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就中国环境保护的相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8月03日 16:49 来源:
中国网消息:2006年8月3日(星期四)上午10时,国新办请国家环保总局污染控制司副司长李新民、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岳瑞生介绍中国环境保护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华清]:
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今天我们很高兴请来国家环保总局污染控制司副司长李新民先生、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岳瑞生先生,介绍中国环境保护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各位的提问。下面先请李司长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2006-08-03 09:49:19)
国家环保总局污染控制司副司长李新民
[李新民]:
各位朋友早上好!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参加这个活动,我愿就中国的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特别是“十一五”期间采取的措施向大家做介绍。材料大家都拿到了,有关“十一五”期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我再强调三个方面,一个是以控制二氧化硫排放为主线的酸雨控制工作;第二个,要进一步强化对机动车的污染控制;第三个,要进一步加大工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业结构中大气污染物质的排放,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大家如果有问题,我很高兴和大家一块儿来探讨。
(2006-08-03 10:00:17)
[华清]:
再请岳副司长作一个介绍。
(2006-08-03 10:02:19)
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岳瑞生
[岳瑞生]:
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有关中国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材料大家都拿到了,我强调一点,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环境保护国际合作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中国参加了几乎所有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多边进程和国际公约、条约和议定书,在大家所拿到的文件中已经列出了一部分我们已经参加的与环境有关的公约。在材料中,我们特别强调了两个公约:《控制危险物有害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这两个公约主要是关于控制、消除或者减少对人体健康有威胁的废弃物或者污染物的。
第二,中国积极参加,并且主动发起了一些区域合作的机制。区域合作的机制主要在亚太地区,当然也有中国与欧美之间、中国与非洲之间,这些区域合作的机制主要是增加信任、相互交流,促进合作。
第三,中国积极开展了双边的国际合作。中国目前在全球几大洲都有双边合作,和42个国家签署了双边合作协议或者是备忘录;同时,与11个国家签署了关于与核安全有关的双边协议。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环境保护国际合作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上三个方面,具体的内容已经在材料中了,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
(2006-08-03 10:02:51)
[华清]:
下面各位可以提问。
(2006-08-03 10:05:37)
[巴西环球报记者]:
在中国,关于空气污染的问题,哪些地区是最严重的?哪些城市存在最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哪些城市的大气污染有所改善?而哪些城市仍然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
(2006-08-03 10:05:52)
[李新民]:
谢谢你!城市的空气污染在整个大气污染当中是比较突出的一个部分。关于你所关注的哪些城市空气污染最严重的问题,我们每年有一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考核,每年定期发布公报,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去年我们有10个城市排名最后,在媒体上进行了公布,包括西北地区的一些城市,包括河南、山西、甘肃、宁夏等省区的一些城市。
2005年与2000年相比,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数增加了22.2%,空气质量劣于三级标准的城市数下降了24.1%。
(2006-08-03 10:06:38)
[葡萄牙新闻社记者]:
我想知道,在履行《京都议定书》执行清洁发展机制的时候,主要考虑中国的优先领域,据您估计,CDM的市场有多大?第二个问题,各国在与中国探讨清洁发展机制合作的时候,应该跟哪一个部门进行合作?
(2006-08-03 10:08:43)
[岳瑞生]:
《京都议定书》中说得非常清楚,CDM主要是两个目的,一个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另外一个是帮助发达国家实现它们在第一个减排期的减排目标。我们觉得,就中国而言,开展CDM的优先领域应该是在节能、提高能效和发展可再生能源上;同时,可以在植树造林在其他领域开展活动。实际上我们目前开展的CDM也就是在这些方面进行的。市场到底有多大?现在有不同的专家学者做过不同的模型研究,就中国而言,我自己还是比较乐观的,应该说是比较大的,因为中国目前的能源使用量和中国能源使用的前景是非常大的,所以应该说CDM的市场还是比较大的。
目前,我们开展的CDM的项目,有双边的,也有多边的,多边的主要是和世界银行进行的,双边的主要是和日本、意大利等一些国家进行的。在中国,负责CDM项目我们有一个联合机制,是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谢谢。
(2006-08-03 10:09:59)
[香港《东方日报》记者]:
我们知道,在整治空气污染方面,内地和香港有哪些合作?现在主要是广东省,广东省的空气污染对香港的空气具有怎样的影响?
