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不断发挥其政治优势,勇于探索,奋力进取,相继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和巨大成就。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需要发挥我们党的政治优势。
一、发挥理论创新优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保证
理论成熟是政治成熟的基础,理论清醒是政治坚定的前提。没有科学理论武装的政党,不可能成为先进的政党。一个政党要实现理论上的成熟,就必须具有理论自觉的品质,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高度重视理论建设与理论创新,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不断取得胜利的重大法宝,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政治优势。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十分重视理论创新,始终如一地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复兴,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理论基础和物质基础。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把中国带进了社会主义社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同时,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发展社会经济的若干方针;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等科学论断;江泽民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提出了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要从严治党,要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等科学观点。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我国建设成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为此,我们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创新体制机制,切实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要建立和完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要提倡社会主义社会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鼓励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形成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社会氛围;要创新各种体制机制,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要健全社会组织机制,完善社会管理,形成社会秩序良好、民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团结的局面;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道路。而实现上述目标的一个根本前提就是着眼于不断发展的新实践,针对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只有充分发挥我们党的这一理论创新优势,才能不断解决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保障。
二、发挥共产党的领导优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组织保证
中国共产党作为当代中国的执政党,这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更是时代的需要。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任务和地位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我们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的正确领导。同样,要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也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优势,不断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最根本的保证。”
中国共产党是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由各方面的优秀分子组成的先锋队组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因此,发挥共产党的领导优势,首先是要加强我们党的自身建设,全面提高我们党的理论水平和执政能力。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不仅要看到在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的不和谐的因素,不断加以克服,更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创造公平、公正、和谐的发展环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其次,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社会各方面起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本质上说就是要调整各种关系,使各个利益主体各得其所,这自然离不开中国共产党领导优势的发挥。再次,各方面的优秀分子都汇聚在党内,这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不竭的智力源泉,使之拥有强大的战斗力。7000多万名党员分布在社会各个角落,担负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任。真正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一定可以在全社会形成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良好社会风气,创造出一种安定和谐和充满活力的局面。
三、发挥我国的政治制度优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体制保证
在我国,各民族、各阶层、各党派、各团体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都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而构建和谐社会又是一项造福各方的千秋大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国家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三大政治制度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得到全社会各种政治力量的支持和拥护,更是维护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的具有法律意义的根本保障。在过去长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中,这三大政治制度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合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发展发挥了独特的制度优势。今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这三大政治制度依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保证。事实上,这三大制度本身,就是“和谐”理念的根本体现,是人民民主、民主协商、民族平等的重要表现形式和载体,是我国巨大的制度优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发展人民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构筑和谐的党际关系的制度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根本制度,是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制度保障,是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根本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充分发挥这三大政治制度优势。
胡锦涛同志在2005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使人民群众和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促进党和人民群众以及执政党和参政党、中央和地方、各阶层之间、各民族之间等方面关系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保人民代表依法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真正代表广大人民参与国家、社会事务的管理和决策;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深入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合作、协商、包容,密切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亲密友党关系;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尊重民族传统,形成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和谐局面,以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徐晨光)
责编:逯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