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焦点访谈]知识工人有力量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10月31日 19:48 来源:
进入[焦点访谈]>>
专题:蓝领专家――孔祥瑞




  >>>进入论坛

  CCTV.com消息(焦点访谈):全国劳动模范、天津港集团公司煤码头分公司操作一队队长孔祥瑞,人称“蓝领专家”。由于他在技术革新方面成绩卓著,他的名字在天津港尽人皆知。

  孔祥瑞完成的技术革新项目,无论大小都充满着智慧与巧思。由于他的技术革新,使得机器设备更加完善,工人们用起来更加安全顺手。据统计,孔祥瑞在30多年的一线生产中,共完成了150多项技术改造。

  孔祥瑞对技术改造的热情,源于一次机器故障。1995年,孔祥瑞在港埠六公司做固机队队长,掌管公司装卸生产的大型门吊机。有一次,六台新引进的新型门机同时出现故障,严重耽误了工作进展。经过孔祥瑞和工友们的分析,发现原来这些新设备在设计上有缺陷,但是由于工人们对新设备的构造原理不了解,未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导致设备全面瘫痪。这件事却让孔祥瑞久久不能释怀,他表示,绝不能当技术设备的奴隶。于是,他开始了漫长艰辛的技术攻坚之路。

  孔祥瑞只有初中文化水平,技术攻坚难度很大。为了提高业务能力,他虚心请教,认真研究,在学习和摸索中不断成长,终于从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一名“蓝领专家”,一项项技术革新也随之诞生。由他发明的“门机主令器星型操作法”技术,推出当年就为公司创效1600万元,被天津市总工会命名为“孔祥瑞操作法”,成为天津市职工十大优秀操作法之一。

  孔祥瑞不仅自己术业有专攻,他还把知识和技能慷慨传授给工友们。他说,要让工友们人人都成为“蓝领专家”。

  

详细内容

  演播室主持人 方静:

  如果一个普通的工人能够为企业带来8000万的经济效益,您是不是会觉得很惊讶呢?如果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工人,在他30多年的生产一线工作中,成功地完成了150多项技术革新,有的获得了国家专利,有的以他的名字命名,您是不是很佩服呢?这个人就是全国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天津港集团公司煤码头分公司操作一队的队长孔祥瑞。

  对于孔祥瑞这个名字,绝大多数观众都会感到很陌生,但是在天津港,孔祥瑞这个名字却是响当当的。且不说港区里随处可见到宣传孔祥瑞的大小张贴画,就是随便拦下一位职工问起孔祥瑞,都能对他的事迹说出个一二三来。

  记者:

  我想问一下您是这个港口吗?

  天津港集团公司职工1:

  对。

  记者:

  您知道孔祥瑞吗?

  天津港集团公司职工1:

  知道,那是我们港口的坐标。

  记者:

  坐标。

  天津港集团公司职工1:

  劳模。

  天津港集团公司职工2:

  当然知道了。那是我们天津港的大名人、大能人,蓝领专家、蓝领工人。

  天津港集团公司职工3:

  全国劳动模范,是我们煤码头的队长,这个我们都知道。

  最让天津港的职工们津津乐道的还是孔祥瑞完成的那些技术革新项目。在采访孔祥瑞的途中,车一进入煤码头,陪同我们采访的朱连义就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来。

  朱连义 天津港集团公司煤码头分公司技术部副经理:

  这里就是我们的翻车机房,这里也有我们孔队的技改技革。

  记者:

  就这个蓝房子吗?

  朱连义:

  对。你看这就是我们翻车机推车机的一个挂钩装置,当时只是一个简单的连杆,因为这属于一个硬碰硬的装置,这块很容易受到一些损坏、断裂。

  记者:

  一般多长时间就要更换一次这个?

