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面对面]孔祥瑞:蓝领专家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11月06日 13:39 来源:CCTV.com
进入[面对面]>>
专题:蓝领专家――孔祥瑞




  CCTV.com消息(面对面):一位普通的码头工人,却拥有两项国家专利和一百多项技术创新。尤其是工人,自己要创作点自己的成果,特别高兴,他只有初中文凭,却培训出了一批批大学生骨干。在一些理论上,我跟大学生可以较量。三十多年的一线经历,一位蓝领专家的心路历程。我们的苦吃得太多了,累受得太多了,汗流得太多了。

  记者:对这个东西感兴趣吗?

  孔祥瑞祥瑞:我走那儿,那个缝我都害怕。

  记者:您为什么还有时间进行各种各样的创新。

  孔祥瑞祥瑞:我的收入,我们大家职工的收入是不一样的。

  记者:什么眼神?

  孔祥瑞祥瑞:那意思就是你不懂,瞎喊。

  记者:怎么看待工人这个职业?

  孔祥瑞祥瑞:咱们工人有知识、有技能、才能有力量。

  孔祥瑞祥瑞1955年出生于天津;1972年在天津港参加工作;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全国劳模 优秀共产党员;现任天津港煤码头公司操作一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

  在天津港码头高大的设备面前,即使是身高已经达到了一米八几,孔祥瑞祥瑞祥瑞仍然显得矮小。但正是这个貌不惊人的码头工人,却让眼前的这些高大设备服服帖帖、正常运转。在参加工作的三十多年时间里,孔祥瑞祥瑞祥瑞先后创造了一百五十多项科技成果,创造了84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蓝领专家这个称谓可以说叫响了整个天津港。

  记者:这个就是您平时工作的地方是吧?

  孔祥瑞祥瑞:对。

  记者:是个什么样的工作流程呢?

  孔祥瑞祥瑞:从那个蓝塔,那儿有一个蓝色的房子,看到了吗?

  记者:看到了。

  孔祥瑞祥瑞:那边不是有一个黄的吗,从黄的来到这儿以后,到塔再到我这儿,顺着皮带看到了吗?

  记者:上到哪儿去了?

  孔祥瑞祥瑞:上到最高点那个滚筒,看见滚筒了吗?

  记者:看到了。

  孔祥瑞祥瑞:下来以后再到皮带大臂上,顺着皮带大臂就都对上这一个煤山了,一个一个煤山头就出来了。

  记者:然后呢?

  孔祥瑞祥瑞:你看大斗了吗?大斗子,那叫取料机,对好以后,我们把这些货转上船怎么装,他拿这斗转,把这个煤通过这个斗翻到下边这条大臂上是皮带。

  记者:船在什么地方?

  孔祥瑞祥瑞:船在这儿。装船机,正装着呢。

  经过天津港煤码头的所有货物,都是通过画面上这些现代化的系统传输设备,源源不断地装上货船,被运往世界各地的。而孔祥瑞祥瑞所在的天津港操作一队就是负责这些庞然大物的正常运转和维护主要力量。一个月前,孔祥瑞祥瑞的又一个新技术刚刚申请了国家专利,这项技术在一年里已经避免了两次重大事故的发生。

  孔祥瑞:看这条皮带了吗?这条皮带是我们这台设备的整个供电的。着是胶皮的这条皮带。里面完全是六千伏高压电缆。它通过电传输到设备上,设备所用的动力完全靠它的供电。

  这个电缆在冬天下雪的时候,这上面是不是有一层雪。你看这条线 你看这条线多长,这么长,上面有一层雪。甚至来讲雪还没等化了就冻了一层冰了,冻了一层冰以后,我这个设备走的时候需要把这个电缆缠到这里边去,是不是它增加直径以后,又有冰,又有雪以后,缠着缠着它就缠不开了,就要掉下来对不对?掉下来以后掉到什么地方。这么多地方一磕这条电缆就得断。这条电缆保护不了,这条电缆八十多万人民币,而且还是进口的。所以呢我通过这种情况,我在上边,你看着了吗?这有两个压轮,上面加一个压轮,压轮一个是防止它不出来,第二个一碰压轮下边有一个小黑疙瘩,蓝色的,只要我一碰它这设备就停了。

  记者:这是您想出来的办法?

