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直通香港]一场地震引发的互联网风波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1月15日 14:20 来源:CCTV.com
进入[直通香港]>>

CCTV.com消息(直通香港):

一场地震引发的互联网风波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刚强,欢迎收看《直通香港》。今天我们的话题节目关注的是,一场地震引发的一次互连网风波。前些日子,我国南海海域发生的强烈地震,导致国际海底通信光缆中断,这个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比如说,MSN无法登陆;境外邮箱打不开;微软的官方网站也无法打开等等。香港作为中国面向国际的中转站或者说是枢纽,也不一例外地受到了冲击和影响,它的对外电讯甚至一度瘫痪。而今,香港的整个互联网体系已经恢复了正常,但是这件事件中对香港的影响以及香港作出的应对或许可以带给我们一定的思考。

    北京时间2006年12月26号晚上8点26分和34分,我国南海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导致了6条国际海底通信光缆中断,(中美海缆、亚太1号及亚太2号海缆、FLAG海缆、亚欧海缆、FNAL海缆)中断点在我国台湾以南15公里的海域,造成附近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和地区性通信都受到严重影响。

    一石激起千层浪,香港这个繁忙的国际大都市,一时间,乱了。MSN无法登陆;话音和专线业务受到干扰;国际互联网访问一度停滞;境外邮箱无法打开;通过互联网落盘的股民得不到准确报价;国际转账汇款业务及外资银行网银业务无法展开。

    香港署理总监 夏勇权:一次地震可以影响三百公里的海床,是非常罕见,所以这次造成这样严重,在电讯业来说是一个灾难。

    在香港,有很多跨国公司与总部是通过专线联系,断网事件使得多家外资公司与总部的专线联系中断。

    小王所在的企业就是这样一家公司,12月26号晚上,小王一直没有办法登陆公司总部的内部管理系统,而拨回总部的电话也一直无法接通。公司的研发部门原本是和总部的研发中心通过网络联系,形成一个虚拟的办公室,断网之后,由于无法沟通研发进展情况,设在香港的研发部门只能暂时停摆。

    一项约有4万人参与的网络调查显示,超过95%的网民表示生活与工作因光缆中断受到影响,其中58%的网民认为受到了严重影响。

    事件一经发生,抢修工作随即展开。但是受到余震影响,电缆修复工作遇到较大困难。其中一组海底电缆的首期修复工程可望在16号完成,其他受损电缆预计大部分修复工作在1月底前可以完成。

   地震引发网络冲击波 折射生活高度网络依赖

    到今天为止,海底电缆的修复工作已经进行了两个多星期。香港与海外的电话服务已经恢复正常,互联网服务也已基本正常,整个事件可以说是告一段落了。但是,不管是香港还是内地,在这场地震引发的网络冲击波中,折射出来人们对网络高度的依赖性不得不引起关注。当然我们不是要谈“没有网络怎么办”,在这个事件过后,我想更多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加强对互联网安全的保障。

    对于这次突发事件,香港有关机构紧急做出应变方案,将通讯分流到其他可以使用的电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灾害程度。

    事实上,中国的海底电缆发生故障已不是第一次。2001年,中美海底光缆曾被渔船走锚钩断,造成了通信中断。时隔6年,中国网民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以及这次事件的影响程度都不可同日而语。

    有网站发表题为“强震震塌现代网络生活”的文章,对这场冲击波反映出来的互联网安全保障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质疑。

    香港凤凰网发表文章(应该如何应对“网震”),认为完善通讯方面的应急措施尤其重要。紧急租用卫星电路、同其他电信运营公司联系选择迂回路由、或是采用建设周期最短的链接方式如无线方式建立起临时链接,这些都是可以尽快恢复通信的措施。3.地震引发网络冲击波 折射生活高度网络依赖性复通信的措施。

    香港八达通

    香港德辅道之一――海上街道

    香港有一条历史悠久的街道,它以第十任港督德辅的名字命名,这条连接香港中区和西区的交通要道,昼夜都响着有轨电车行走的叮当声。这条街有传统风格的老式海味店和中药店,也有朝气蓬勃的高楼大厦。从古老渔村发展为繁华都市的流金岁月,这条街都见证着香港的成功和魅力。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连续给您介绍这条古老街道上的风华,今天我们先带您走进海上街道。

    清晨,一辆在街头行驶着的有轨电车,发出“叮叮当”的声音。每天早晨,这条街道都在电车驶过的响声中醒来,一个世纪,从未间断。然而,翻开香港1854年之前的城市地图,我们惊讶地发现,今天电车行驶的道路,当年竟是一片汪洋大海。那么,在过去的一个半世纪里,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让这个城市有了如此大的变化?这条本来不存在的道路,又是怎样出现的呢?

