,离开大连时部队官兵和群众为他送行的场面非常感人。 

  我是农民的儿子。每当想起生我养我的父老乡亲,我的感情就找到了归宿。

    ――题记?方永刚


    2007年2月1日,春寒料峭。黄海之滨,大连某机场。

    来自陆、海、空军部队的军人们等待着,身穿白大褂的医生、护士拿着千纸鹤等待着,白发苍苍的干休所老干部、街道的老大妈们等待着,胸前飘着红领巾的孩子们等待着……

    这是一支自发送行的队伍。今天,方永刚要转院到北京301医院治疗。

    “来了,来了!”方永刚从一辆面包车里走下,人们拥上前去。

    “方教授,保重!”军人们举臂行礼。“孩子,早点回来!”两名老大妈紧紧攥住他的手……

    这些人与他非亲非故,只是听过他讲课的听众,一些人甚至与他只有一面之缘。

    飞机跃上蓝天,牵引着记者的思绪:一堂课的魅力有多大?让人们念念不忘;一位军校教官的魅力有多大?让人们依依不舍……

    “俺们的方教授,说的都是农民心窝子里的话”

    说起“俺们的方教授”,大连旅顺口区双岛湾镇台山西村农民、村干部肖淑琴讲了一段动情的故事――

    “那年,上级提出俺们村不能再种苞米了,要种一千亩大樱桃。农民想不通,不种苞米俺们吃啥?整天吃樱桃?上级让俺们村干部做村民的工作,俺们也想不通啊,难死啦!”

    “就在俺犯愁的时候,方教授来俺们镇讲课,上来就说俺村种樱桃的事儿。方教授说,我们老家也种苞米,我小时候就是吃窝窝头长大的。靠种苞米,一辈子别想富,苞米一亩地能卖几个钱?种大樱桃就不一样了,一棵树顶几亩地。这就叫农产品产业结构调整。”

    “农民们又说,你城里人站着说话不腰疼,将来大樱桃卖不出去,还不是烂在家里?方教授说,优质品种就不愁销路,大连人吃不了,咱村的大樱桃还能坐飞机卖到日本、韩国呢!”

    “那咱就少种一点试试呗,为啥一种就是一千亩?听到村民们这样问,方教授又说,产业要形成规模才有效益……最后,方教授还跟镇上的干部说,农民种地,颗颗汗珠摔八瓣,哪能把钱往水坑里扔?干部不但要把道理讲清楚,还要尽量从科技上、资金上帮助农民。他建议,能不能镇上先给村民办小额贷款?”

    “听到这里,农民就乐了,大伙说看看俺们方教授,说的都是咱农民心窝子里的话!那天回家,俺的腰板挺得直直的。来到邻居家,一推门看见他家有人没去听课,俺就把方教授说的话学了一遍。他家人说,有这样的好事,千万别落下俺。俺说:谁叫你不听课,该!”

    那年,台山西村种上了漫山遍野的大樱桃。

    “多亏方教授懂得多,看得远。今年俺算了一下,起码能挣四五万元!”听说方永刚病了,肖淑琴眼圈红了:“今年樱桃下来,俺要挑个儿最大的,给方教授送到北京去,让他尝尝……”

    说起这件事,大连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大连讲师团团长王卫说:“方教授常说,一个学者掌握的真理再多,如果不能让群众感觉到真理的价值,就会让真理贬值。所以,他总是把党的方针政策与群众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让群众不仅看到眼前,更看到长远,一下子就说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因此他和老百姓有共同语言,是个群众欢迎的大众学者。”

    的确,进城20多年了,方永刚依然保持着农家子弟的本色。

    他的岳父回俊才教授,把自己的女婿称为“大俗人一个”。他记得,方永刚当新郎第一次和女儿“回门”,带的礼物不是名酒名茶,而是他家乡的粘豆包。他说,方永刚平时最爱吃的是蘸酱菜,每年春天逛早市,都要买点苦苦菜、小根蒜、蒲公英,回家津津有味地蘸酱吃。对自己的家乡萝卜沟,他从不忌讳,总是挂在嘴边上,说自己就是一棵“大萝卜”。他还有一套“理论”,说萝卜在蔬菜里的食用性和兼容性最强,可以生吃、凉拌、素炒、做馅,也可以炖羊肉、炖猪肉、炖牛肉、炖大虾,和什么都可以配菜……

    说到这里,老人似有所悟:“我这个姑爷,和什么人都说得来,确实有点‘萝卜精神’!”