  孔祥瑞:对想停就停了。

  17岁少年,离开学校,挑起家庭重担。

  孔祥瑞:当时一心一意我就想参加工作挣钱。

  三十多年前的天津港是什么样子?命运给孔祥瑞祥瑞怎样的安排?

  孔祥瑞:我当时我都不敢靠那玻璃,也不敢站,我怕一倚玻璃,玻璃碎把我掉下去。

  被人们称为蓝领专家的孔祥瑞祥瑞其实只有初中文化水平。1972年,17岁的孔祥瑞祥瑞初中毕业,尽管成绩优异,但他还是放弃了继续读书的机会,准备参加工作。

  记者:您为什么上到初中就不上了。

  孔祥瑞:家里条件不好,当时我父亲身体不好,我们家整个一个,全家七口人,就指我父亲在天津卷烟厂工作,不到七十块钱,全家就这点收入。

  记者:当时你有什么其它的选择吗?

  孔祥瑞:我没有选择,我当时一心一意我就想参加工作挣钱。

  记者:不想念书吗?

  孔祥瑞:我想帮助我父亲,把这个家的困难承担起来。

  记者:我知道您家里还有其他的孩子,底下还有两个妹妹两个弟弟 。

  孔祥瑞:都小啊!

  记者:当时他们都多大?

  孔祥瑞:太小了,我参加工作17,我最小的妹妹还不到七岁。

  记者:当时初中毕业以后,有没有很多的选择摆在你面前。

  孔祥瑞:那阵是学校给分配,当时分配的时候我们班主任给我叫去了。他说:“孔祥瑞,你下午一点半到学校来一趟。”来一趟以后,你分配到天津港,那时叫塘沽新港。

  记者:知道来干什么吗?

  孔祥瑞:不知道。

  塘沽新港就是今天天津港的前身,当时的条件十分艰苦,还处在主要以人力肩挑背扛的时期,装卸工是最主要的工种。就在孔祥瑞祥瑞到来的那一年,天津港从匈牙利进口了三台老式门吊机,这三台门吊机是当年最先进的设备,根据分配,孔祥瑞祥瑞成了天津港第一批门吊机司机。

  记者:对这个东西感兴趣吗?

  孔祥瑞:当时我对这个一点印象也没有,我就认为这么高,得爬到十几米高的地方,最高的时候得20、30米,我当时上去,我记得最清楚了,我师傅带我上去以后,说,到这儿来了,你跟金师傅学徒,我说您好,一看我这人也小,爬门吊以后,原来我小时候,走我们天津的解放桥,它那个桥有木头板,木头板就是搁着缝,我走那儿我都不敢走。走那个缝我都害怕。

  记者:晕高啊?

  孔祥瑞:对,我走那我都不敢走。后来我爬那个门吊的时候,都是两个小圆滚棍,往上爬,上去以后,到了操作车,一进去,四面全都是玻璃,这么高,我当时我都不敢靠那玻璃,也不敢站,我怕一倚玻璃碎把我掉下去,我当时就是在后面站着,我要不就坐着,要不就站后面,我不敢往前面去,有时候我师傅让我擦前面的玻璃,我不敢擦。

  初次接触门吊机的孔祥瑞祥瑞对这个完全陌生的大家伙很不习惯,他甚至打起了退堂鼓,这一切都被他的师傅金贵林看在了眼里。

  金师傅:当时天津港设备不是太好,条件不是太好,不太稳定。有点不很想在这儿干的意思。后来做工作,一个是学习好技术是自己的本事,将来的话到哪儿没技术不行,另外港务将来肯定是越来越好,后来思想基本稳定了,稳定以后工作就比较踏实。