  朱连义:

  这个有时候一个月左右可能就换一次。后来孔队发现这个问题以后,对这个东西进行了一些技改技革,就是增加这样一套接头装置,这样一个来说,减少了应力,减少了它的损坏。

  在不到两公里的路上,我们就见识了孔祥瑞的七八个技术革新项目。而从技术上讲,有的只是在原来的机器上增加了一个小螺丝,有的不过是对操作方法做一个小的改动等等。这些在外行人的眼里似乎很简单,但是在行家看来却充满了智慧与巧思,因为每一项技术革新都使机器设备更加完善,工人们用起来更加安全、顺手。

  朱连义:

  这个连接是通过三个螺栓进行简单连接,拆卸也非常方便,对我们维修如果出现故障以后,维修起来也是非常简单的。

  类似这样的一些技术改造项目,孔祥瑞在30多年一线工作中完成了150多项。在一台正在工作的设备前,我们终于见到了孔祥瑞。

  记者:

  你好孔队,我们是《焦点访谈》的记者。

  孔祥瑞:

  您好。

  孔祥瑞每天都要对码头上的各种设备的工作情况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一分钟都不耽误。

  孔祥瑞 天津港集团公司煤码头分公司操作一队队长:

  我们工人天天跟这些设备打交道,最能看出它的毛病,哪儿有毛病我们最清楚。设备存在隐患了,我们必须得改,不利于安全的必改,还有不便于维修、保养的必改。

  说起对技术改造的热情,孔祥瑞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件事。1995年,孔祥瑞在港部六公司做固机队队长,掌管公司装卸生产的大型门吊机,当时天津港正值快速发展阶段,港口装卸任务非常繁重,工人们夜以继日地工作,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六台新引进的新型门机却同时出现了故障,集体歇工了。

  孔祥瑞:

  出现情况以后,货源、货主在那儿等着、看着,煤就在码头放着,船在这儿停着,门吊全瘫了,这不把人急死吗?

  原来这些新设备在设计上有缺陷,但是由于工人们对新设备的构造原理不了解,没有及时发现和采取措施,导致了设备全面瘫痪。经过12个小时的紧张维修,故障终于排除了,但是这件事却让孔祥瑞久久不能释怀。

  孔祥瑞:

  我们就当先进设备的奴隶了,我认为来讲,我们绝不能当奴隶,我们绝不能在新的设备上光流汗,成天抢修,成天忙活啊。我们一定要用我们的聪明才智,用我们自己学到的知识来改变它。

  11年前的那件事让孔祥瑞下定决心,不再被机器牵着鼻子走,但这对于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他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找来了所有使用设备的说明书,一页一页地抠,不懂就问,不明白就查资料,而每次设备出现故障,他都会把原因、修理过程等细节一一记在笔记本上,认真地研究、琢磨。在不断地学习和摸索中,孔祥瑞渐渐摸透了这些设备的脾气和门道,他从原来只是为了自己生气而工作的普通工人,成长为一名蓝领专家。

  孔祥瑞:

  我说绝对让你坏不了,明天早上我修你,你就规规矩矩给我干到明天早晨;我说今天两个小时把你修好了,两个小时我给你修好你给我干活,你就得给我干活;夜里我睡觉了,你不许坏,就不许坏,做到这一点,我认为我们的生产得保障了,而且我们企业才能发展。

  2001年,天津港提出建亿吨大港的目标,给孔祥瑞所在的六公司下达的任务指标是年装卸货物2500万吨,要完成这个任务,他们的工作效率必须再提高30%。

  任强 天津港集团公司煤码头分公司技术部工程师:

  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大家都认为没门,这绝对不可能了。后来有的老师傅就提出来了,师傅就跟孔队说了,这个要想完成,除非再买新的门机。否则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现在在时间利用已经几乎到了极限了,大家连中午吃饭的时间都搭进去了,吃饭不停手,两班司机轮换。孔队听到这个消息以后,经过分析,最后耐心跟我们大家说再增加门机的数量是不可能的,咱们只能从技术上,从设备上挖潜。

  那么如何在设备上挖潜呢?孔祥瑞认真观察门机工作的每个细节,他发现当门机取料抓起一斗货物旋转到船的正上方时,按照操作规程,是先把抓斗打开卸下货物,等抓斗完全清空后,再把抓斗提升到足够出舱的高度旋转出来。孔祥瑞灵机一动,如果加快抓斗的卸货速度,不就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吗?