    “他张口用不了三分钟,群众就知道他在说老百姓身边的事儿”

    2001年,方永刚在大连旅顺口区铁山镇讲课。一传十,十传百,很多农民都放下手里的农活赶来听课,过道上都挤满了人。

    “方教授啊,你说中国要加入WTO了,加入啥WTO啊,咱庄户人可别让它‘踢’着啊!”听着听着,一位农民喊了一嗓子。“是啊,咱种的粮食都不好卖,外国粮食进来更完了!”台下,顿时议论纷纷……

    于是,一场台上台下的对话开始了。方永刚问大伙儿:“咱中国盛产小麦,可是大家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小麦做面包掉渣吗?”“我们的小麦品种不行。”“对,中国进口的小麦,主要是优质特种小麦。国家是时时注意保护本国农民利益的。同时,我们中国农民也要科技种田、改良品种,这样才能在国际农产品竞争中展现我们农业大国的风采……”

    谈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中国农村经济带来的影响与党和政府采取的对策,方永刚一口气讲了一个半小时。

    课后,一位农民惊讶地问:“你这个教授,还知道小麦做面包掉不掉渣啊?!”一名坐在担架上来听课的80多岁的老人,拉着方永刚的手问:“孩子啊,你怎么会说农村话呢,你怎么知道农村这么多事情呢?”

    方永刚说:“老爷爷,我就是农民的孩子。北京替咱农民制定政策的干部祖辈也大多是农民,农民的孩子是不会让农民吃亏的!”

    那天,方永刚成了小镇的“大明星”。农民们说:“教授到俺家吃饭,再给俺说说!”渔民们说:“教授,今天俺们不打鱼了,想听你多讲讲!”

    这些年,每当面对台下听众一双双火热的眼睛,方永刚心中总在想:“现在有报纸、有广播、有电视、有网络,大家为啥还爱听我讲课?时间就是金钱,大家为啥愿意坐下来听我一讲半天?关键在于党的创新理论说的是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情,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因此,方永刚有一个执着的信念:如果说真理是璀璨的珍珠,实践就是孕育珍珠的大海。传播者应当善于把党的创新理论还原到群众的生活中去。否则,就成了蹩脚的复诵者。

    他有一种神圣的忧思:“不要小看这个事情呀,一个教物理学的教授讲课群众不爱听,群众不会怀疑电子绕着原子核转。讲政治理论的教授,你讲的东西群众不爱听,群众搞不好就要怀疑这个理论,这是天大的责任啊!”

    为此,每堂课前,他都要弄清楚听课对象是干什么工作的、大家关心的话题是什么,不少听众对记者说:“方教授张口用不了三分钟,我们就知道他在说老百姓身边的事儿!”

    为了这个“张口三分钟”,方永刚每次给学员上课之前15分钟,依然在互联网上查找最新信息。他到沈阳军区部队讲课,每到一地先问哪里有网吧。一名陪同他的干事纳闷地问:“您是教授,随便讲点什么就够我们学的,为啥还这么辛苦地查资料?”方永刚说:“我就怕你们都知道的事情我还不知道啊!”

    回忆起方永刚的讲课,大连轻工学院宣传部干部柳金红说,1997年方教授来学院讲世界文化竞争,正是《泰坦尼克号》热映的时候,他上来就从“杰克”和“露茜”讲起。大连市地税局干部吕滢说,方教授来我们局讲课,上来就说恭喜大家,今年大连市县域财政收入突破了30个亿,这里面有大家的贡献,一下子就拉近了和税务干部的距离。

    这些年,方永刚作为“大连论坛”的主讲员,对驻地大连的民情、社情更是了如指掌。他病倒后,大连市委书记张成寅到病房看望他,动情地说:“我听过你的课,你对大连各行各业的了解,不比我这个书记差!”

    “他虽然穿着军装,却总是很快就把自己融进各行各业的听众”

    大连造船厂,中国第一艘国产导弹驱逐舰的摇篮。

    一次,方永刚讲课之前,先对工人师傅们深鞠一躬,即兴讲了一段话:“我当了20年的海军,驰骋在祖国万里海疆的战舰,很多都是在座的工人师傅们一钉一铆建造的,你们用满是老茧的双手,托起了人民海军。现在,你们又在为部队生产更新更好的舰艇。战友们请我转告师傅们,在未来战场上,他们一定会开着你们生产的军舰勇往直前,用胜利的捷报回报师傅们的辛劳!”

    掌声响起,不少老工人眼里涌起了泪花……那堂课,方永刚讲的是《亚太战略格局和中国海军》。3个小时的课,工人师傅的心潮随着他的话语起伏。他讲到中国海军现代化战舰跨洋出访时,师傅们自豪地欢笑;他讲到中国海军与世界海军强国的差距,师傅们深深地沉思;他讲到造船业与国家整体实力和民族形象的关系,师傅们更是激情难抑、摩拳擦掌……

    “他虽然穿着军装,却总是很快就把自己融进各行各业的听众。”很多听众这样评价方永刚。

    理论工作者的生命力在于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方永刚常说:“我是农民的儿子,知道脸朝黄土背朝天是啥滋味。现在我不干农活了,却吃着农民种的粮食;不生产一根棉纱,却穿着工人纺织的衣服;我的工资,都是纳税人的贡献。想想这些,我的感情就找到了归宿,就从心底涌起一种倾尽自己的所能来服务群众的热望。”

    朴实的情感,让他的使命感更加厚重。每堂课一开始,他总是告诉大家:“我讲的什么地方大家觉得有疑问,马上告诉我,不用传纸条。”他说,不要小看群众提出的问题,他们常常一张嘴就问到点子上。

    2006年4月,方永刚到大连庄河市农村宣讲科学发展观。一开始,有个人就问:“科学发展观跟农民有什么关系?”方永刚说:“我也是农村长大的,我对农村比较了解。咱们这里的日子为啥过得这么红火?我认为,你们是取到真经了,这本真经就是科学发展观!”