  孔祥瑞:这个东西,当时是特别的困难,我特别害怕。我记得最忘不了,难得的,我师傅个儿可能是一米九几吧,我师傅那两大手也大,我手攥那把特别紧张,自己跟自己较劲,我师傅两大手,把我的手给把住了,就是练那个动作,把那个门吊机的整个动作就练。

  经过师傅手把手地教,孔祥瑞祥瑞的双手逐渐适应了操作杆,熟练掌握了门吊机的操作技法。上学时,孔祥瑞祥瑞就是一个爱琢磨的学生,当了门吊司机后他又对门吊机的说明书发生了兴趣,那些一般司机不会去看的东西在孔祥瑞祥瑞手里成了宝贝。

  记者:开这个塔吊有很多的技术含量。

  孔祥瑞:技术含量倒没有太多,主要就是把量掐好。

  记者:熟练工种吗?

  孔祥瑞:熟练工种,汽车是掐左右量,门吊是掐高低量。

  记者:既然是一个熟练工种,为什么要在技术准备上做这么多的准备工作?

  孔祥瑞:我想知道是什么原理,第二这个设备一旦要坏了,出点毛病,咱就没办法。

  记者:为什么想到责任之外,再去研究它是怎么运转的,包括它坏了怎么维修,为什么要想到这些,感兴趣?

  孔祥瑞:我永远忘不了我师傅说这句话,这句话我是从30多年前得到的“艺多不压身”,我师傅就是讲,咱们现在设备坏了,自己能修,我们就是要,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别人会了,不如自己会。

  记者:当时作为一个初中毕业生,十来岁,不仅要开,而且还要修,当时会不会,困难在什么地方?

  孔祥瑞:我记这个本,我就怕我师傅说我笨,怕人说我苯,我当时来讲,从年轻的时候,我的脾气就是特别的要强,

  这些都是孔祥瑞祥瑞的工作笔记,从参加工作以来,孔祥瑞祥瑞就习惯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记录下来,多年以来,他已经记满了十几本工作笔记,专业技能大幅提高,也逐渐由学徒逐渐成长为班长、队长,开始独当一面。虽然上学、读书一直都是孔祥瑞祥瑞多年来的梦想,但是巨大的家庭压力却让他没有任何的选择余地,1986年父亲去世后,孔祥瑞祥瑞成了家里唯一的顶梁柱,那时候的他把上学读书的想法抛到了脑后,眼里只有一个目标:挣钱养家。

  孔祥瑞:从1986年到1990年那阵,我当时说过这句话,你让我当总经理,我都不去,还上学去,何况没有机会上学,所以那阵就是,天津港实行计件工资,职工多劳多得,那时候大家都挣30、40块钱,我已经突破一百块钱了,就是这么大的比例,职工挣70、80块钱的时候,我的计件工资干到200来块钱,我那阵最清楚,我妈妈那儿没有钱了以后,我口袋里还有仅仅两块钱,到月底还有一天半的时候,粮食也没有了,我给我妈妈两块钱,我妈妈买了包子,还买了面,买了菜,我们包的包子吃。当时给我老娘那两块钱,跟没有这两块钱,就不一样,所以我跟你讲,别人上学再好,再好我也不能去,我必须当时又当爹,又当哥,我当时责任最大。

  记者:像这样的经历,应该说是让自己钱挣得越来越多,使自己家庭生活条件渐渐好起来是最大的追求,您为什么还有时间进行各种各样的创新,比如说还有工夫去钻研,有那么多的工夫吗?

  孔祥瑞:当时我的想法,设备不能坏,设备坏了,大家收入就少了。

  记者:因为它慢下来了,你就没法计件了。

  孔祥瑞:对啊!你比如说这个月我们干了一百万吨,跟干一百五十万吨,跟八十万吨的收入,我们大家职工的收入是不一样的。

  记者:谢谢你说出这么坦白的理由。

  孔祥瑞:所以来讲,我想职工这条船,好比我干二十条船和干十五条收入不一样的。大家这个生活水平靠什么提高?那阵儿我挣钱最多多时候,有时候那达到一百七十多块钱,他们有时候拿个六七十块钱,六十多块钱,我拿一百七十多块钱我当时拿家里以后。

  记者:那是什么年代?。

  孔祥瑞:那阵是1988年,1989年。

  记者:这个工资当时属于?

