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7月31日 07:39 来源: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消息(吴 晓):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统一,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牢固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优良道德传统的伟大民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在我国古代传统道德史上,儒家思想曾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其思想核心是仁、德。孔子说:“仁者爱人”,强调对人要有仁爱之心。作为道德规范的“仁”,要求人们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形成相亲相爱的和谐人际关系。孔子又说:“为政以德”,要求施行德政。施行德政,首先要求为政者自身有德,追求道德的完美。“吾日三省吾身”、“慎独”等,就是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同时,在我国传统道德中,知耻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儒家认为“知耻近乎勇”,把知耻作为走向理想人格重要的一环。这些思想,不仅对当时社会的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同志非常珍视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他指出,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是封建时代的文化,但并不全是封建主义的东西,其中也有人民的东西,反封建的东西。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遗产。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也多次指出,要继承我国各民族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思想道德和文化成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结合时代特点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加以发展,既反映了时代精神,具有时代特点;又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民族特点。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推进现代化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反映了一个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与他人相处的基本价值取向,而且体现了整个社会所应有的正确道德规范,为社会提供了区分善恶、美丑的根本标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综合国力得到极大增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引起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的多样化;同时,社会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道德失范现象。面对社会生活领域出现的新变化、新情况,迫切需要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思想,体现了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时代要求。在全社会大力宏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必将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风尚,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责编:刘彦妤