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视频]地名故事:雪厂街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9月14日 15:20 来源:CCTV.com
进入[直通香港]>>

  CCTV.com消息(直通香港):香港人称冰为雪,像冰柜就叫雪柜。由于气候炎热,一年四季都不结冰,香港人所用冰块,全部由机器制造。但在早年,香港所用的也是天然冰,而且来源于千里之外的美国。中环一带的雪厂街就与这段历史有关,至于为什么弃置不用,就要看看今天的地名故事了。

  置身中环,它的繁华喧闹让人目眩神迷,不会有多少人想到,100多年前,这里是海滨,有码头,有货物,其中还有从外地运来的大量冰块,供当时的香港居民使用。今天中环的雪厂街,就是当年贮藏冰块的地点。香港气候温暖,无法出产自然冰,只能从美国用帆船运来,涂上锯屑和糠皮防止溶化,放入雪厂待用。

  香港著名历史学家 萧国健:我们所说的雪厂位置,大约就在我们现在旁边的地方,这也是雪厂街开始的地带。

  顺着地势慢慢往上走,虽然仍置身中环,景致气氛却慢慢变得安静,到了路的尽头,更是别有洞天。这条水流,成为19世纪中叶英国商人一个奇妙想法的来源,而且,也促成了雪厂街的产生。

  香港著名历史学家 萧国健:1842年英国人得到香港之后就开始发展,1845年,那些军人就由我们今天上环一路搬迁过来中环这边,建造军营 慢慢地商人就在这边居住下来,军人商人夏天需要比较多的雪,我们叫饮冰,不是雪而是冰,当时就妙想天开,英国的商人就想在这里发展做一间制冰厂,于是就挖了这条坑,铺了底。

  人工的水渠挖好之后,清澈的泉水一路蜿蜒流下,英国商人的梦想眼看就要变成现实,但是,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了。

  香港著名历史学家 萧国健:希望在山脚下面建一间冰厂,怎知制冰的价钱还贵过在美国和加拿大运过来的冰块,结果就放弃了,于是冰厂的名字就这么留下来了,慢慢地人们为了纪念曾经试过一间冰厂的建设,英文就叫ice house street,中国人错误地译成雪厂街。

  虽然雪厂关闭了,但雪厂街的名字却依然流传。后来这块地归到香港牛奶公司名下,先后建了两座仓库,一直使用到20世纪末。现在所见到的这一座兴建于1913年,已经成为香港艺穗会的会址,由于正值休息时间,无法看到里面现在的设置。 而1917年这一座就成为外国记者协会的办事处和俱乐部,世界各地的新闻记者经常在这里齐聚小酌 、用餐及交换各种消息。

  外国记者会楼层的内部装璜有暗色木材的嵌板,还有长型吧台,屋顶上是旧式的风扇,墙壁上挂满黑白照片,客人可以在这里用餐、上网,享受优闲自得的气氛。 今天的雪厂街,已经变成一条繁忙的街道,静静伫立的艺穗会和外国记者会,成为其中标志性的建筑。

  摩肩接踵的忙碌上班族,古老而时新的楼宇,雪厂街融合了东方的传统和西方的文化,令香港流露出独一无二的世纪风华。

责编:张兰

1/1页
相关视频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