  孔祥瑞:属于天文数字了,当时干得最好的,天时地利人和,设备也不坏,大家干劲也多,而且我自愿吃饭,我刚从设备下来,我自愿上去替你,而且我们队长忙完工作以后上去,设备不停人停,叫他下来吃饭,他赶紧吃,吃两口喝点水,差不多设备不停,差不多,我再上去替别人,就是这样吃饭,我们天津港叫吃饭不停工。

  为了保证设备的完好和生产任务的完成,孔祥瑞祥瑞带领全队队员组成技术攻关小组,不定期地组织业务学习和技术研讨。

  孔祥瑞:我在队里包括我自己有那么一个学习方式,叫自助餐学习,不搞大锅饭,我们培训也好,我们自己学,缺什么学什么,针对性学,比那个什么都学,什么都看强。

  记者:就是用什么学什么。

  孔祥瑞:对,用什么学什么,就是自助餐,我喜欢吃什么,我需要什么,我选什么,而且专学专用,对我们的设备,对我们的企业的发展尤其对自己在工作当中顺手,干起工作来特别特别顺,我讲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我们队有一个专门攻关的诸葛亮会,每个星期五就是开诸葛亮会,我说咱们都是臭皮匠,都是工人,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咱们多少个诸葛亮,我们星期五把所有的设备存在的问题大家集思广益。

  在孔祥瑞祥瑞的带领下,他的团队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的技术革新,所管理的设备完好率达到98.7%,使用率达到87.5%,位列全国港口之首,这项纪录至今都没有其他港口能够超越。

  记者:你想出来的创新,你有没有因此得到更多的奖励?

  孔祥瑞:获得大的项目,确实给我们奖励,给我们六千块钱。

  记者:就六千块钱,但是你给他们创造的是六千万也许是。

  孔祥瑞:我觉得你要是不搞,不搞这些东西,生产受影响,是大家利益也受影响,职工利益也受影响,企业利益也受影响,我们要搞了以后呢,企业得效益,职工也受益,当时好像我们也没想,想干完以后,非得给奖励,不给奖励就不干了。当时我们这样想,我们的目的就是一个,职工的汗,不能白流,大家不管是冬天三九天,还是夏天三伏天,在高温40、50度的大烤箱里面抢修设备,冬天多冷就在冰柜里抢修设备,我当时改造这设备。我当时就这意识,今天我们吃得苦吃的太多了,受累受得太多了,汗流得太多了,我们能不能把这个局面改变了我们不在流汗了。

  妻子眼中一个难以理解的丈夫。黑糊糊,脏不唧唧,穿着破棉袄也,没有换衣服。

  女儿心中一个不称职的父亲,我看他干嘛啊?他又不想咱。

  孔祥瑞祥瑞德家在天津市区,在这里我们只见到了他的妻子和女儿,孔祥瑞祥瑞工作繁忙,平常在家的时间不多,多年来,妻子和女儿对此也都习以为常。虽然在单位年年都是先进,但在妻子孩子眼中,孔祥瑞祥瑞却是一个不称职的家庭成员。

  妻子:那天他应该是下白班,就是最晚的时候,就是八九点回来了,我还买了菜,我觉得他要明天歇班,我们全家可以团聚一次,想的特别好,做完饭以后,最后他也没有回来,那地方两眼一抹黑,到晚上一个人就没有,住的是农村到处都是稻地芦苇地,我特别着急,他还没有回来我一夜没睡觉,白天没回来,一宿也没回来,第二天晚上11点多回来的,一脸黑糊糊,脏不唧唧,着破棉袄有没有换衣服,回来特别生气,我那时候年轻,气也壮,当时我就跟他急了,我就跟他就疯了,我单位不是什么门吊坏了,他说也就我单位也不是什么门吊坏了,修完以后那活要是不给人装上,那时候跟我讲就得赔美金。耽误人家一小时两小时都不行,那都是外国船,我不理解他,我说谁管你那些,就你一个人在单位上班那么多人呢,你走了,还有别人干呢,他就给我讲,我也不听,我说没用,你不是没有家,我说算了,你就别回来了,那时候他还没有吃饭,我说算了,你就别回来了。