  任强:

  抓斗打开,打开的同时抓斗上升,货也下放完了,也放完了,然后我这个抓斗的高度也足以出舱了,也足以出了,把这两个步骤合二为一了。

  孔祥瑞依据设备的原理,把原来控制抓斗卸货的操作手柄轨迹由原来的“十”字型改为“星”字型,使抓斗卸货时一步并做两步走,提高了卸货的速度。

  任强:

  通过我们测算,每一个工作循环可以节约的时间是15点8秒。

  记者:

  15点8秒意味着什么?

  任强:

  意味着我们这一个工班下来,一个八小时单台门机可以多做480吨货。

  这项技术革新,当年为公司创效1600万元。而孔祥瑞创造的门机主令器星型操作法也被天津市总工会命名为“孔祥瑞操作法”,成为天津市职工十大优秀操作法之一。

  孔祥瑞:

  《咱们工人有力量》这首歌我特别喜欢,咱们工人有力量。原来在我们最早天津港起步的时候,我能扛200斤包子,你扛100斤还扛不下来,我扛十趟,我扛2000斤,你这十趟连1000斤扛不了,我就比你有力量,是吧?现在我又总结一句话:我们工人有知识、有技能才有力量。

  近年来,天津港集团公司提出的“发展港口 成就个人”的口号更加激励了孔祥瑞钻研技术、不断创新的欲望。2003年底,孔祥瑞被调到了煤码头公司一队当队长,刚上任,他就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这里正在使用的取料机电缆卷筒由于当初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天气的因素,一到冬天电缆结冰加厚,进入卷筒后直径加大,经常出现出槽故障,造成系统停机。

  贾铁柱 天津港集团公司煤码头分公司操作一队副队长:

  孔队到现场一看就急了,问我们你这个东西以前掉过吗?掉下来没掉下来过?我们实话实说,以前掉下来过三次,这是我经历的。掉三次怎么不解决呢?当时很严厉,问得我们哑口无言。

  原来这是新从国外进口的设备,每次出现故障后,工友们都会找来技术人员维修,自己却从来不敢轻举妄动。难题再一次摆到了孔祥瑞的面前,他在机器旁一蹲就是好几天,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他在电缆卷筒上加上了两个压轮来防止电缆脱落,还在电极上加装了一个制动装置,一旦有电缆出槽的危险就会报警,并自动停机,这样电缆出槽的故障隐患就彻底排除了。

  贾铁柱:

  他就有这胆,我们认为这设备是洋设备,人家设计理念应该是很先进的,不需要再改动了。但是他不这样认为,他就一句话,他说,再好的设备,也有不适应国情的地方。

  龚延钢 天津港集团公司煤码头分公司操作一队代队长:

  他自己常讲,公司领导把他放到这个位置上,首先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而且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所以他觉得在这个岗位上要对得起国家,要对得起党,对得起公司领导对他的期望,所以说这种责任,再加上他30多年的工作,对于企业的热爱,一直支撑着他一直走到现在。

  当我们结束采访去和孔祥瑞告别的时候,他正在队里和工友们一起进行业务培训,对最近经常出现的一个电机做分析,寻找排除故障的方法。据说这样的培训,他们每周都要进行一次。孔祥瑞说,他要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工友们,使他们队人人都成为蓝领专家。我们没有打扰他,希望他的愿望早日实现。

  演播室主持人 方静:

  孔祥瑞的事迹让我们再次想起了那句老话“知识就是力量”。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广大一线的普通劳动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国家呼唤一支知识型的产业工人队伍的出现。孔祥瑞爱岗敬业、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刻苦钻研技术、勇于探索创新,他应该成为我们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标杆。

责编:复苏

1/1页
相关视频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