(2006-08-03 10:13:37)
[李新民]:
谢谢你的问题。内地和香港的合作近几年是卓有成效的。2005年,国家环保总局污控司,就是我所代表的司和郭家强先生所代表的香港方面签署了关于内地和香港环境保护合作的协议,一个备忘录。这个备忘录重点是关于机动车污染控制的一项主要工作,这里包括定期的研讨,包括人员的交流培训。第二方面,也探讨了区域合作的一些项目和一些想法,目前这个协议正在按照原来签署的意向进行。
(2006-08-03 10:15:19)
[《华尔街日报》记者]:
第一个问题,听说二氧化硫的增长是27%,尤其是考虑到中国燃煤的增长还是在继续,请问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措施来减缓二氧化硫排放的增长?
第二个问题,在筹备绿色奥运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改善北京空气质量的做法,但是在北京40%的大气清洁的天数里,有很多的天数以其他国家的标准来看可能并不是十分洁净的。我想知道有没有什么其他的措施来改善北京的大气质量?尤其是造成北京大气污染的很多问题并非来自北京本地,包括山西和河北等地的污染源都加剧了北京的大气污染,我想知道是不是有这样的想法,即关停其他地区的污染企业?
(2006-08-03 10:18:42)
[李新民]:
谢谢你的问题。刚才你谈到的关于2005年比2000年二氧化硫增长27%的问题,这在别的新闻发布会上和我们的资料中都进行了发布,这是一个事实。2005年和2000年相比,在燃煤增长7亿吨的前提下,二氧化硫增长了27%,这个增长本身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如果说没有强有力的控制,到“十五”末期,二氧化硫的增长可能就不止这个比例。
你可能也了解到,在“十一五”期间,中国政府制定了主要污染物削减10%的目标,也就是说到2010年,中国二氧化硫的总量将控制在2290万吨之内。我们分析了二氧化硫主要的来源,有50%左右是来自于燃煤。控制二氧化硫的增长,我们准备采取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严格按照排放绩效来核定电厂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二是要强化现役和新建电厂的脱硫设施的建设;三是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运用排污权交易、排污权有偿获得这样的手段,来促进二氧化硫的减排。
(2006-08-03 10:22:19)
[李新民]:
关于北京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及北京空气质量的问题,这一直是中国政府重点关注的工作之一。北京市好于和达到二级质量的天数是63%,而不是你谈到的40%,2005年达到优良的天数是63%。达到优良天数的质量标准跟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上发达国家大中城市的标准是一致的。但这并不是说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北京空气质量的改善就可以停止了。近些年来,北京市为了确保奥运期间的大气环境质量,采取了11个阶段的大气污染控制措施,目前正在实施的是第12个污染控制的措施。
(2006-08-03 10:25:22)
[李新民]:
所采取的措施包括:一是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为了进一步减少北京颗粒物的排放,将首钢的铁烧焦部分全部迁出北京地区。二是在整个北京市进行燃料结构的调整,在四环路以内,所有的燃煤锅炉全部改造成燃气的,锅炉大灶全部改造成燃气锅炉。三是进一步提高和提前实施国家的机动车排放标准,淘汰30万辆黄标车。四是周边有关的城市最近也成立了协调北京奥运期间工作的协调机构,北京市、山西省、天津市、河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了这样的协调机构,目的是减少外来源对北京的影响。
最近,我们还跟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石油公司,针对加油站VOC的排放进行了协调和沟通,已经制定了到2007年底解决北京VOC排放的工作计划,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启动。谢谢。
(2006-08-03 10:29:13)
[香港《大公报》记者]:
