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八荣八耻”的伦理价值 |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8月16日 07:49 来源:人民日报
何谓荣辱观?荣辱观是人们对荣和辱的根本看法和观点,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荣辱观不仅是一个民族思想道德的基点,也是一个国家精神文化的基石。今天,弘扬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奋进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展现了中国人应有的精神面貌,是把道德建设放到治国方略高度的必然结果。“八荣八耻”的伦理价值何在?概括而言,体现为四个方面的统一。
道德现实针对性与道德体系完整性的统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高度概括。它既有内在的自我约束要求,又有外在的制度规范;既有道德底线的坚守,又有超越自我的追求;既有道德共识的肯定,又有社会主义道德特性的阐发。具体地说,热爱祖国、服务人民是“立身之本”,是每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大我”,也是人们实现个人价值的根本依托;崇尚科学、辛勤劳动是“成人之路”,劳动创造了人,科学成就了人,人之所以能够自我创造、自我生成,靠的就是劳动和科学;团结互助、诚实守信是“做人之道”,人是社会的人,做人之道在于诚信、助人和团结;遵纪守法、艰苦奋斗是“律己之规”,是人们自强不息和自我完善的不竭动力,是他律内化为自律的根本途径,也是检验每个人道德自律状况的重要依据。由此可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坚守道德底线与追求道德理想的统一。道德理想是引导人们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精神动力,是道德本质的集中体现;道德底线则是做人的起码要求,是没有泯灭的良知。过去,人们往往夸大了二者的界限,因而在实践中容易走极端:或者以为只要高举道德理想旗帜,不必注重道德底线的构建,就能实现道德教化的功能;或者以为只要讲道德底线,即使丢弃了道德理想,也能提高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殊不知,丢弃道德理想也就丧失了道德底线,拆除道德底线也就架空了道德理想。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揭示了道德建设的规律,这就是道德理想的塑造和道德底线的构建必须统一。“八荣八耻”中的每一条,都体现了做人的道德底线,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如果“八荣八耻”真正成为个人自觉的道德实践,那么,也就达到了一个很高的道德理想境界。总之,道德底线是道德实践的基点和起点,道德理想则是道德实践的方向。这是一个统一的实践过程,不应把它们截然分开。
道德继承性与鲜明时代特色的统一。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优秀道德传统和鲜明时代特色的有机统一。它的道德继承性,不仅表现在努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在当代的集中体现,而且充分吸纳了人类的道德文明传统,体现了人类道德文明的共同追求。比如,热爱祖国、团结互助、辛勤劳动、诚实守信、艰苦奋斗,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是所有民族共有的优秀道德传统。然而,“八荣八耻”又不仅仅是传统道德文明的集合,它还集中体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人民的道德追求,在传承历史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创新。“八荣八耻”把个人对民族、国家、社会的责任和自我完善有机统一起来,从而塑造出当代中国的道德精神。因此,“八荣八耻”蕴含着新的时代内容。而服务人民、崇尚科学、遵纪守法,则更体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时俱进的特点。
道德普遍准则与社会主义特性的统一。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内容,又体现了人类道德的普遍准则。因此,我们在把握“八荣八耻”时,必须透过其道德普遍准则领悟其道德的社会主义特性。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热爱祖国”,当然包括热爱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但更直接的是热爱社会主义中国;强调“服务人民”,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和道德追求,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共产主义者最崇高的道德境界,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强调“艰苦奋斗”,并不是主张个人的苦修苦练,更不是提倡纯粹的个人奋斗,而是高扬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只有透过“八荣八耻”的道德普遍准则领悟其道德的社会主义特性,才能真正把握“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内涵。
综合来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伦理价值非常丰富,我们应在深刻领悟的基础上努力实践。从个体来讲,需要把“八荣八耻”作为道德标杆,以之规范言行、砥砺品质;就社会而言,需要把“八荣八耻”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风貌。同时,特别要注重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觉的道德约束,通过道德他律推动道德自律,努力实现道德他律与道德自律的良性互动。《人民日报》/侯惠勤
责编: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