    1854年的香港,土地严重不足,为了缓解土地紧张,当时的第4任港督宝灵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策――填海。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宝灵海旁西和宝灵海旁中终于浮出了海面。这2条道路,就是今天德辅道的前身。然而,由于部分英商的反对,这2条道路修建完成后并没有全线贯通,之间仍然相隔着几英里长的海岸。

    1887年,第10任港督德辅走马上任。当时的香港,土地依然贫乏,经济发展受到极大的制约。为了解决这一现状,德辅决定将填海计划继续进行下去。

    1904年,宝灵海旁西和宝灵海旁中终于全程贯通,成为连接香港中区和西区的交通要道。为了纪念已经离任的港督德辅,人们将宝灵海旁中改名为德辅道中,而宝灵海旁西则改名为德辅道西,合起来称为德辅道。

    这时,距离香港第一次填海,已经过去了整整50年。

    历史学家 林云峰:德辅道,它都是不同的时段填海回来的,所以这些建筑的发展呢,也反映了香港在过去一百多年,一步步的发展。

    今天的德辅道,早已成为香港最具有特色的街道之一。也是连接香港西环、上环和中环的一条主要干道。在这条充满着古老和现代风味的街道上行驶着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双层电车车队,只花两元港币就可以随意乘坐的电车,承载着一代代香港人不断向前的精神,悠然驶过。

    林云峰:原来香港的海岸线,就是我们电车走的那一条道路。

    每个早晨,德辅道都在电车的叮当声中醒来,一个世纪从未间断,电车早已成为德辅道最生动的风景。

    电车从位于西环屈地街的电车总站发出,在德辅道上穿行。乘坐电车游览德辅道,已经成为每一个香港游客必不可少的活动。但很少有人知道,早期的香港电车正是随着德辅道的贯通而正式投入运营的。从电车公司保存的老照片中我们发现,当年电车的第一位驾驶员,竟然是电车公司董事长的夫人,而一路负责打铃报站的,是她年少的儿子。

    香港著名收藏家郑保红先生,对电车有着深厚的感情。

    郑宝鸿:我在中环长大,很多时候母亲父亲带我到德辅道购买东西,看电影、吃东西,我工作的时候,德辅道,有很多家大的银行,我也要到那个银行去办公,所以我对德辅道充满感情,尤其是很多时候我又乘电车,电车就令我想起了德辅道。

    今天的香港,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和巴士、地铁比起来,摇摇晃晃、慢慢吞吞的电车,显然已经赶不上香港的节奏。但这种来自英国的老式交通工具,依然拥有蓬勃的生命力。

    除了大批游客的乘坐外,很多香港市民,也会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登上电车上层,在丁丁当当的车铃和车轮摩擦铁轨的“隆隆”声中,放松一下自己绷紧的神经,香港人称之为“游车河”。

    坐在古老的电车上,从位于西环的电车总站出发,一路上可以看到怎样的景色呢?我们拭目以待着,敬请关注下香港德辅道之二――海味街。

    精彩香港行

    小小飞行队

    香港一向注重对青少年的培养,有很多组织和团体在青少年的成长中,提供非正规的教育和训练活动,培养青少年的服务精神、团队精神。从今天开始,我们的节目将向大家介绍一系列的香港制服团体。这个团体在香港有着悠久的历史,对香港青少年的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先带您走进其中的一个制服团体――香港航空青年团。

    一身淡蓝色的制服,制服上缀着闪亮的雄鹰图案,这就是香港航空青年团给我们留下的第一印象。这个是在三十五年前由一群热爱飞行运动人士共同创立的制服团体,主要是通过严格的纪律训练、交流活动和社会服务,培养团员成为优秀领袖和良好公民,并且为香港培育航空人才。周日的早上,我们来到了九龙城宋皇台道香港航空青年团的总部,和这群通身洋溢着青春气息的队员们一起,开始了一天的训练活动。今天队员们要上的第一课就是直升机飞行体验。

    航空团里的3900名12到21岁的队员都会接受渐进式训练,从简单的航空理论教育、领袖培训到步操及纪律礼仪。而今天的直升机体验飞行,就是为了让队员籍翱翔蓝天引证课堂中汲取的航空理论。半年前加入航空团的这两个小姑娘今天第一次参与飞行体验。

    航空青年团见习学员  张佩英:昨天晚上睡不着。很紧张,不知道坐直升机是怎么样的感觉,很兴奋,也很开心。

    记者:你的感觉呢?