请问李司长,您刚才提到“十一五”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而且在这份资料中我也看到,和一些排放大省、一些重要的排放集团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我想请问的是,如果这些省市和这些大的集团单位没有完成这个目标责任书,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惩罚办法?这种惩罚办法如果单凭环保总局一己之力能不能落实?因为我知道这些省和大的集团公司主要负责人的人事任免和处罚并不是由环保总局决定的,这样的话,会不会形成像审计风暴那样,一边是曝光,一边是污染依旧。
(2006-08-03 10:32:20)
[李新民]:
首先,制定责任书之前经过了比较严密的、科学的计算,就是说这些集团和这些省是能够按照计划的要求来完成任务的,就是说责任书的制定是经过科学客观的核算来确定的,这个目标值不是盲目制订的。第二,各个电力公司和主要的二氧化硫排放省,在签订责任书之后已经开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安排了项目进行投资。第三,要加强电厂脱硫的监管。我们最近正在制定一个脱硫设施运转的管理规定,也正在制定关于污染物排放连续监测的管理规定。第四,要加大处罚力度,当然在一切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仍然不能够完成的,我们会加大处罚力度,这里包括定期公布它的环境保护的形象和它完成情况的监督情况,一个是政府方面的监督,另外一方面也有公众和舆论的监督。
(2006-08-03 10:33:53)
[香港有线电视记者]:
资料中说2000―2005年煤用多了,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也是增加的,酸雨的情况也严重了,为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城市中的空气质量还是会有改善呢?是不是污染播散到其他地方去了?另外,刚才有香港媒体问到,香港和广东省合作减少污染排放的情况,刚才岳司长回答说两方面主要的合作是控制机动车的排放量,但材料中说二氧化硫的主要排放是工业,广东省会不会在没有跟香港签署合作协议之前,主动在减少工业排放量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谢谢。
(2006-08-03 10:38:20)
[李新民]:
谢谢你的提问。关于城市空气的污染状况和二氧化硫传输的问题,实际上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问题,我可以用环境公报里已经公布的数据回答这个问题:“2005年全国开展酸雨监测的696的市县当中,出现酸雨频率的城市是357个,占51.3%,浙江省象山县、安吉县以及福建邵武市和江西瑞金市酸雨率为百分之百。全国酸雨控制区内酸雨污染范围基本稳定,污染程度有所加重”。这是我所说的第一个问题,酸雨区的面积没有因为二氧化硫的排放而扩大,只是在局部区域内有加重的趋势,降雨中酸雨的程度可能有所提高。
城市当中污染物的增加主要与机动车的快速增长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十一五”期间的一个重点工作是要加强机动车污染的控制力度。大家知道,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来源是颗粒物,包括一次颗粒物和燃烧以后产生的二次颗粒物的转化,这个工作“十一五”期间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2006-08-03 10:40:31)
[李新民]:
关于粤港两地的合作,我们有一定的了解,我们知道粤港两地有一个协调工作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怎么样来解决双方的空气质量问题。我们知道,目前这项工作正在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谢谢。
(2006-08-03 10:43:01)
[彭博新闻社记者]:
第一个问题,针对中国不断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而且总是超出中央政府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这一事实,国家环保总局有何反映,如何来解决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与污染加剧之间的关系问题?
第二个问题,在今天的材料里,或多或少地提到了一些水污染的问题,我想知道水污染问题究竟影响多少人口?大气污染问题究竟影响到多少人口?从这个角度来讲,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究竟哪个是更严重的环境问题?
第三个问题,国家环保总局将会有多少的财政支出用于环保?
第四个问题,有关新建成立的区域环境监督督查办公室的进展,成立这个办公室主要是为了解决哪些环保管理和执行方面的问题?
