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文汇报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当金秋的外交盛会落幕,作为中非关系发展的新起点,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已然载入史册。
此时,不由得想起顾城的一句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今天,当非洲兄弟“向东望”的时候,他们从北京峰会找到了“中非在共同理想的基础上构筑和推动南南合作的历史性机会”。
中国经验。贫困和落后是非洲所有挑战的根源。全球49个最不发达国家有34个在非洲。非洲有超过3.5亿人生活在日均生活费1美元的国际贫困线以下。而中国的发展“为非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过去25年间,东亚地区有4000多万人口脱离了贫困,其中77%是在中国实现的。这对非洲国家应该有所启发。
中国需求。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人口与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中国需要在全球视野中寻求国际合作,而非洲拥有8.7亿人口、丰富自然资源和巨大市场潜力,加强中非合作,利用好“两个资源、两个市场”,无疑是保证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
中国机遇。中国的发展为非洲国家提供了更大的出口市场、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大的援非规模。2005年,中非贸易额已达398亿美元,其中从非洲进口211亿美元,超过了中国向非洲的出口。为落实胡锦涛主席宣布的援非8大政策,峰会通过《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面对诱人的机遇,中非工商界的朋友们早坐不住了。5日上午,中非签署19亿美元合作协议,中国-非洲联合工商会也宣告成立。
美国《纽约时报》曾刊文指出:由于中非经济合作,“在非洲历史上,以经济投资形式流入的资金,首次超过了以发展援助形式流入的资金”。
尼日利亚外长说:“非洲拐了个弯,这是新时代的开始。”而为这个古老大陆创造历史性契机的正是中国。(杨逸淇)
责编:逯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