    随后,方永刚就一口一个“咱农民”:“党中央为啥给咱农民送了一个‘大礼包’,免除了老祖宗延续了2600多年的农业税?咱这里的农民为什么能像城里人一样享受到社保、医保和养老保险这‘吉祥三宝’?咱农民为什么现在总爱说‘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这就是科学发展观里面说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大家说,科学发展观是不是咱农民的发展观?与咱农民的关系大不大?”

    方永刚话音刚落,那个提问的农民就站起来说:“教授,俺明白了!”

    在讲台下,方永刚从来不以教授自居而疏远群众。每次回家探亲,他都走东家、串西家,和乡亲们“拉呱”。遇到放羊的老人,他就蹲在路边,抽起老人的旱烟,问老人今年母羊又下了几个羊羔,地里的收成怎么样……

    如今,“老方家的永刚说……”已经成为萝卜沟乡亲们的口头禅,他们相信永刚说的话。

    “讲政治理论课,教员返场谢幕的谁见过?方永刚就能做到”

    方永刚讲课,课堂上掌声不断,笑声不断。他有个美称:“东北理论界的赵本山”。

    给城市职工讲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的脆弱性,他讲了一头驴的故事:我们老家农村有一家人有头母驴,一年下了一头骡子,这个骡子卖800块钱,这家人一年的日子就好过了。这家人就想,要是驴每年都下一头骡子,说不定还致富了呢。可是,第二年这头驴得病死了,这家人为了救驴花了不少钱,今后想要再养驴还得花钱,所以啊,这头驴又让这家人返贫了……

    给中小学生讲鸦片战争,他这样说:英国人来中国卖刀子叉子,中国大门关得“噔噔”的,英国就贩毒卖鸦片,结果又被林则徐在虎门一把火烧了。英国人赔惨了,照着中国大门“咚咚”开了几炮。道光皇帝还纳闷呢,这是谁打我呢?趴在炮台一看,哎哟,来了一群黄头发蓝眼睛的人……

    给农村群众讲“经济全球化”,他这样说:我们加入人家的经济俱乐部,就像跟人家打牌,必须得按照人家的规则出牌,底牌怎么扣、干不干“锅”、扣“大鬼”算多少分,都是人家说了算,不跟你讨论。所以,经济全球化是“双刃剑”,发展中有机遇,也有陷阱……

    说起方永刚的授课艺术,沈阳军区联勤部政治部主任隗学军感慨不已:“精彩的文艺演出,演员有返场谢幕的;讲政治理论课,教员返场的谁见过?方永刚就能做到!”

    “党的创新理论本身就是和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朴实道理,如果一番‘解读’反而让听众觉得‘陌生’了,就背离了传播的目的。”说到这里,方永刚对自己的角色有一个颇具新意的定位:“我要当一个群众喜欢的‘政治翻译’。”

    所谓“政治翻译”,在方永刚看来做的是一种“让人听懂理论”的工作。自己出身于农村,保持着群众喜欢的“草根语言”风格,但要把理论的精髓用生动通俗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还需要经过长期的摸索、锻炼。

    为此,方永刚孜孜以求。第一次给群众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永刚在家里搞了一次试讲,让当幼儿园老师的妻子坐在他对面扮演“听众”,修改之后,他又把研究中国语言文学的岳父请来“试听”。

    于是,他上课时,对于“和谐”的解读通俗又传神:“和,左边是禾,右边是口,有粮食入口就是有饭吃。谐,左边是言,右边是皆,意思是人人开口有话讲。引申意思就是人人就业,经济充分发达;人人畅所欲言,政治充分民主。大家说,这样的好日子谁不想过啊!”

    于是,在他的口中,党的创新理论既准确,又生动;既富有人情味,又洋溢着浓厚的百姓生活气息。在家里,每周和岳父一家会餐,饭桌上他也一边嚼着大葱蘸酱,一边纵论天下大事,岳父总是乐呵呵地说:“永刚‘广播电台’又开播了!”侄子侄女则管他叫“小喇叭”。

    2005年正月,方永刚回家乡过年。在三哥家的炕头上,他和乡亲们聊起了周边国际环境。当时,他表姐一个在外交部工作的儿子也回家过年。方永刚把他讲得连连点头,说:“你今天讲的这些话,在文件上很难找到,却完全符合中央的外交政策!”

    这年夏天,方永刚来到沈阳军区卫生技术干部训练中心讲课。中午吃饭时,他意犹未尽,又和几位领导在餐厅里讨论起来。厨师刘师傅紧贴着门口听,越听越高兴,忍不住打开一瓶珍藏十几年的山东景芝白干,也不征求领导意见,就斟满一杯酒走到方永刚面前,真诚地说:“方教授,敬你一杯酒,你讲的全是我们职工想听的话!” (解放军报 李选清 司彦文 武天敏 钱晓虎)

 

责编:多国丽

1/1页
相关视频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