(2006-08-03 10:43:09)
[李新民]:
关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我简要地说一句。中国经过了连续几年的经济高速稳定的发展,目前进入到了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的阶段。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将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来实现三个转变,第一个转变是用环境保护来优化经济发展,第二个是环保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变为同步发展,第三个是用更多的经济的、市场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进行环境管理的调整。我想,面对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的监管力度也在同步增长。
(2006-08-03 10:46:05)
[李新民]:
关于水的影响和大气的影响,哪个问题更重要?中国幅员广阔,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不同的地区,环境问题是不一样的,北京地区的重点是空气污染防治的问题,也就是机动车污染防治的问题,但并不是说水的问题不重要,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是不一样的。
(2006-08-03 10:47:55)
[李新民]:
关于环境投入问题,我可能不会给出很精确的数据,因为我不是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但是,据我了解,每年环境保护的投入都有大幅度的增长,可能都是成倍的增长,这是我得到的一些宏观方面的信息。
关于六大机构的设置,我想报纸上也都公布了,主要是国家环保总局的派出机构,在不同的区域来进行监督,落实国家有关的环境保护政策,这是它的主要职能。谢谢。
(2006-08-03 10:48:51)
[德国《莱比锡人民报》记者]:
关于中国目前正在规划和建设大量核电站的问题,我想知道由哪个部门来监测核污染的情况,是环保总局还是其他的部门?第二个问题,有些核电站的废料的处置区域位于城区,比如说秦山核电站,当然我也知道秦山核电站的废料处置区要填满了,在这之后,其他的废料会运到哪里?是甘肃省吗?如果是这样的话,由谁来监测污染的情况呢?
(2006-08-03 10:49:22)
[岳瑞生]:
中国国家环保总局负责对核电站的监测,因为中国国家核安全局就设在环保总局。
关于核安全问题,鉴于世界上核电站发展的历程和曾经出现过的一些问题,中国政府,也就是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核安全局非常重视它的安全性问题,对在建的核电站的质量控制和已在运行的核电站的日常运行进行监测,我们有一套非常完整的监测体系,而且是与国际接轨的。
现在,核电站的兴建在选址过程中就考虑到以后核废料怎么样处理的问题,放在什么地方处理以及怎样的运输方式。虽然中国的核电站比较新,但是其他发达国家都有很多经验和制度,我们可以借鉴。具体的处置方法和处置的途径,因为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是国家环保总局有网站,你可以在网站上查询专门的资料,了解你所关心的问题。
(2006-08-03 10:50:38)
[美联社记者]:
去年年底的时候,媒体上出现了两个报道,是关于造纸厂因污染黄河而交罚款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但是在那些事件发生以后,这些造纸厂仍然继续向黄河排污,并没有改善环境管理状况,而且他们觉得交罚款比改善环境来得更便宜、更经济,同时还有一些地方保护主义去阻止关闭这些厂子,我想知道,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改善这些地方的环境状况?
(2006-08-03 10:53:36)
[李新民]:
很遗憾,我是管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这个问题我可能不能够很好地回答你,我想你可以在其他的场合或者通过其他机会来了解,我们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叫环境监察机构,他们对非法排污的问题和企业造成环境事故的问题是有第一手处理权的。
(2006-08-03 10:57:15)
[日本《产经新闻》记者]:
第一个问题,空气污染对人们的健康带来多少伤害?有没有具体的统计数字?空气污染对人的影响是怎样的?比如说劣于三级标准的城市,您说下降了24.1%,邻国大概受到多大影响?
第二个问题,对周围国家的影响情况是怎么样,有没有调查过?比如说中国的二氧化硫影响到周围国家的百分之多少,调查过吗?控制国际之间污染的合作方法是怎样的?
第三个问题,我想知道北京具体的数字,资料上说北京控制污染环境工作成效明显,二氧化硫减少多少,统计北京市排放二氧化硫多少、酸雨是多少,有没有具体的数字给我介绍一下?
