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CCTV.com消息(360度):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这个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所主办的最大规模的一次国际会议,马上就要召开了。
您看我身后这些各种颜色的国旗,这些就是参加本次中非论坛的48个国家的国旗。此外,还有20多个国际组织作为观察员列席本次峰会。
那么,随着这一中非友好合作的国际盛会拉开帷幕,我们的节目也将向您介绍更多关于论坛召开的一些细节。现在我们就马上来了解一下如此大规模的国际会议中所需的各国国旗是怎样制作的?
几天前,北京市国旗定点生产企业--京工红旗厂接到为中非合作论坛赶制国旗的任务,要在49个小时之内,赶制出48个国家的,共计240面国旗。
京工红旗厂总经理白志跃:我们平时都是做一个国家的国旗,这次要做这么多国家的国旗,最少需要一个星期,这次这么短的时间,我的心里有些没底。
各国对于国旗都有严格的规定,就是同一种颜色,也有有细微的差异。就在大家紧张的制作过程中,突然,印染车间主任发现几个国家国旗上的蓝色弄混了,前面印的几十面国旗全都错了。
京工红旗厂总经理白志跃:同样是蓝色,不同国家国旗的蓝色都是不一样的,这是乍得的,这是利比里亚的,这是厄立特里亚的,很容易出错。
由于48个国家的国旗同时印制,为了避免再出现差错,厂里又多增加了检验环节。在全厂工人们的努力下,240面国旗终于准时交付使用。
为中非论坛准备的会务工作包括方方面面,位于东长安街新闻大厦的大会新闻中心恐怕是中外记者进出最多的地方了。
中央电视台记者 孟颖
我现在在这次中非论坛北京峰会的新闻中心,这里是发证中心,所有中外记者的记者证都在这里领取。我手里是一张南非记者的记者证。这只是一个基本的证件,如果他想参加各种会务活动还必须配合我手里这九张不同的场地证。比如他要参加11月5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圆桌会议,就必须把两证合一,这样他就能参加相应的会议了。
据了解,报名采访此次峰会的记者有1252人,其中包括非洲记者338人,其他外国记者150多人,中国内地记者700多人,港澳台记者50多人。莫桑比克驻华使馆官员桑托斯为自己国家代表团的随行记者前来注册。他说,莫桑比克非常重视此次峰会,将派出庞大的代表团和记者参加、报道此次会议。
新闻大厦的入口搭建了一个巨大的平台,上面摆放着各种关于中国的资料。
中非合作论坛新闻中心负责人何颖:这一本是专门为这次中非论坛出的书,《中国与非洲》,记者们都很喜欢这本书,拿的人很多。我们为了宣传我们的奥运会,还专门出了两本介绍奥运场馆的书。
工作人员说,这里的资料共有16种,3600多册套,包括中、英、法、阿四种文字,涉及中国的社会、文化、旅游、奥运等方方面面的信息。
新闻中心内设置了80多张工作台,共有 48台台式电脑,页面设置为"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官方网站"。另外还提供了150个宽带接口,可以和笔记本电脑连接使用,方便记者发稿。据新闻中心负责人何颖介绍,这里还能够提供信息服务,音频、视频服务,公共信号服务,以及同声传译服务。
中非合作论坛新闻中心负责人何颖:这里是一个公共信号服务区,提供会场的同步信号。这里能够同时为24位记者提供录制服务,并且为了方便有些非洲国家的电视台,还提供了4路模拟信号,其他的都是数字信号。
除了为记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工作环境外,记者的生活保障则是接待工作的另一个重点。新闻中心还为记者们准备了餐饮、医疗、机票及邮政、照片冲洗等服务。
新闻中心医疗室医生:我们都是外交部门诊派来的。我们都在非洲工作过,处理一些常见病应该没有问题。
就在新闻中心为接待各国记者精心准备的时候,外交部翻译室的工作人员也在为这次峰会忙碌着。
外交部法语专家:我正在翻译李肇星部长的关于第二届部长会议后续行动的报告。像这次这么多法语国家同时来北京参加会议,这在我42年的翻译生涯中还是第一次。
这两个翻译人员正在讨论招待非洲朋友们的国宴菜谱。
外交部翻译室法文处副处长:这是胡主席要宴请各国元首的菜谱。翻译这个菜谱还是有难度的,我们不但要翻译菜名,还要和厨师沟通,给厨师打电话,问他们这些菜是什么做的,有什么原料。
为了这次峰会,外交部一共动用了近百名翻译人员,涉及到英语、法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共五种语言。
责编:唐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