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霍英东:捐资内地第一人 善款捐了150亿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11月01日 13:38 来源:
专题: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病逝

    来源:环球时报

     

    10月28日晚7时许,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著名爱国商人霍英东在北京协和医院因病去世,享年83岁。这位见证了中国内地与香港逾半世纪沧桑巨变的老人,有着从连鞋都穿不起的穷孩子成长为亿万富翁的传奇经历,有着以一腔爱国情怀投身内地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更令人感叹的是,身家290亿元人民币的霍英东,数十年来捐出的善款竟高达150亿元。他曾说“我本人不在故乡做生意,家乡的利润,我分文不取!投资、捐赠,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国家兴旺、民族富强”。

    与癌症搏斗了23年

    年过80的霍英东,一直留给人们健康矍铄的印象,殊不知,他与死神已经搏斗了20多年。早在1983年,他就被查出患上淋巴癌。很多人都以为这个病会在几年内复发,但霍英东在香港接受手术后却奇迹般康复了。手术后,他还自创了一套养生法:每天早上在90℃的桑拿室和水温3℃的游泳池中反复出入几次;如果没有应酬,早餐只吃水果,晚上10时进第二餐,深夜3时再吃些玉米和芋头。这种生活方式维持了20多年。但2003年他还是再次被查出了癌症。

    霍英东的最后岁月是在北京度过的。早在今年年初全国政协会议召开期间,就已传出他病重的消息。6月,中央政府派专机将他接到北京进行诊治,但其病情仍未见好转,其间还一度传出他病危要靠呼吸机维持生命。霍英东的病情也曾出现反复,据说7月底,他还曾与友人相约要一起回香港打球。所幸的是,在弥留之际,霍英东的大部分亲人都在北京,陪他走完了最后一程。

    对霍英东的病逝,香港社会各界都表示了沉痛的惋惜及伤心。29日,香港所有报纸纷纷将霍英东病逝一事放在头版头条的显著位置,其中不少报纸更是安排专题报道,用三四个版面回顾其传奇一生及爱国道路。众多香港政、商界知名人士也在缅怀霍英东。正在北京开会的香港著名爱国商人、人大常委会委员曾宪梓含着泪花对记者说:“我听到这个消息后,脑子一片空白,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我觉得很悲痛,霍先生过去几十年来都是立场坚定而鲜明的爱国商人,在香港做了很多事,为国家做了很多事。”香港亚洲电视行政总裁陈永祺说,霍英东是中央最尊重和信任的香港人之一,其地位无人能取代。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也发表声明,赞扬霍英东一生为国家和香港贡献良多,称其逝世是国家及香港的重大损失。另据霍英东长子霍震霆透露,霍英东的葬礼将在香港举行,但30日会先在北京举行一个简单的告别仪式。

    在亿万富翁中出身最苦

    没有人生来就是企业家。霍英东曾说,在香港的亿万富豪里,他的出身是最苦的。霍英东,原籍广东省番禺县,1923年出生于香港一个水上人家。他的祖父是一个来往于粤港澳之间的货运商人。但当他出生之时,霍家的家道已经败落,全家穷得连鞋都穿不上。霍英东7岁那年,父亲患病去世,时隔不久,两个哥哥也在出海时不幸葬身鱼腹。当时,霍英东还有一个9岁的姐姐和一个5岁的妹妹,生活的重担全落在母亲身上。母亲没什么文化,却供养霍英东一直念书到高中毕业。霍英东后来回忆说:“那时我读书十分专心,总是不甘落后,偶有成绩落在第三名以下,自己便觉脸红。”

    上世纪40年代,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攻陷香港,霍英东的学业也被迫结束了。而此时,霍英东母子一直用来养家活命的小火轮被日军征用,一家人只得靠摆摊卖家里的衣服杂物度日。沦陷期间,霍英东在轮船上做过铲煤工,到太古船坞抡过大锤打铁,当过扛米包的苦力,还在日军扩建启德机场时当过苦力。眼见儿子谋生不易,霍母倾其所有,帮儿子开了间杂货店。虽是小本生意,但霍英东起早贪黑,奔波劳碌,杂货店的生意也日渐兴隆。二战结束后,霍英东终于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到了一个发财的机会。当时的香港,有大批日军遗留的战争物资和沉船,他就专门注意报纸上物资拍卖的消息,及时赶到现场挑选那些仅需简单修理的小艇、舢板和海军的机器,然后迅速转卖出去。从此,霍家暂时告别了贫困。

    廖承志为他“正名”

    关于霍英东挣到的“第一桶金”,外界一直有“他是在抗美援朝期间靠走私起家”的流言。上世纪80年代初,时任国务院华侨事务办公室主任的廖承志公开表示:“我为霍英东先生正名,他的‘走私’是帮助我们运送战略物资、为抗美援朝做出了贡献。”