  那时候他还没有吃饭十一点多钟,回来我就给他推出去了,我当时给他推出去,我就觉得心特别痛快。我就回去了,我还以为他真走了。他没有走,我住一楼,他就是在窗外面站着。开始我还没解气我觉得特别解恨我心里头,后来过了一段时间我一看他还在那儿站着。站一会儿,我就觉得特别心里有点难过,怪可怜的我就觉得我自己那时候做错了。

  这一次风波过后,孔祥瑞祥瑞不管加班到几点都会赶回家,妻子也逐渐谅解了他,然而孩子比不得大人,孔祥瑞祥瑞的女儿盈盈三岁时脚部曾经意外骨折,但孔祥瑞祥瑞却没有时间对其照料,这让小姑娘心中一直接着疙瘩。

  妻子:骨头都露出来了,疼,我赶紧到我们门口的医院,我得坐车到市里,到医院,一看你得到骨科,你的孩子太小,怕给你耽误了,结果我们家人弄着他,跟我一起到骨科医院看,十点钟他爸也没有回来,那时候也没有电话,等于转过来天,他爸爸才回来,那时候小小孩也挺记事的,那时候挺着急的,我还给推出去了,我说你就甭管了,孩子都已经那个骨头都那样了,每次都是我和我母亲带着孩子去看,打那儿以后,孩子跟他特别不亲,她就以为他不管她,不爱她,所以孩子从小以后,就和他特别不好就因为这个,他反对说他就反对,所以见面的机会特别少,孩子就埋下来这个特别那种,就是不愿意和他在一起的那种心里。

  女儿:小小的时候我比较叛逆吧,就是他很少管我,所以我也不听他话。

  妻子:我总给他们中间拉架,他回来之后,就是总问孩子怎么回事,孩子不跟他说,功课要想看,不给看,后来孩子对他特别的恨,他一来,就不写作业有时候都,还有等他睡觉以后再写作业。后来我一看,也不是个事,我说这头说那头,终归就不会有一个圆满的结果,结果有一次,莹莹放假,我觉得让他们玩一次,没去过,他也没去过塘沽,我说咱们上塘沽玩玩,其实我也不是出去溜,就是领他去塘沽。

  女儿:我估计她那天成心已经想好这件事,她事先预谋好了这件事,带我去看我爸,可是她没说,说带我去玩,放暑假我说玩就玩去吧,我记得是坐621到塘沽,就转了转,我说看你爸爸,我说看他干吗,我说他也不想咱,看他,我妈说带你去看,来了就来了,你不看看去,去就去吧,到港里也没有车,我记得打车去的,反正是挺费劲周折到我爸那儿的,我进去之后我也没进港里什么样,都是大海,都是那些设备,船什么的,就走到我爸爸他们工作的地方,那时候不知道哪个是我爸爸,我就看见有个人在那儿,可是我知道他的身影,觉得是我爸爸,他就是在那儿拿着对讲机冲着海风那儿海,他指挥好像装煤,完了之后就人告诉他她们娘儿俩来了,最后就下来,下来之后我看那人真的是他,下来之后第一次零距离的接近他的工作岗位,他的工作现场,跟爸爸零距离接触之后。我觉得我真的以前太不懂事了,当我看到他脸上都是煤呀,还有油,穿的工作服都是煤和油,脸上就是真的不夸张的说除了眼球以外全是黑的,我当时一看我就傻了。

  妻子:当时我们孩子看了以后,眼泪都出来的就是特别的难过,跟我说,我爸爸上班的地方怎么这样的,我说就是这样的,我说你平时跟你爸爸,你爸爸就是工作在外面,多苦多积累其实都是为了你,就是为了给你一个好的环境。