    航空青年团见习学员 林佑达:先前没坐过,感觉也很新鲜。

    兴奋归兴奋,上机前的安全工作一点都不能马虎。在起飞前,学员必须熟练掌握安全知识,做好每一个安全措施,我们这些新手也穿上了救生衣。

    记者:在救生衣的右边,里面有个口哨,如果你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吹口哨发出求救信号。在救生衣的左边里面有个氧气瓶,如果有什么情况发生,你可以拉动这个红绳,整个救生衣就会充气。现在上机前的准备工作就做好了,我们可以上机了。

    在恶补了一堂安全知识课后,我们终于登机了。

    记者:在系好安全带后,你还要带上这个耳罩。因为在直升机上噪音是很大的,耳罩可以很好的保护我们的耳朵。现在我带上这个耳罩后,基本上是已经听不到外界的声响了,很安静。

    我们的飞行之旅开始了,当天的阳光格外灿烂,从高空俯瞰香港,如絮的白云下,蔚蓝的大海中,一片秀美的群岛景色。虽然直升机的颠簸让人稍有不适,可也没有影响学员们好心情。

    航空青年团见习学员 张佩英:在起飞的时候,有一点离心力,就很紧张,不知道会怎么样。但是在飞行的中途,看到景色很漂亮,很开心。

    航空青年团见习学员 林佑达:我们都拍了很多照片。

    记者:航空青年团每个月都会给110名学员,提供每人20分钟的飞行体验,培养他们对飞行的兴趣。

    结束了上午的飞行体验,我们又来到位于将军澳的航空青年团遥控模型飞机基地,另一组队员正在这里进行遥控模型飞机训练。

    记者:如果你以为让我身后的这些遥控飞机上天,和你小时侯玩的遥控玩具一样简单,那你就大错特错了。看看我手里的遥控器,上面密密麻麻复杂的按扭是不是让人有些头晕?不过,飞翔的感觉还是让很多年轻人参与其中。

   航空青年团一等学员 彭溢恒:我在电脑里面的模拟器练习了差不多3.4个月,然后用真正的模型飞机学习了差不多一年。

    在航空青年团里,晋升资格不靠年龄和资历,靠的是能力。没有顽强的意志力和认真的学习,通过见习学员的测试都是件难事。

    航空青年团行动及训练助理 姜卓浩:今年我们大概招募了900,接近1000人,但是有大概50%的团员不能够接受我们严格的训练,都退伍了。

    李苑琳是今年团队中获得滑翔飞机奖学金的唯一一位女孩,再过不久她就要去新西兰学习滑翔飞行,不过在加入团队初期她也是吃了不少苦头。

    航空青年团仪仗中队学员士官长 李苑琳:我是在年纪比较大的时候才加入这个团队,那个时候有些年龄比我小的人,但是因为他们(在航空团)的经验比我多,我做的不好的时候,也会被比我小年龄小的人骂。那些感觉真的不好,因为我想我这么大了,还要给一些比我年轻的人骂,但是再想一想,其实他们也是想我们好,想我们学更多的东西,所以现在已经没有不好的感觉了。

    航空青年团行动及训练助理 姜卓浩:这些孩子通过我们的培训,使他们的纪律性、动手能力、领导能力得到锻炼,这对他们未来的工作生活很有帮助。

    航空青年团仪仗中队学员士官长 李苑琳:在参加航空青年团以后,我越来越喜欢飞翔的感觉,所以我打算在我毕业后在航空方面继续发展。我想做一名航空交通管制员,可以帮助控制在天空上的交通,我觉得这个工作很重要。

    短短一天内,队员的青春活泼,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言谈举止间,给人以有教养、懂礼貌、大方得体的感觉。听到称赞他们的制服漂亮,小姑娘会甜甜地一笑说“谢谢”;就餐时,他们会齐声喊“开始吃饭”。时时处处,体现出一种和谐合作的团队精神。晚上是团队一年一度的“鸣金收兵”仪式,表示全年团队活动暂时告一段落,队员们也会相互交流总结这一年来的得失。在庄严的歌声中,队旗徐徐降下,晕黄的灯光映射着一张张青春的脸庞,祝福来年他们的梦想一路展翅飞翔。

责编:赵巍

1/1页
相关视频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