(2006-08-03 10:58:34)
[李新民]:
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和岳司长共同来回答。第一个问题,您所关心的空气污染带来的损害问题和对健康的影响问题,这些问题的成因和它的结果都是比较复杂的,我们提供的材料里也提供了这样的信息。我想说明一点,这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损失的计算,包括对建筑物的影响,包括对农田、庄稼、植物的影响,当然也包括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有关专家测算,每排放一吨二氧化硫,造成的经济损失约2万元人民币。
(2006-08-03 11:00:51)
[岳瑞生]:
第二个问题,我想介绍一下情况,根据联合国环境署最新公布的GEO2005年报,空气污染是亚洲地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因而在亚洲地区所有的国家都引起了高度重视。二氧化硫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因而也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一些国家的高度重视。大家知道,二氧化硫主要是由于燃煤引起的,而燃煤在大部分亚洲国家的能源结构中占主要部分。
至于具体的量化指标,到底二氧化硫在整个空气污染中占的比例数,目前还没有非常明确的量化结果。由于包括二氧化硫在内的空气污染引起了亚洲一些国家的重视,因而早在九十年代,在联合国环境署的协助下,有13个国家建立了东亚酸沉降监测网,中国是其中之一。中国不光是参加了监测网的一些活动,同时在中国国内也建立了酸沉降监测网的分中心,分别在重庆、西安、厦门、珠海四个城市建起了专门的监测站,负责东亚酸沉降监测网国家层面的具体工作。从2002年起,中国政府每年还向东亚酸沉降监测网捐助资金,支持它的工作。
我想借此机会再说几句,在有关空气污染方面,我看到大家都非常关切这一问题,我们也通过双边的渠道开展了大量的合作。中国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等国在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治理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其中三个国家,也就是日本、意大利、德国,在中国专门驻有项目办公室或者专家组长期开展工作。
(2006-08-03 11:01:47)
[岳瑞生]:
特别是最近两年,我们和德国的合作取得了非常实质性的进展。从2000年开始到2006年7月份,我们和德国政府几乎每年都召开大的环境会议,或者是具有广泛内容的环境问题研讨班。和德国的环境合作,现在已经从一般的人员交往和一般性的交流,延伸到技术、经济和产业领域,比如说在环境示范工程方面,取得了很好的进展。这个合作为提高中国的环境管理和环境领域的科技水平,以及促进两国环保产业的商贸合作都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目前,我们和德方正在就2007年以后的环境合作进行积极的协商。当然,这仅仅是我们双边合作的一个例子,材料中有更多的例子供大家参考。谢谢。
(2006-08-03 11:08:15)
[路透社记者]:
关于二氧化硫排放的问题已经谈得很多了,材料里也提到要控制二氧化硫排放的工作,包括二氧化硫排放权有偿获得和排污权交易等等。请多解释一下排污权贸易的内容。
(2006-08-03 11:09:53)
[李新民]:
关于二氧化硫排放的减少,我们刚才也谈到了,就是我们通过工程的手段,就是脱硫设施建设的手段,来大幅度降低二氧化硫的排放。同时我们也推进二氧化硫排放权的有偿取得和排污权交易这样一项政策。这个做法的目的也是用最小的经济投入取得最大的环境效益。这项工作在中国已经进行了7年以上的时间,排污权交易的试点工作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就开始了,包括七个省市的试点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展。最近,我们又跟财政部联合制定了关于二氧化硫排放权有偿获得和排污交易的一个管理的规定,这个规定正在部门之间的会签中。这项工作将重点在电力行业内开展,二氧化硫的排放交易是在电力行业,COD是在区域之间开展的。目前,我们已经做好了进行排污权交易和排污权有偿获得的试点工作,包括对各个电力公司排放总量的核定,对区域的环境容量的测算,还有交易管理的一些程序性的工作已经启动。谢谢。
(2006-08-03 11:11:05)
[《华盛顿邮报》记者]:
国家环保总局对怒江的环境报告进行审议的情况是怎样的?因为涉及到一些跨境的河流问题,是否能和我们分享一些信息?
第二个问题,关于奥运会的情况,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如何解决大气污染的区域性的问题,在您刚才回答的基础上能否多谈一些这方面的措施?