  女儿:从那一次我去码头开始,我跟他的代沟缩小了很多很多,我特别想更多的去理解他,就开始慢慢了解我爸爸,特别想更多的去了解他,慢慢的就和爸爸话也渐渐多起来了。

  15.8秒等于1600万,“唰”这斗就开了!初中生遭遇大学生?在一些理论上,我跟大学生可以较量。

  2001年,天津港提出了冲击亿吨大港的目标,当时,亿吨大港在我国北方还是空白。如何完成这个目标,整个天津港实施了全体总动员,从集团领导,到一线工人都摩拳擦掌,作为港口运输的关键一环,孔祥瑞祥瑞管理的十几台门吊机是否还有潜力可挖?

  记者:从几千万冲击一亿的时候,要受众各种因素的制约,作为一个工人,作为一个门吊司机,你能做什么,对达到这个目标。

  孔祥瑞:天津港的吞吐量得完成,是我们每个员工,自己必须在岗位上付出所取得的。当时我们领导公司经理给我们队长们讲,咱们围绕冲击一亿吨大港,大家一定要想办法,而且工作上绝对不能掉链子,很土,很朴素。我说这个冲击一亿吨大港,要想想办法,设备还是这些设备,人还是这些人,不可能。

  记者:时间还是这些时间。

  孔祥瑞:对!不可能让职工每人拿把铁锨把煤铲仓里去吧。我看有没有什么潜力可挖,没事就转,到时候我明显上船了以后,我就看看抓斗,它有那么一个机构,这个抓斗闭的时候,大爪子, 开两边,把斗闭上,到舱以后就是慢慢打开,当时我看了,我说这里面,能不能有个学问咱做。回来以后我跟队长讲了,能不能把这个动作,咱们给它搁一块儿。

  将开抖和抓斗两个动作合二为一,可以有效地缩短门机的工作时间,但这需要改变门机的整个操作系统。

  记者:那这工程可就大了,人家机器设备一开始是电脑主控,都已经设计好了,你现在一个突发奇想,让他们等于是把这个程序改了,行吗?

  孔祥瑞:对呀,就是把这个程序改了,经过一段的调试,还真行了。这一行,当时我们大家,尤其是工人,自己要创作点自己的成果,特别高兴,当时来讲,当时来讲我们看到那个抓斗

  抓起来到舱里以后,拿对讲机喊,开斗,一开斗,比这个速度快一倍,这个斗往下开,这个往上走,这个斗“唰”一下就开了。

  经过孔祥瑞祥瑞改造过的抓斗,速度提高了一倍,门机每一次作业可以节省时间15.8秒,平均每天增加作业量480吨,充分保障了天津港货物运输的效率,当年就为天津港创收1600万。他的这项创新技术被称作“孔祥瑞祥瑞操作法”在天津港乃至全国的港口迅速推广。

  记者:对于你们工人自己的创新,他们工程师也好,高层次的科技人员也好,他们怎么评价?

  孔祥瑞:他们评价挺好。

  记者:他们佩服吗?

  孔祥瑞:佩服啊。

  记者:作为一名普通的工人,有着多年的实践经验,靠着自己的这种经验,实实在在地拿出一项扎扎实实的创新的时候,而且得到的是专家,高层次的这种科技人员的许可,甚至是赞许的时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孔祥瑞:当时心里头非常激动,我们认为不管在什么岗位上,只要你勤动脑,勤动手,勤思考,那是我们一个人的最大的收获,最大的功底和本事。还有一点,有些问题就是我们确实我们技术水平,技能水平比别人差,可是我们不能做先进设备的奴隶。

  要做先进设备的主人,不做先进设备的奴隶是孔祥瑞祥瑞一直坚持的理念,三十年来,孔祥瑞祥瑞每年都有多项技术创新,天津港的工人们送了他一个称号:蓝领专家。然而蓝领专家也有走麦城的时候,2004年,煤码头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货物传输设备,和孔祥瑞祥瑞以前所接触的门吊机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刚刚负责管理不久,就发生了一件让孔祥瑞尴尬的事情。

  孔祥瑞:当时我巡查设备完了以后,我就发现这个地方有点晃,有点不太实,不太实以后,我就问这怎么回事?我就拿对讲机给被人喊来,喊来以后,人家告诉我,平时就是这样的。平时不作业的时候,不运行的时候,就是这样的。领导拿那种眼神看我。

  记者:什么眼神?

