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12月04日 18:20 来源:
从“良好开局”迈向“又好又快”
――写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夕
新华网北京12月4日电(记者 贺劲松、张旭东、刘铮)时临岁末,2006年中国经济工作已进入“收官”阶段。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决定,近期将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十一五”开局之年的经济工作,对明年经济工作进行部署。
如何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明年的经济工作着力点将会放在哪些方面?这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
“两高一低”写就“十一五”良好开局“成绩单”
12月1日,沪指收盘站稳2100点。北京居民小齐心里美滋滋的,他购买的博时基金两个月时间净值增长了20%。今年以来中国股市连续走高,沪指11个月攀升了920个点位,不少像小齐这样的投资者尝到了“牛市”甜头。
股市这支“晴雨表”反映了中国经济的活力。“高增长、高效益、低通胀。”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用这9个字,概括了“十一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运行的突出特点。
一组组喜人的数据写就2006年中国经济漂亮“成绩单”:前三季度经济增长10.7%;前10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30.1%,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仅上涨1.3%。
据中国人民银行初步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将超过10%,物价上涨将在1.5%左右。继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跃升至10%平台后,将实现连续四年两位数增长,而物价依然保持低位运行。
好的经济形势来之不易。今年以来,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投资和货币信贷增长过快等问题,中央适时、有针对性地采取了收紧土地供应、清查新开工项目、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多项宏观调控措施,有效防止了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确保中国经济列车稳健运行。
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进一步得到解决。在3397亿元的中央财政资金等多项惠农政策支持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局取得重大进展:农民自今年起终止交纳农业税;前三季度粮食生产再获好收成,夏粮总产量1138亿公斤,同比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762元,实际增长11.4%。
国家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今年前10个月,全国财政收入达到33423亿元,同比增长25.1%,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了坚实的国家财力基础。
与此同时,过去几年一直制约经济发展的煤电运瓶颈明显缓解。今年用电高峰期间,全国拉闸限电条次和损失比去年同期下降九成以上,直供电厂存煤保持在15天以上的正常水平。国家统计局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大中型工业企业不再将“能源紧张”列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伴随着经济持续平稳增长,中国经济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上升:经济总量在全球位次已上升为第四,对外贸易总量全球第三,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15%。商务部预测,今年全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将超过1.7万亿美元,增长20%以上。中国,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伟认为,中国经济今年的上佳表现,不仅继续延伸了此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通道,更为“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扎实基础。
“从增长速度到物价指数,从工业到农业,从财政收入到外贸进出口,2006年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说。
积极应对“过快过多过大”三大突出问题
形势稍好,尤须兢慎。2006年中国经济虽亮点频现,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更需要我们冷静分析,积极应对。
中共中央政治局11月30日召开的会议提出,在当前的好形势下,我们必须看到,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突出矛盾虽有所缓解,但基础还很不稳固,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体制机制不完善等深层次矛盾还没有根本解决。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要重点解决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的问题,使之平稳收敛,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投资反弹是上半年出现的突出问题。经过对新开工项目的全面清理和督查,城镇投资增长率已经从6月份的33.7%回落到10月份的16.8%,但在建项目规模偏大的局面一时难以扭转:截至10月底,城镇5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累计24.9万个,计划总投资19.4万亿元。当前投资惯性较强,投资冲动的体制性、机制性原因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一些地方投资冲动依然强烈。
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给宏观调控带来一系列挑战。商业银行在超过10万亿元的存贷差余额和提升资产收益的双重压力下,放贷的能力和愿望强烈。前10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已约2.78万亿元,使年初预定新增人民币贷款2.5万亿元的政策目标落空。从目前信贷结构看,新增中长期贷款大幅上升,短期贷款迅速减少,新增贷款主要流向固定资产投资领域,资金追逐投资的热潮依然不减。
贸易顺差仍在扩大,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加剧。前10个月,中国贸易顺差累计已达1336.2亿美元,远远超过去年全年1019亿美元的水平。外汇储备不断攀升,余额已约1万亿美元,这不仅挤压了货币政策操作空间,而且使对外贸易和汇率政策压力越发加大。
高耗能工业在前三季度继续膨胀,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更加大了资源环境压力。前三季度经济增长为10.7%,而煤炭和电力生产增速分别为11.7%和12.9%,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攀升,实现全年节能降耗减排的任务难度加大,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亟待稳固。
“这些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实际上是中国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的反映,是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的反映。对这些问题必须清醒认识,主动应对。”经济学家易宪容说。
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007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重要一年。中央已明确提出要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促进经济工作从“又快又好”迈向“又好又快”,成为明年经济工作的一大亮点。“好”在“快”前,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思路将更重视发展质量和效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约用地将会放在更突出的战略位置,并强化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指标的约束。
在宏观经济政策上,明年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这意味着“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不会有大的调整。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三季度例会也提出,下阶段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巩固宏观调控成果,加强各项宏观政策的协调配合。
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强化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明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数据显示,我国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已从上世纪80年代超过62%下降到今年前三季度的51.1%,居民消费率也从1991年的48.8%下降到2005年的38.2%,均为历史最低水平。
“内需不振,是这几年中国经济中存在的一个深层次问题,当前必须首先启动消费。”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说:“目前,经济过多依靠贸易和投资拉动,其带来的负面影响越发突出。”扩大居民特别是农民和城镇中低收入者的消费,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将成为内需能否扩大的关键所在。
在顺差不断扩大,外汇储备攀升至约1万亿美元的背景下,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突出。加快推动外贸和外资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促进进出口贸易逐步趋于平衡,由此也成为明年经济工作的紧要任务。
看病贵,上学难、学费高……这些百姓身边事,与社会安定和谐密切相连。中共中央政治局11月30日召开会议部署明年经济工作时明确提出,务必在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上有新举措,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取得积极进展。专家们评论说,新举措的实施必将进一步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得民心,顺民意。
发展未有穷期,奋进永不言止。面向新的一年,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断在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上取得新的成效,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召开党的十七大创造良好环境。
“开局”大考:两个约束性“硬指标”能否实现
“十一五”开局之年:奏响资源环境发展和谐乐章
“十一五”开局年改革启幕 改革不断向纵深拓展
“十一五”开局之年 中国经济稳步前行
责编: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