(2006-08-03 11:17:56)
[李新民]:
关于怒江的问题,是水环境的管理问题,而我是管大气污染的,我想您可以再找机会了解这个问题。
关于奥运会的问题,刚才已经作了介绍,我想,在确保北京奥运会空气质量标准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上发达国家大中城市空气标准的目标上,北京市政府和中央政府都做了很多很重要的工作。刚才我也谈到了,北京市为改善空气质量,目前为止已经采取了第12个阶段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每个阶段都有近亿人民币的投入,空气质量有明显的改善。空气污染物当中主要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还有颗粒物以及臭氧,这些指标近年来都有大幅度的减少,只是现在颗粒物的排放还不能够尽如人意。现在北京市颗粒物的情况是142微克/立方米,也就是说2005年是142微克,要达到100微克的目标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机动车污染的控制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一方面,这方面主要控制的是颗粒物。据我了解,北京市在2008年之前要淘汰30万辆黄标车,这是有效减少颗粒物,特别是二次转化颗粒物的一个重要的举措。同时,北京市在2008年要提前实施国家第四阶段机动车管理排放标准,就是相当于欧洲Ⅳ号管理排放标准,也是为了减少二次粒子的转化。再一个,刚才谈到燃料结构的调整,还有重大污染源的搬迁和整治工作。
与此同时,北京市也加大了对在用公共车辆的排放改造工作,对大型的公共交通车辆、柴油机的改造目前也进入了实施阶段。同时,刚才谈到了中石油、中石化也配合北京提前实施国家第四阶段排放标准,制定油品排放标准。
(2006-08-03 11:19:07)
[香港无线电视记者]:
现在香港市民每天都在问政府什么时候能与广东或者中央政府一起进一步改善空气污染的情况,尤其是燃煤发电造成的污染。有一些研究表明,这些污染对香港的竞争力和经济的影响都很大,中央政府有没有一个解决的先后次序?尤其是燃煤发电的污染问题,是先解决经济影响大的城市还是先解决河南、山西这些污染情况已经很严重的地方呢?
(2006-08-03 11:23:48)
[李新民]:
据我了解,粤港两地关于空气质量的合作近年来有了一定的进展,刚才我谈到的排污权的有偿获得和排放交易也在这个地区内实施。据了解,最近粤港双方就要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我觉得这是香港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控制空气污染的一个措施。
(2006-08-03 11:26:41)
[美联社记者]:
北京最近经常使用人工降雨来解决污染问题,我们很关心到底哪些降雨是人工造成的,哪些是自然形成的?是否有哪个网站可以登陆并获取信息?北京以外的其他城市是否有这样的操作?
第二个问题,关于使用空调的问题,目前是否还有含有氟利昂(CFC)的空调?
(2006-08-03 11:27:55)
[李新民]:
关于气象的问题,你可以采访一下中国的气象部门。第二个问题,关于CFC的问题,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履行《蒙特利尔议定书》方面在国际上是做了非常重要的贡献的,而且做的这些工作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到2007年7月1号中国就要全部淘汰列入名单的含有CFC的物质,目前据我所知,新建的冰箱已经完全用其他的制冷剂替代了CFC,这项工作还在进一步推进。
我们今天上午也得到了一些信息,美国有些记者在美国的报刊上作了报道,说中国的污染物万里迢迢传输到洛杉矶,对洛杉矶造成影响。我想补充一点,中国的二氧化硫排放确实居高不下,这是一个事实。另一方面,中国政府采取了坚决的措施来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
(2006-08-03 11:29:00)
[李新民]:
有关空气污染物的传输问题,应该说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的成因、传输的客观规律都在探讨和研究之中,没有一个确定性的答案。美方有一些新闻报道在炒作污染物有25%来自中国,我们觉得这个事儿是不太客观的,而且也是不太负责任的,结论有点令人怀疑。比如说污染物万里迢迢到美国洛杉矶,这期间有哪些变化很难讲,气象和污染物的种类都有很紧密的关系,特别是能够精确地测算出来25%来自于中国,这点更加令人怀疑。所以,希望美联社的记者对这个问题做一些客观的报道。
由此我想起了前不久访问中国的美国EPA的局长约翰逊先生,有记者问他,关于汞排放对美国的影响问题,有些媒体在第一时间内进行了报道,但是约翰逊局长很快对这件事进行了澄清,他说,只是说汞来源于中国和印度是不公平的。这个问题是很复杂的,包括美国本土,目前全球每天排放约2000吨,有48吨是来自于美国本土的。约翰逊局长也说,把汞污染说成是来自中国和印度是不公平的。
(2006-08-03 11:32:53)
[华清]:
今天的背景吹风会到此结束,谢谢李新民先生,谢谢岳瑞生先生。
(2006-08-03 11:38:16)
责编:霍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