    朝鲜战争爆发后,联合国通过了对新中国实施封锁制裁禁运的条约,“禁运物资”从飞机、汽油、武器到抗生素、抗疟剂无所不包。可朝鲜战场上的数十万志愿军都在急盼盘尼西林、止血药棉、汽油、轮胎,新中国建设也急需橡胶、石油等物资。解放初期,新中国根本没有大规模从海外运输物资的能力,因此,取得港澳地区商人的帮助,通过地下渠道向大陆运送物资就成为解决“禁运”的重要一环。霍英东正是抓住了这样一个时机,冒着港英当局缉私和管制的危险从事海上运输,他的运输公司也因快速、安全、守信,赢得了大陆贸易机构在港澳开办的多家商行的信赖,成了大陆最信得过的人。霍英东运输的物资包括橡胶、轮胎、汽油、油料等,而数量最多的是可制成汽油桶的黑铁皮,这是志愿军的急需物资。在运输路线的选择上,他绞尽脑汁挑选了一条英军戒备最松、却也是最难走的路――鲤鱼门海峡,这里的海域最窄处甚至不到500米。起初,他们只能在凌晨两三点钟,英军士兵结束巡逻开始睡大觉的时候出发,熟了之后,船队干脆大白天从英军舰眼皮底下驶出鲤鱼门,用霍英东的话说,这叫“以胆博胆”,英军做梦都不会想到从他们身边驶过的帆船中装载着朝鲜战场急需的“禁运物资”。

    霍英东从事“禁运物资”的海上运输一共持续了3年。这段经历确实让他收益不少,对此,他并不讳言。但他说那些钱不是好挣的。3年中,他起早摸黑,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还担惊受怕,瘦得不到45公斤。当年,他的货船还曾遭到澳门黑社会组织“大天二”的袭击,被抢走了满满一船货物。当霍英东前去理论时,一个彪形大汉站在他身后用手枪顶住他的后脑勺大喝“再嚷就毙了你”。而霍英东的名字,也被港英政府和美国人列入黑名单。此后,他还遭受了港英政府持续40年的打压。直到中央政府出面为他“正名”。在2000年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0周年的盛大集会上,霍英东作为唯一被邀请的香港人坐上了主席台。

    亿万富豪生活朴素

    抗美援朝结束后,霍英东将目光转向香港房地产业。他将房地产工业化,兴建住宅、写字楼、商场综合大厦,并采用房产预售的办法,利用购房者的订金来盖新房。这种独创的行销模式,一时成为香港房地产市场的一大经营特色。霍英东因此成了香港的“土地爷”。接着,他又看上挖沙业,斥巨资进口先进的挖沙船。香港经济起飞后,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对建筑材料黄沙的需求量极大,霍英东的淘沙船队因此财源滚滚。经历几十年的经营发展,霍英东终于成就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霍英东成为最早进入内地投资的香港企业家。从广州白天鹅宾馆到公路桥梁,从残疾人福利基金到英东体育馆,都有他的投资。他对南沙新城10年累计投资26亿元人民币,使之从不毛之地变成珠三角最具活力的区域。迄今为止,霍英东投资捐赠内地已超过50亿元人民币,而据香港媒体报道,过去数十年,他用作慈善的捐款一共超过了150亿元。有细心人为他算过一笔账,在所有捐赠中有1/5直接赠予了体育项目。对此,霍英东曾说“捐赠体育项目,并非仅仅由于我本人喜欢体育运动,而是基于体育运动本身对国家进步、民族兴盛的重要作用”。

    尽管身家数百亿,霍英东朴素的生活习惯并没太大改变。他常帮衬巷里的小铺,花一二十元叫师傅做一双皮鞋,平时喜欢用脚踩着后沿把皮鞋当拖鞋穿,衬衫也穿港产普通衬衫。有记者曾问他发达后是否担心被人绑架,他说“从来没有。做人,关键是问心无愧……”据在他身边工作几十年的人说,几十年来,从未见到他出入带保镖,总是独来独往,自己搭缆车下山,独自步行到中华总商会开会,一个人前往中华游乐会打网球……当记者问他给自己的人生打多少分?他想也没想脱口而出:“不止100分,起码100多分!因为我不只为自己赚钱,还为更多人赚到了钱。”而对自己做出的巨大贡献,他却谦虚地说:“我的力量很小,不过是宇宙中的一颗小尘粒。”▲

    《环球时报》 ( 2006-10-30 第13版 ) 本报驻香港特约记者 戴平 本报特约记者 张伟

责编:霍筠霞

1/1页
相关视频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