  孔祥瑞:那意思就是你不懂,瞎喊。

  记者:冷冷的,撇出来这么一句话。

  孔祥瑞:当时我当队长,别人不可能说我,我一看那种眼神,我确实最大的一个感受。

  记者:高科技的东西来了?

  孔祥瑞:回来以后,我找了三本书看,最后在一本书里找到了它的答案。

  记者:偷偷地学吧。不能让别人知道。

  孔祥瑞:谁也不能说 连家里也不让知道,而且这事家里可能都没听说过,任何人也没说,现在我都告诉出来了,而且现在这个东西从理论上,绝对我是明白。我在职工培训中。就拿这个给大家讲。而且我永远来讲忘不了这个。

  记者:他给你的教训是什么?

  孔祥瑞:一定来讲,对新的设备,不管任何东西,一定得试,一定得懂他,了解他,还有不懂的话,不懂的事,千万不要说。

  面对日益先进的设备,孔祥瑞祥瑞更加渴望系统地学习,2005年他自学完函授大专课程并圆满毕业。

  你看我们家那方厅,那灯比较暗,他有时就在那儿看书, 画一些图,机械呀,液压好,像是力呀,物理那方面的东西,我不太懂,我就说爸爸你上我那屋看去吧,他就说没事没事,我不影响你,我说爸我真写完作业了,你去吧,他就上我屋来,把门关上,跟小孩似的在那儿学习,每天晚上他回来没事看一个多小时, 白天也是,白天早晨起来吃完早点拿本书在阳台上翻来翻去,在那儿看,有时候还拿笔在那儿划,有时候他这么一看我也就不跟他说话了,因为我爸特别认真,他看书的情况下他不想理你,你跟他也白说。

  在孔祥瑞祥瑞所带领的操作队,每年也会接纳一批前来实习的大学生,虽然只有短短几个月,孔祥瑞祥瑞却对他们十分看重。

  记者:这几十年的工作里面,在这个岗区,您是这样一个学历,可能您周围的同事,包括不断请教的一些技术人员里面,肯定也有学历非常高的,包括大学毕业的,甚至博士毕业的,你在心里面会不会有一种感觉,要跟他们暗暗地比一比。

  孔祥瑞:我认为,无法比拟,因为你大学生,跟我们就是不一样。

  记者:们比你们强在什么地方?

  孔祥瑞:他们比我们强的就是理论。

  记者:理论在实践当中有用吗?

  孔祥瑞:当初的时候,理论不行,实践我认为非常重要,一旦实践到了一定的程度的时候,上过学的大学生,跟这个工人进步一个飞跃哗一下就上去了。

  记者:跟他们打交道的时候,心里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孔祥瑞:我这对里也有十几个大学生,刚来的时候,我给他们讲课,好多的大学生,现在到我手里以后,我给他讲,好多东西不太清楚,而且在一些理论上,我跟大学生可以较量。

  记者:你带着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给大学生讲东西?

  孔祥瑞:他们有理论,缺乏实践,我从实践这块,基本上30多年了积累了一点的实践经验。

  记者:你愿意教给他们吗?

  孔祥瑞:愿意,可以说多年来,我就愿意让我们的职工,包括大学生,我特别关心他们,我特别鼓励年轻人学习。

  康建桥是孔祥瑞祥瑞队伍里仅有的一名大学本科生,提起刚刚参加工作时的经历,他有很多感触。

  康建桥:刚到队里的时候感觉特别不适应,因为我越是尊敬他们,称呼他们,他有时候越反感,有时候在一些拆卸安装一些零部件的时候,我有时候给他们解释一些东西,他们反而不愿意听,感觉你有点指手划脚的地方,他们说话有时候粗放了一些,有时候接受不了,所以感觉挺郁闷的。

  与此同时,队里的工人师傅们对他也感到很不适应,王树理就是其中之一。

  工人:孔队也说我们那,康工到我这儿毕竟是第一个大学生,是宝贝。孔队这个做法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孔队认为他是人才,但是我们就不这样认为,你新来的小孩还得向我们学习。

  已经参加工作十年的康建桥又在今年报考了在职研究生,为了保证他的复习时间,孔祥瑞祥瑞主动帮他调班次,甚至代他上班。

  孔祥瑞:我没有上学,我特别渴望年轻人,真正有本事,真正地学到东西。

  记者:你这几年自己也得到的是真正的本事,这和已经有很多知识,非要学历不可吗?

  孔祥瑞:我认为我这都是土的,人家学的那都是正宗的学历,我这是,就好比讲,有时候走了好多弯路有时候自己的土方法。

  记者:您觉得这么多年没有受过这么所谓的系统的,严格的学院的教育的话,你又缺什么呢在具体工作过程中?

  孔祥瑞:我认为缺的还是缺知识,你经验,好多的经验都是根据年头多的积累,好比讲要是没有这么多年的干,那么多年的跟师傅们学,没有那么多年的在一线跟设备打交道的经历,我估计没有学历的话,这块经验很难得到。

  记者:我们假设一下,如果您有的学历,或者您进入大专院校,系统地学习了的话,又会怎么样呢?

  孔祥瑞:我觉得进了大专院校学习以后,肯定比现在强。

  记者:强在什么地方,强到那里?

  强到从理论上,可能比现在的,知道东西更多了,而且能够来讲,在问题的处理上,思路上,思维上,可能要进一步。

  当年那个登门吊机都会头晕目眩的孔祥瑞祥瑞,已经是天津港响当当的蓝领专家,对于大家赋予的这个称号,孔祥瑞祥瑞也有着不一样的理解。

  孔祥瑞:后来我才听说叫蓝领专家,我原来对蓝领、白领、灰领什么领我不懂,他们说报纸上看的蓝领,他们说你是蓝领,我说蓝领,白领可能就是干部机关,到现在我也不太明白。我以前看一个人。说这么一句话,一定得好好学习,你不好好学习,你将来就当工人,你好好学习,将来就当干部,拿当工人当成给孩子一个惩罚。不好好学习将来当工人,所以从我们的父辈也好,从我们这一代人也好,就认为孩子不好好学习,将来当工人,工人就是我们社会最基层的,最低的。好好干,将来当什么工程师,科学家,白领,不好好读书,将来考不上大本生,考不上研究生,将来就是蓝领,我认为这个蓝领和白领他们确实有一层距离,现在我们大家都在考大学,都上大学,都在考研究生,都想当白领去,都坐办公室去,那活谁干?谁当蓝领去。

  记者:您干了这么多年的工人,怎么看待工人这个职业?

  孔祥瑞:我认为工人这个工作是非常伟大的,我们把亲自我们国家的一些出口的产品运往全世界,由全世界进口的设备,我们运回来。所以我们这个环节是不可缺少的。所以工人这块来讲,怎么样原来就是体力,扛,就是扛,我扛200斤,你扛100斤,我扛10趟,我扛2000斤,你才扛了不到1000斤,那是工人最初的体力劳动,工人这块,我想我特别欣赏一首歌,叫《咱们工人有力量》现在通过我们国家发展,我们国家的发展和我们天津港的发展,我意识到,根据我们现在引进的设备,我现在意识到,咱们工人有知识,有技能,才能有力量。

  根据今年第八届国家高技能人才交流会上的数据,高级技工在我们国家的人数是8400万,占总人口的4%,美国的比例是40%。德国接近50%。我国计划在2010年达到5%。

责编:赵巍

1/1页
相关视频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